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令人头痛的契丹,现在“演变”成了哪个民族?你可能没想到

月浩叙事 2024-10-23 16:27:13

由唐嫣、窦骁、佘诗曼领衔主演的《燕云台》在网络上仍有讨论度,这部剧别出新意,将视角由拍的烂大街的清朝转向宋朝,甚至于是我们不太了解的一个大辽。

这也就引出了大家的许多疑问——契丹族是怎么建立起来王朝的,现在的契丹人民又是哪些少数民族呢?

要了解这些信息,就随小编走进今天的契丹兴衰史诗吧。

一、契丹的曲折发展

“契丹”作为契丹族称的汉语音译,最早见著于《魏书》时间是北魏登国三年(388年)。

但契丹族称在此之前当早已有之当时契丹人尚无文字,是中原人根据契丹人语言而将其民族族称汉译为“契丹”。

契丹古八部联盟是契丹族的第一代部族。

而联盟的第一任联盟长,有可能就是被契丹人奉为始祖的奇首可汗,但八部酋长却不一定都是奇首可汗的亲生儿子。

八个部落之间有着互为兄弟的血缘关系,为了生存,更主要地是为了对抗外族的侵袭,契丹与其他八个部落组成八部联盟。

在八部中以契丹诸部落势力最为强盛,成为联盟的核心,因此联盟冠名为“契丹八部联盟”。

在契丹诸部落中,又以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势力最为强盛。

因此这个部落酋长,被推举为契丹八部联盟第一任联盟长,被契丹人奉为始祖,称奇首可汗。

隋文帝杨坚代北周建立隋帝国后(581年),对突采取打击和分化策略,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势力衰退,契丹人由此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逃到外地避难的契丹人又相继迁回到潢河与土河流域,与留居原地的契丹人重新建立了联系,为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奠定了基础。

大贺氏部落联盟形成于唐朝初年,是契丹族在唐朝统治下逐渐形成的一个部落联盟。

这一联盟标志着契丹族从分散的部落状态向统一的政治实体转变,对契丹族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唐贞观二年(628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座会率众背离突厥归附唐朝,三年(629年)摩会人唐见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赐予其旗鼓。

旗鼓是北方游牧民族首领权力的象征,唐太宗赐摩会旗鼓是对其契丹首领地位的承认,从此契丹历任首领都以唐太宗所赐旗鼓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唐王朝在契丹设置府州意义重大,标志着唐王朝在契丹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虽然具有器摩州府的性质),契丹已成为唐王朝属民。

而后经过安禄山的反叛、李唐盛世的没落,契丹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亦是分分合合。

纵观中国历史,中原政权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政策,那就是羁縻政策。

主要内容是中原政权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摩性质的州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下嫁皇家公主等措施,使少数民族成为中原政权的臣民、属民。

从历史发展来看,唐对契丹大贺氏的羁縻政策不仅起到了羁摩契丹诸部的效果,而且起到了分化契丹部族的作用。

契丹营州兵败后,唐廷将设置于营州的契丹侨置州府先后迁到关内,主要安置于幽州。

至唐开元会盛时,唐在幽州设置的契丹侨置州在8个以上,相当于契丹主体八部之数,从而形成了“幽州契丹”群体,唐称之为“归化契丹人”。

二、王朝的建立与覆灭

公元 901年无疑是契丹民族历史上开元之年,是《辽史》的纪元初年。

在此之前,契丹族虽然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活跃了500多年(从388年契丹族称正式见著于史籍算起)。

其中也经历了古八部、大贺氏八部、遥楚氏八部等部落联盟时代但契丹族这 500多年的历史,却是支腐破碎,没有一个像样的记录,只能从中原史籍中看到一些零散的记载。

从901年开始,契丹族才有了真正的历史记示。

这一年至契丹辽王朝灭亡(1125年)的224年间,樊丹族每一年到每一月甚至每一天的历史都有了明确的记载。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人,那就是耶律阿保机。

因为在这一年里阿保机担任了选刺部和契丹遥禁氏联盟夷离莹,契丹民族历史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阿保机被推举为逸刺部夷离董时,正值而立之年,如骏马有了草原,雄鹰有了天空,开始了他的军事征服生涯,也进入了他的人生辉煌时期。

辽太祖诛杀七部夷离董复统八部后,心勃勃,想再创一番伟业,这时汉臣韩延微等建议辽太祖仿效中原开国称帝。

公元916年大辽王朝建成,此后辽太祖先后对中原、草原、渤海诸部发动了战争,其战绩斐然不足道也。

女真族的先祖是黑水靺鞨,原居住于渤海国北边。

辽廷将渤海民众迁到辽阳(即辽东京)地区后(930年),黑水林南迁到渤海国故地改称女真。

女真诸部隶属辽朝管理,辽廷为了管理女真诸部,以混同江为界,将女真诸部分为两部分,南部称“熟女真”,北者称“生女真”。

熟女真由于地接高丽、辽东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至辽景宗耶律贤朝时开始不附辽廷管理,屡屡进人辽境内抢掠。

虽附属大辽,但女真族的完颜家族却诞生了一位不得了的人物——完颜阿骨,打出生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

此人是乌古乃的继任者劲里钵的次子,其出生时正是完颜家族势力拓展之时。

他成长过程中目睹了辽廷贵族对生女真人数不尽的的剥削和压迫。

生女真东部大海产一种叫海东青的猛禽,最能捕天鹅。

这正好适合辽廷贵族春擦钵时捕天鹅的需要,于是辽延把海东青作为生女真人的第一贡品。

并要求生女真人每年都要进贡一定数量的海东青,并派“银牌天使”到生女真部催办此事。

这些“银牌天使”到了生女真后,不仅对海东青挑三拣四,而且还要求生女真部首领为他们准备陪宿女人,称为“席”。

开始的时候,还是由穷人家的未婚女孩子陪宿,后来就发展到“银牌天使”看中谁就要谁陪宿,哪怕是生女真人贵族或部族首领家里的妻子女儿儿媳妇也不例外。

这样的欺男霸女、强凌弱的行为,使生女真人对契丹人恨之人骨,满腔仇恨只待迸发。

女真人马摧城拔寨,接连打败辽军,极大地鼓舞了女真人的士气,部队也扩大到一万余人。

阿骨打更是踌躇满志,采纳诸臣僚建议,于第二年(1115年)正月初一开国称帝,建立了大金国,改名为完颜旻,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境内)。

阿骨打从起兵反辽到建立大金国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契丹辽王朝灭亡后,契丹族称也逐渐消亡。

三、消失的契丹人

那么数百万契丹人哪里去了呢?

纵观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有一个找同的规律,就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大多选择迁徙(实是逃亡)来寻求生路。

在迁地目标的选择上,大多选择河西走廊这一“绿色通道"。

匈奴民族如此,突厥民族如此,回鹤民族亦如此,契丹民族自然也不例外。

在契丹辽王朝灭亡之际,部分契丹人西走人西夏,部分契丹人西迁进人中亚地区,与原来迁键到这里的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等杂居在一起,后来成为耶律大石所建立的两辽政权属民。

西辽政权灭亡后,一些契丹人留居原地完全伊斯兰化。

一些契丹人又在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了一个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西契丹,前后延续达八十余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契丹人也完全伊斯兰化。

在契丹辽王朝灭亡之际,有一些契丹人北走大漠,融入阻卜蒙古先部等北方诸民族。

还有一些契丹人进入大兴安岭山脉,后又进入嫩江流域,发展为今天的达斡尔族。

通过现代的 DNA 技术检测,达斡尔族与契丹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确定是契丹人的后裔。

据说达斡尔族的祖先是一个叫库烈儿(一名萨吉尔迪汉,为辽廷守北疆的部族首领)的契丹首领。

根据现代 DNA 技术检测,云南保山施甸一带的阿、莽、蒋等姓“与达斡尔人有着亲缘关系,也是契丹人的后裔,人数达 15 万之众。

据说这部分是契丹人在随蒙古大军远征的过程中留居云南地区的,并以相对独立的族群生存下来,但不再使用契丹族称,分属于汉、彝、卡佤、布朗等十多个民族,契丹人传统习俗已经淡化。

在现今的中国大地上,仍然能够寻找到契丹人的信息。

据有关资料介绍,吉林省梨树县的律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萧姓,就是萧太后的后裔。

天津宝坻区有耶律各庄、陕西省西安市有个耶柿村多数居民姓耶姓,且保留着同姓不同婚的习俗,辽宁省阜新市也发现了叶姓契丹后裔等等。

这些村名姓氏无疑都与契丹人有着某种联系。

有关研究还表明,居住于今华北一带的汉族人中张、王、刘、赵、孙、李等姓氏里面,就有来源于契丹的人。

从这一点来说,契丹族消失的只是“契丹”名号,契丹人永生在中华各民族之间。

契丹如歌,辽塔是词,辽河似曲,草原风拂过,传唱多少契丹人的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