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工程师,主持修建“二十四道拐”,1966年离家出走后失踪

雅可谈过去 2024-11-07 14:22:38

在贵州省晴隆境内有一段奇特的盘山公路,位于县城西南一公里处,从上至下依山势呈弯道盘旋状,计有24个弧形拐弯,因此取名为“二十四道拐”,它建造之精致,可谓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一工程的设计者邹岳生先生。

邹岳生是江苏阜宁人,生于1896年,邹岳生从小就天资聪颖,并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邹岳生所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科,也就是搞工程设计和建造。

早年时期,邹岳生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先后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修建公路,担任公路局工程师等职务,他突出的个人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获得很多人的赞扬,赢得“公路巨子”的美誉。

当然,邹岳生最得意的代表作还是贵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

早在1927年,工程师贾善祥就奉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之命来到晴隆山间进行勘察,八年后,也就是1935年,行营公路处湘黔、黔滇公路总工程师兼总段长的邹岳生,又来到湘黔、黔滇公路进行勘察和设计。

在黔滇公路晴隆山间搞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设计,因有24个连续的弧弯,因此被称为“二十四道拐”,1936年4月,由南京180名各界著名人士组成的团队到达安南,在经过“二十四道拐”时,感叹这段因地制宜的设计“除湘省外,无出其右者”。

殊不知,“二十四道拐”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正是它的存在,使湘黔与黔滇公路得以建成,贵州省终于有了一条横贯东西的交通运输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华东直至广州的海路交通基本上被日寇控制,国际援华物资只得通过滇缅公路、黔滇公路运往抗日前线,这条公路因此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意义重大。

从1938年开始,邹岳生先后担任滇缅铁路多处工程处处长和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抗战胜利后又担任了浙赣铁路南春段工程处处长等职务。

1949年,南昌即将迎来解放,有一些好友和同事劝说邹岳生一起前往台湾,邹岳生拒绝劝说,并将所掌控的铁路交给了党和人民,在邹岳生的影响下,当时在南昌的部下和铁路工作的亲友没有一个随国民党逃到台湾的。

其实,邹岳生拒绝前往台湾也有一些原因,首先,他对国民党内部贪腐之风看不惯,其次,邹岳生作风正派,两袖清风,没有什么政治包袱,最后,邹岳生的胞弟邹鲁山是共产党干部,听从他的劝告是不会错的。

新中国成立后,邹岳生被调到上海铁路局担任工程师,还担任湘黔铁路测量总队长和集白线第二测量总队长等职务,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邹岳生的下半生却并不顺畅,三反五反期间,他被诬陷“贪污”,被判处五年徒刑,后被遣返回原籍,“文革”开始后,邹岳生再次遭受连续的迫害,接受批斗,写检查,经受不住折磨的邹岳生愤然离家出走,不知所踪,至于他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去世的,没人知道。

2015年,邹岳生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