2012年,四川12名学生高考志愿被篡改,篡改人被抓时称:为他们好

翰池评娱乐新闻 2024-11-23 18:00:40

谁会想到,在仁寿县一家普通旅馆里的几台电脑,竟然会引发一场牵涉到12名学生命运的高考黑幕。

2012年的夏天,四川眉山警方在接到报案后,根据线索展开了详尽调查。当他们推开旅馆房间的门时,发现了电脑主机,这成为了整个案件的关键转折点。

12名毕业生的志愿被人在这些看似普通的电脑里悄悄改动了。

警方利用技术手段发现这些电脑的IP地址相同,而这个地址正是所有被篡改志愿的最后登录点。

在查看旅馆的住客记录时,警方发现了一组令人惊讶的信息。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这个房间被7个人一同入住。这7个人的身份更是让人意想不到,他们竟然都是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招生老师。

他们并不是招生老师,而是一群"偷志愿"的黑客。

当警察再次来到三河职业学院时,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招生老师李文松和秦科斌的嚣张气焰终于被压了下来。两人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招生任务。。。"

学校刚刚成立,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导致招不到学生,此时应如何处理?

“现在我非常后悔,真的很对不起那些考生。。。”

听着他们认罪时的声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不久前,他们还是如何操作着键盘,一次次的登录系统,冷静地修改那些有关学生前途的志愿信息。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三河职业学院在2011年刚刚成立,知名度不高,招生困难。为了完成业绩拿到奖金,这两位招生老师竟然铤而走险,选择了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警方通过对旅馆电脑和招生老师的落网调查,一起高考志愿篡改案终于被揭露出来,这起案件如此荒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当警方顺藤摸瓜,他们发现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内鬼"。

这些电脑不仅仅是记录犯罪证据的工具,更像一把打开这起案件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案发的起点,看看是什么契机让这起惊天骗局最终曝光。

这台普通的旅馆电脑不仅成为了改变12名学生命运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了揭露教育腐败的重要证物。

6月28日的那个晚上,高考志愿填报已经结束了。本应是一个安静的夜晚。赵凯百无聊赖地拿着手机,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填报的志愿,"再看一眼吧,反正系统还能登录。

但当他输入个人信息并打开志愿页面时,眼前的画面让他如坠冰窟:原本填报的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不知何时变成了一个名叫"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学校。

"我是不是记错了?还是登录了别人的账号?"

赵凯的大脑一片空白,颤抖的手指不停地检查着页面上的个人信息——没错,这就是他的账号。更要命的是,此时志愿填报系统已经在中午就截止了,根本无法修改。

心急如焚的赵凯顾不上懊恼,立刻将此事发布在班级群里。本来只是想寻求安慰,却没想到这一发竟犹如捅了马蜂窝。

"不会吧?我的志愿也被更改了!"

"哇塞,我们是三河职业学院的!"

"怎么可能这么巧呢?"

短短几分钟内,班级群就炸开了锅。一个接一个的同学发现自己的志愿被篡改,而且全都被改到了同一个学校。

第二天一大早,赵凯和其他受影响的同学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学校。校领导听完情况,顿时脸色大变,立即组织对全校190名应届高考生进行全面排查。

结果令人惊讶:在12名被篡改志愿的学生中,竟全是三河职业学院的学生!

班主任们都吓得冒冷汗,校领导们更是坐立不安。他们没想到这只是个别现象,却牵扯出了这么大的案子。

学校在第一时间报警,这个偶然的夜间查询,却成为揭开高考黑幕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没人会想到,这背后还藏着更不堪的真相......如果没有赵凯那晚的一时兴起,那12名考生的人生轨迹,可能就这样被人悄悄改写了。

随着警方介入调查,一个环环相扣的犯罪链条正在逐渐显现。

三河职业学院在2011年才建立,完全是个"新面孔",连个名气都没有,那个时候想招生,简直比登天还难。

最近,招生处的李文松和秦科斌都因为这件事而烦恼不已,睡不着觉。

"这个学校没听说过,我们该如何完成招生指标呢?""这季度的奖金就泡汤了,完不成任务……"

最开始,他们还比较规矩地打电话、发短信进行宣传,但宣传效果让人很失望——学生们并不感兴趣,有些甚至直接拉黑了他们的电话。

看着填报志愿的时间一天天逼近,他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确实,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第一志愿填报给一个刚成立,并且听都没听说过的学校。

李文松和秦科斌虽然明知招生指标不是摆设,完不成的话意味着没有奖金,然而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要不试试特殊手段?"。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都是在网上填报,只要得到学生的登录信息,就可能会有问题。。。"

最终,利益的诱惑使他们逐渐偏离了正道。从最开始只是要联系方式,到后来索要全部个人信息,再到最后直接篡改志愿,他们一步步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他们找到了学校教务处主任徐泽如,谎称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套取了学生的个人信息。

接收到信息后,他们选择在一家旅馆躲藏,面对电脑屏幕反复登录、修改、确认12个志愿,直到所有志愿最终都指向三河职业学院。

"这样的话,就是在帮助学生做选择,说不定以后他们会感激我们呢!"他们开始自我安慰。

然而,这种扭曲的"招生手段",不仅破坏了教育公平,更是在玩弄学生的前途。当他们被警方抓获时,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误。

可惜的是,后悔已经太迟了。

他们为了私利,为了招生指标和奖金,竟然用如此卑劣的手法去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

徐泽如,一位眉山高中的教务处主任,理所当然的要为学生的信息安全负起责任。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在这起事件中,担任了最讽刺的角色。

身为教务处主任,他的电脑是全校唯一可以汇总所有考生信息的终端。但他并没有用这份特殊的权力保护学生,而是当作交易的筹码。

故事的开始是李文松和秦科斌第一次找上门来。

"主任,我们希望能得到一些学生的联系方式,以便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学校……"

“这些评估方式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您说是的吗?”

徐泽如一开始还假装客气地推脱了几句话,但听到"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后,他的原则开始动摇了。

他并没有意识到,泄露学生的联系方式仅仅是个开始。

当李文松他们发现电话招生效果甚微时,又回来向他寻求更多信息。

这些信息是学生和家长交由学校保管的“隐私”,结果却被他毫不犹豫地泄露了出去。

这句话听起来是否带有讽刺意味?

身为教育工作者,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一时的贪念,差点毁了多少学生的前途?他所谓的"为学生好",只是给他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权力的滥用是一步步造成的,从泄露联系方式到出卖全部个人信息,徐泽如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知法犯法"的含义。

最终,那个"为学生好"的教务主任与那两个"招生老师"一同落入了监狱,这大概是最讽刺的结局了。

6月24日,高考志愿填报正式开始。这对眉山的这批考生来说,这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选择时刻。

与此同时,一场针对他们的阴谋也在暗处悄然展开。

在24日到28日中午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三河职业学院的招生老师们开始了他们的"征程"。同学你好,我来自三河职业学院。

"我们学校新建校区的环境特别棒,让人感到很舒适。""提供保证就业机会,薪资待遇优厚。。。"

可惜,常规的招生宣传并未产生太大的效果。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28号中午填报截止的日子渐行渐近,李文松和秦科斌坐不住了。

他们从徐泽如那里弄来了学生信息,然后躲进了仁寿县的一家旅馆,进行最后的疯狂行动。

如果不是赵凯当天晚上的那次意外查志愿,如果不是班级群的集体连锁反应,这12个考生原本的人生轨迹,就要被悄无声息地改变了。

在警方介入后,调查过程也同样扣人心弦。从三河职业学院到眉山高中,从班主任到高招办,每一个线索都在他们的精密调查下被抽丝剥茧。

最终,IP地址指向了那间旅馆的电脑,而旅馆的住客记录,成为了摧毁犯罪分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幸运的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12名考生的志愿最终得以恢复。但是,这起案件引发的震动尚未结束。

李文松、秦科斌和徐泽如最终因犯罪行为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但同时也给整个教育系统敲响了警钟: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制度保障。

对于那些仍在为学生前途保驾护航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这起案件也更为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手中的权力,应该用于保护学生,而不是伤害学生。

守护教育公平绝非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坚守,这起案件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也在于此。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