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作为先天之本,也是命门之火所在地方,能够给身体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同时也能来温煦和鼓动宗筋。倘若被湿邪侵袭了,受其戕害,就像是火炉下的湿柴一样,很难燃起,宗筋自然难以鼓起。而且这类人还会伴有怕冷,畏寒,就算周围环境很暖,还是感觉寒冷,手脚不温,小便频繁,急。身体困重乏力,有的还会伴有下肢的水肿,凹陷难起。这时候就要根据个人情况来温阳化湿了,可参考金匮肾气汤。其中附子、桂枝来驱寒,宛如一轮曜日来驱散阴霾寒湿;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来滋阴益肾,旨在阴中求阳,也让阳气生化有源;茯苓、泽泻、牡丹皮来利水渗湿,扫清路上障碍。整个方子,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然后就是湿在脾——时间短脾为其后天之本,也是主管运化之职,将摄入身体的食物来加工,进而来滋养身体,若是湿气过重困住了脾土,运化自然失常,生化气血也乏力,宗筋得不到足够气血来濡养,自然续航就差,这类人还会遭受腹胀,消化差,食欲不振,头重脚轻之苦,走路轻飘飘的,像是踩棉花,大便也不成形,舌头胖大,舌边布齿痕。这时候健脾祛湿是不错的方式,可参考一个参苓白术散,来培土生金,整个方子也是补中有泄的,能够很好的帮助脾虚湿困的朋友来驱散阴霾,让脾重新恢复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宗筋自然能得到养,续航也不愁了。
最后就是湿在肝——多潮湿肝的经脉呀,这个循行的路线是绕阴器的,所以,与肾功能比较密切。
当这个肝胆湿热内生之后,这个湿邪、热邪什么的就很容易循着这个路线直到下焦,导致出现这个大腿根的潮湿、瘙痒,有难闻的味道等。还伴有一些个胸闷呀,心烦呀,心情不舒畅,口干口苦,像是喝了那胆汁一样,食欲也不好,头上脸上都很油,小便也是短黄,还有灼热感,大便干结的,难排,舌边鼓胀或者红,这些都是肝经湿热常见的表现。
这时候清肝胆湿热至关重要了,可以用一个茵陈蒿汤来辨证加减,也是出自《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其中茵陈蒿为君,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先探个路,让邪有地方出;栀子本身就是苦寒的来泻火最合适了,通利三焦,也帮助茵陈蒿清泄肝胆的火,让湿热无所遁形;大黄苦寒沉降,泻热逐瘀,通利大便,让这个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釜底抽薪。这样一搭配,湿热之邪无处可逃,一网打尽,大腿根也清爽了,肝经也疏畅了。
但是呀,中医治病,讲究一个辨证论治,因人而异,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辨证加减,是为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