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三个典型方剂

慕梅评健康 2024-12-22 21:46:38

幽门螺杆菌(简称Hp)防控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根除 Hp可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同时也可降低 Hp相关胃肠外疾病的发病风险。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是标准四联疗法,或者“高频次高剂量二联疗法”(暂未列入我国指南);

由于多种原因,根除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尤其是含有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的方案,根除成功率已经不足80%,大约有1/5的人会根除失败;

根据《第二次中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的建议,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联合中医药是当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新手段。

幽门螺杆菌属中医“邪气”范畴,“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扶正祛邪是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的基本治则。

根据其虚、实分治,实则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泻并用。

实者以湿热为主,祛邪重在清热祛湿。

虚者以脾虚为主,扶正重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具体分型如下:

1.脾胃湿热证:连朴饮

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者多见薄黄、薄黄腻及黄腻苔,且多伴少津,主热证、实证,临床多为脾胃湿热证,常见上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口干不欲饮水,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

当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予连朴饮加减,药用厚朴15g、黄连10g、石菖蒲10~15g、法半夏10~15g、淡豆豉10g、栀子10g、芦根15g。

2.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

感染中期,邪正相搏,正气渐衰,出现寒热错杂证,常见上腹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口干或口苦,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肠鸣,大便溏泄,舌淡,苔黄。

当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予半夏泻心汤。

药用法半夏15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党参15g。

3.脾胃虚弱(寒)证:香砂六君子汤

感染后期,湿热留恋,日久不去,必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脾胃虚弱(寒)证,常见上腹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口吐清水,食欲减退,疲乏,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边有齿痕,苔白。

当健脾益气,和胃安中,予香砂六君子汤。

药用木香10g(后下)、砂仁5g(后下)、陈皮10g、法半夏15g、党参15~2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0g。

下二图是舌象参考图和方剂概要↓

图片 A:舌红,苔黄厚腻;B:舌淡边有齿痕,苔白;C:舌淡,苔黄

三个方剂摘要

具体实施方案的建议:

治疗方案:

①辨证口服中药治疗14 d ,之后标准四联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4 d;

②辨证口服中药治疗14 d,之后标准四联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和辨证口服中药同时治疗14 d;

③辨证口服中药治疗14 d,之后标准四联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4 d,

之后辨证口服中药治疗14 d(行标准四联西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辩证口服中药的疗程推荐为14d,但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确定)。

疗效

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整体调节,同时也有一定的直接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可缩短抗生素的疗程,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疗程14 d的铋剂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不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可以优于铋剂四联疗法,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这对幽门螺杆菌治疗反复失败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胃肠病科普首发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