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一定要竭尽全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润泽评情感 2024-10-19 04:50:44

因工作和家庭生活疲惫不堪的约翰,本想独自驾车趁着假期去旅行,却因为高速公路严重堵车,等的实在不耐烦的约翰,一脚油门冲出旁边的草坪隔离带,他要重新开辟另外一条陌生的道路。

黑夜降临,车子越开越远,汽油越来越少了,周围一片荒芜,一种恐惧袭上心头,这是哪里?为什么如此荒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迷路了!

鬼使神差的凭着感觉,一路右转,就在油表指针快要滑到标有E字的红线之下时,前面终于出现了一丝亮光,一座小小的长方形白色建筑,屋顶上竖着淡蓝色的霓虹灯,上面写着“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

多谢命运之神的眷顾,今晚终于有落脚的地方,还能填饱肚子,这荒郊野外的,怎么会有一家这样奇怪的咖啡馆,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段,带着这样的疑问,约翰推开了咖啡馆的门。

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让约翰惊喜之余,也意识到自己早已饿扁了。

环顾四周,这是一家布置温馨又让人舒适的咖啡馆,约翰坐下来,女招待凯茜递过来一本菜单,开始点餐。

点餐时,约翰有个意外的发现,菜单的背面暗藏玄机,赫然写着三个拷问灵魂的问题: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这未免太诡异了,一家咖啡馆怎么会问客人这样的问题?约翰想穿上夹克马上离开。

但是看到包厢里的其他客人,都在愉快的交谈,笑意盈盈的,“这地方应该不错”,约翰心想,所以他最终没有离开,他决定吃点东西,并面对菜单背面那三个奇怪的问题。

我想书中的三个故事足以带给我们启发。

01.绿海龟的故事

凯茜说,有一次她在夏威夷海滩浮潜,在距离海滩100英尺的地方,几块巨大的岩石旁边有一只绿色的大海龟正在她的身边游着。

凯茜决定在水面上看它一会儿,可是海龟明明看起来游得很慢,但是凯茜无论怎样用力划水,都跟不上它,直到10分钟后,绿海龟彻底的把凯茜甩掉。

这让凯茜感到失望,又有一点难堪。

第二天,她又回到同一个地方,遇到了第二只海龟。,但是吃惊的发现,自己还是跟不上它划行的速度,没多久自己又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可就在这时,凯茜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海龟的动作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海龟从不与海浪相争,而是巧妙利用海浪的力量。

凯茜说:“我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自己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一开始,还能和海龟并驾齐驱,有时候还得放慢速度等等它。但是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的精力顺势向前了。”

这就是绿海龟告诉凯茜的道理。

同时,也让约翰明白,如果我们和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上,那么我们就会浪费许多的精力。等到我们有机会再去做想做的事情时,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和时间了。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不少,比如我们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电子邮件,看电视,或浏览网页,无形中这些事情都占据了自己的注意力,它们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那么留给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就没有多少了。

而存在的意义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我们在实现存在的意义的过程中却被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消耗了精力,这样即使我们十分清晰自己的PFE(存在的意义的简称),那么也很难实现。

所以,当我们在明确了自己的PFE时,就要立刻去做,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在准备工作上。

02.渔夫的故事

一个商人去度假,他想远离尘嚣,好再次攒足干劲去赚钱。他来到一个小村子,在村子里游荡时,遇到了一个当地的渔夫,渔夫看起来特别开心,特别满足。

商人好奇的问他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渔夫回答说,他每天早晨醒来,先和妻儿一起吃早饭,然后送孩子们去上学,他去打鱼,妻子开始画画,当捕到的鱼够全家吃了,就往回走,到家之后打个盹儿,晚餐后,他和妻子沿着海滩散步,看日落,孩子们则在大海里游泳。

商人惊呆了,“你每天都这样过?”

渔夫说,是的,这就是我的生活。

商人又问他,为什么不多捕一些鱼,然后卖掉,挣很多钱,然后买艘船,捕更多的鱼,到时候就能在大城市里开公司。

渔夫对商人笑笑,“我为什么要那么做?”

商人说:“为了挣钱啊,挣很多钱,然后退休。”

退休之后呢?再次回到这片海滩吗?到那时再回来捕鱼?再回来和妻子散步?再看孩子们在海里游泳?显然是不可能了!

故事的结尾,渔夫微笑着和商人握了握手,祝他可以早日鼓足干劲去赚钱。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和商人有点像,为了挣到足够的钱再退休,然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

我们就是这样为了退休之后所谓的满意的生活,而选择放弃在此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总把这个机会留在明天和以后。

其实,每天都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随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也回答了菜单上的第三个问题,当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内心就是满足的。

03.安妮的故事

安妮有世界顶尖商学院的高等学位,多年来她都是广告圈里颇有名气的高管。她向我们透露出了广告的玄机:

广告商总会针对人的内心恐惧和欲望,而设计出广告,然后刺激人们去行动,也就是去买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满足感。

人们为什么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消息中,如果不谨慎一点,就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我们每天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这样投入工作的时间就越多,再产生出更多的不满,那么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就更少了。

安妮说,她当时就在经历着这样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她开始思考“我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什么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圆满的?”

然后她开始一点点的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直到有一天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那么人生也渐渐实现了圆满。

安妮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像极了在大城市里生活的我们,为了追求事业和享受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去做不喜欢的工作,而放弃了享受生活本身。

最后约翰明白了,如果我们找到了自己人生存在的意义,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PFE,最后真的做到了,那就没有理由会害怕失去做这些事情的机会了,那么也就无惧死亡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有时候迷路了,也是件好事吧,它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身在何处,又将去往哪里,该如何去,那么最终问题的答案,还是要靠自己去解答,祝你好运,满足而无惧死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