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曾经历领先我国十年的航空工业大国,日本现在却连一架民用客机都造不出来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真的很难想象。
周二,日本的三菱重工宣布放弃客机的研发计划,这意味着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项目正式告吹,三菱重工也将退出与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公司在支线客机中的竞争。这对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声誉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虽然在疫情中沉寂了几年,但各航空巨头公司在市场份额中的竞争却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日本其实也早早地就入了局,在航天基础和技术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为什么握着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巴烂呢?
时间回到15年前,由日本政府支持的SpaceJet项目(前身为MRJ项目)正式启动,日本对该项目寄予了厚望:提升日本的航空业,达到能够与世界几大巨头航空公司竞争的水平。
计划的第一步是在2013年初推出第一架飞机,然而三菱重工在这第一步就卡了很多年,从2009年开始前前后后一共推迟交付了6次。因为延迟交付和经常性变更,机型的设计也一改再改,以至于飞机型号的名字都从MRJ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SpaceJet。
事实上,基于日本优越的航空工业基础,MRJ支线客机的参数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世界顶配,不管是发动机还是机身材料都非常先进,以至于日本给它取了个小别名——“小787”,意味着它可以比肩波音787。
然而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已经四十多年没有接触过民用客机开发的三菱重工。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同时又一味追求高指标,三菱重工四处碰壁,在开发过程中频繁出现技术故障。
举个例子,在启动过程中,因为空调缺陷和其他软件问题,一些已经定好的试飞被迫取消。而类似的延误问题数不胜数,每一次都意味要对原始设计进行修改。
与此同时,虽然三菱之前为波音等其他公司生产过飞机零部件,但却从来没有完整设计过一整架飞机,也没有与其他供应商合作组装飞机的直接经验,这让它很难取得世界其他合作伙伴的理解和合作。
除了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外,三菱重工在开发中还出现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一味闭门研发,导致为市场设计出了了错误的飞机。他们的愿景是制造更大的支线客机,座位在70到90之间,但是这不是该行业的潜在客户想要的。
与此同时,SpaceJet在设计之初瞄准的一个关键市场是中国,但当时他们忽略了一点,中国的公司也在进入该领域的研发,甚至比它做的更好。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倾斜支持和国内的巨大市场,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飞机已经获得了大量订单。
2020年,三菱重工不得不做出一个非常消极的决定——裁掉仍在SpaceJet工作的95%的员工,这一举动事实已经对该项目宣判了“死刑”。至此保守估计,对该项目的投资已经达到了1万亿日元(合640亿元),然而三菱却连一架飞机都没能交付。
不仅如此,SpaceJet项目还面临着其他赔偿。在日本,全日空航空是第一家承诺购买SpaceJet飞机的公司,此前已经订购了15架,另外还有10架待定;日本航空公司(JAL)也订购了32架。许多美国公司也下了订单,包括西空航空和梅萨航空。SpaceJet需要对这些已经订购飞机的航空公司进行相应的补偿。
虽然在一开始,这一切都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它现在的确变成了一场噩梦。在SpaceJet项目投入商业研发15年后,日本的航空梦似乎已经破灭,它已经失去了与其他巨头竞争的“资格”。
小日本的爹不允许儿子搞高科技!没办法,儿子不听话就得挨揍
客机真的很难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