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房价暴涨了.....”
近期,针对房地产松绑的政策连绵不断,扬扬洒洒,还创新不断。
5月27日,上海楼市全方位放松调控,社保5年变3年、扩大了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范围、取消离婚买房限制、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至20%、降低房贷利率等;
5月28日,广州宣布首套房最低首付降至15%,房贷利率3.4%;二套房最低首付降至25%,房贷利率3.8%;
5月29日起,深圳首套房最低首付降至20%,房贷利率降至3.5%;二套房首付降至30%,房贷利率降至3.9%;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放松地产调控重点政策“三缺一”,就问你北京这次跟不跟?
“光让购房者上杠杆,这不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近一年内已出台至少七项政策来以价换量,策动楼市恢复。市场已有多位专家表示:北京政策已经在路上,不急就再等等。
随着央行房贷政策“三连发”以及北京“4·30”新政的效应,被称为市场先行指标二手房,已率先出现活跃变化,带看量、成交量均现回升。挂牌量在刚过去的一个月内也有明显下降。
截至5月29日,媒体数据显示,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已达11747套,月度网签数据站上1.2万套几成定局,这也是北京二手房成交的核心荣枯线。
因此,面对相对平衡的北京市场表现,后期“下猛药”的概率,我们预计不会很大。
早在5月17日(简称“5.17”政策),房地产市场迎来多项重磅调整,包括政府回购库存房、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短期内引发了市场震动,地产股短期内实现小幅上扬,表达了市场情绪,随后又显现了回撤走势。
作为这一波被外媒华尔街日报称之为“最大胆的房地产救市措施”,降低首付比例是其中重要一环。虽然房价整体在下调,但首付越少意味着杠杆越高,负担越大。上车容易,下车难,网上一张图,也说明一部分人群的心理。
因此,有市场观点认为,持续降低房贷利率(尤其是存量房贷利率),似乎更能一步到位。因为降低房贷利率,等于总购房成本降低,购房者的负担在变小。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15%首付比例已经是银行风险的底线。早年笔者曾在银行工作,银行抵押物绝大多数是不动产,且不动产一直被定义为优质抵押物。因此,银行所“拥有”的房子远超你我想象。随着市场下行,银行手中房子想要变现已经变得困难。
据中指院的数据,2021-2023年,法拍房数量分别为44.7万套、60.6万套和79.6万套。法拍房数量激增,表明银行风险也有较大恶化风险,因此下调至15%的首付比例,我们认为应该是类似条款的“底”了。
同时,风物长宜放眼量。长周期来看,我们认为唯有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税负、保证建筑质量、取消公摊面积、保证按时现房交付等真正安民心、稳人心的政策红利落实,稳住消费者的信心,才能是给楼市下滑真正踩下了刹车。而持续鼓励加杠杆,可以预见的是,效用有限。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也表示,目前来看,松绑措施可能还不够。在当前经济情况下,降低首付比例和抵押贷款利率对销售影响有限,且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 就是:政策具有滞后性。同时,由国有企业实施库存回购计划(意在稳定人心,政府托底),但实际执行中,需要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这是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策只是开个“方子”试试看
近期的“5.17”政策中,提出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作化解房地产高库存的对策之一。政策初衷是指定的21家银行向地方政府选定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但央行有央行的主意,银行有银行的生意。发放再贷款的前提是:银行要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即干这个事,银行要自己先打个算盘,看合不合适。银行想放,也要看地方国企想不想要,3000亿的再贷款发给银行的利息是1.75%,2023年租金收益率也不过1.95%。收购企业卖不出去的房子,还是做保障性住房,也得看买家能不能算得过自己那笔账,不可强制推行。
粤开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2月,央行曾创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在全国8个城市开展试点,但截至2024年3月,1000亿元的贷款额度仅使用了20亿元——前方道路有人趟过,形势似乎不容太乐观。
有媒体指出:政府指定相关主体似乎对使用这些贷款不感兴趣,“原因与消费者不想在小城市买房的原因相同”。
本质上,房地产市场复苏,政策的祭出是老中医开方子,能不能恢复主要还得靠自己体质好不好,还要取决于根本面,即行业资金的整体改善以及和市场信心全面恢复后的良性循环。指望短期内,有灵丹妙药并不现实,现有政策能对当前下坠的市场有点托举效应就算很好了。
只能说,房地产政策的工具箱与楼市的V,一眼望过去,暂时都未见底。但还有一个聊以阿Q式的自我慰藉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房价暴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