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会有许多遗憾,例如:“爱人结婚了,新郎/新娘不是我”。这种“好事出现了,但主角不是我”的模式,往往让人抱憾终身。而和上班族最相关的莫过职位的升迁。
升迁,更高的阶级,更多的名利,谁不爱?但位子只有一个。最难堪的,莫过于认为自己条件不错,呼声最大,定会雀屏中选,人事令发表后却最终落了榜,情何以堪?这时最怕自我否定,质疑自己的条件;更怕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然而高升的不是我,就表示我不如人吗?未必。撇开徇私、斗争等因素,老板选才用人,可能还有特别考虑。若能知道内情,或许较能释怀。
战国时期的兵法家吴起,着有《吴子兵法》,理论、实战双强,带兵打仗,无往不利。他在魏国,效力魏文侯,对外交战七十六回,六十四场全胜,其余打平,保持不败记录。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后,要选国相。怎么看,怎么轮,吴起都是最佳人选,最后他却输了,入选的是田文。吴起不服,跑去找田文,要和他比个高下。
吴起问田文:“带兵打仗,让战士乐于卖命,敌国不敢蠢动,你比起我如何?”
田文答:“我不如你。”
吴起又问:“理官治民,充实国库,你比起我如何?”
田文答:“我不如你。”
吴起接着再问:“防守边境,防范外患,你比起我如何?”
田文还是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更加不平,问道:“这三样你都在我之下,为何你职位却在我之上?”
田文反问:“当今国君年少,局势不稳,臣子不能齐心归附,民众不能信服。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还是嘱托给我呢?”
吴起沉默不语,想了好一会,说:“嘱托给你啊!”
田文不和吴起硬碰硬,反而自谦,承认不如,但扣紧一个事实:只要田文有一个优点是吴起没有的,而这个优点正好是当前相国最需要的特质,那么相国的位子就非田文莫属。这优点是什么?就是政局不稳,内部不协,需要具备人和条件的调和者。虽然吴起打仗是赢家,改革有魄力,但人格特质让人不放心,和大家处得不太好。这个时候国家需要安定的力量,田文基于这个原因出线,不足为奇,吴起心服口服。
田文虽然自称样样不如,但从他的分析可知,他的头脑清楚、观念明确,绝非弱者。吴起本来不服,却不敢找魏王理论,而私下诘问田文,想让他知难而退,结果反而被说服了。试想,若无这段对话,日后吴起恐怕不是怨怼连连,就是频频扯后腿,这是职场官场常见的斗争形态。
所以老板的人事安排,对落选者安抚说明,是必要的。我们可能相信“为政不在多言”、“沉默是金”这种话,却忽略了沟通的重要性。
田文/吴起的案例也说明了,虽然用人唯才,“才”的定义必须重新认定。开疆拓土看似丰功伟业,但不一定是第一功,所以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行赏,前线打仗的武官排名反而在负责后勤的萧何之后,众将官不服。刘邦说,将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是猎狗;而萧何就像发号施令的猎人,是他驱使猎犬行动的,所以功劳更大。
光凭这段话,就可见刘邦是个眼光了不起的大领导家。所以萧何也好,田文也好,从表面上看来,官位悬缺,他们不是最可能的人选,但不用妄自菲薄,他们的某些特质、能力,注定了要升官发达。
真的不用妄自菲薄。三国时代,孙策在江东一带打下基础,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临终前传位给二十岁的弟弟孙权。孙权诚惶诚恐,没有信心。孙策鼓励他说:“率领江东人马,决战疆场,争霸天下,你不如我;选贤与能,让人才效力,保住江东,我不如你。”
孙策的意思是,打仗,开疆拓土,你不如我,但我帮你做好了;守成、人和,你比我强,未来你尽可发挥。为什么这么说?孙策白手起家,军事势力伸入六个郡,但地方大族未必服从,内部不协隐忧存在,孙策刚猛,不善协调,孙权反而有这特质。论作战,孙权诚然不如哥哥,但这时候打仗不是最迫切的事,因此孙策要孙权莫惊莫怕。
这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才,不一定要和前任相比,自觉不如而惶恐,也不必萧规曹随。尽可拿出自信,发挥才干,放手一搏。
(完)
相关阅读:孙权明明是三国的主角之一,为何没有几个粉丝?
岳飞顶多算爱国英雄,而不能算民族英雄?谈岳飞对中华的重要性
吕蒙的成功离不开这个神秘数字
朱元璋心狠手辣,为何忍了骄纵的胡惟庸七年之久?揭秘帝王心术
古人眼里女儿只是赔钱货?看曹植那最卑微的为人父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