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科研成果热衷于在西方刊物发表,未必是好事!

易风云 2024-03-14 22:31:05

刚刚看到一条消息,非常震惊!国内相关科研人士指出,西方85%以上的数学与物理研究成果并未传入国内。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十分震惊的问题,其实一直以来,西方的科研成果对一些其他国家有所保留,甚至保留大多数这也是情理之中。我国古时候就有一句老话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其实这是一样的道理,而这个数据更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无国界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谎言。一直以来,我国很多科学家一旦有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大多都喜欢在西方权威刊物上发表,并以此来证明他们的成就。但就长远来看,这种现象未必是好事。

正因为如此 ,我个人认为我国有必要对这个现象进行反思了。近几十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不仅对我国的高科技进行了各种封锁,其实在科研研究领域同样有所保留。甚至我们一度认为有所保留,但是却没有想到会保留到如此地步,竟然有85%以上的科研成果并没有传入其他国家。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也是赤裸裸的冷战思维,这种现象引发了我对国内科研成果的关注,也更关心国内一些科研人员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成果的思考,如果我们一直都热衷于把自己的成果拱手交出去,而对别人的科研成果一无所知的话,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机制是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和科研成果泄露风险的。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确保国家科研成果安全,保证我国的科研成果不被恶意窃取,巩固我国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我提如下几个建议:

一是建立相应的顶级科研刊物。

长久以来,我国的科研人员都热衷于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相应的成果,甚至有个别科研人员首选国外刊物,而放弃在国内刊物发表的机会。这不仅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也是一种虚荣心理在作祟,更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表现。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些科研人员来说,他们最大的追求就是自己的相关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展示,能够得到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认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学术成果国家级顶级刊物的建立,认识上还有不足。到现在为止,我相信国内很少有人能够熟悉国内一些学术界顶级刊物,在我印象中《哲学研究》应该算一个。但与此相反的是,我对国外一些顶级刊物却知道不少,比如《自然》、《柳叶刀》、《发现》和《国家地理》等等。

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充分说明了国外很早以前就非常注重科普这些顶级刊物,也鼓励一些科学家给这些刊物投稿,进而形成了一种垄断的机制。很多国内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都以能够登顶这些学术期刊为荣,也倾向于积极向此类刊物投稿,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因此,我强烈建议国家设立一些顶级刊物,不仅面向国内,也要面向国外进行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不断扭转当前学术界向西方倾斜的不良倾向。通过提供大量的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来吸引国内以及国外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科研工作助力。在我个人看来,这种事情是值得我们投资的,毕竟长远来看,会产生巨大的科技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调整学术成果的评价机制。

之所以国内很多科研工作者热衷向西方顶级刊物投稿,其实与我国相关职称的评比以及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合理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四大文学奖有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但是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心里,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些奖励的份量跟诺贝尔文学奖不能相提并论。难道真的是因为获得我国文学奖的作品内容不好么?非也!其实大家都知道,关键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现在某些域外国家把这个奖项当成一个有力的政治工具来使用,还比如诺贝尔和平奖,都是如此。所以说,如果真正想缓解这些奖项的影响力,必须大力宣传,将之纳入学术考评机制,对刊登在国外的成果一律不予考虑,提高国内刊物在科研人员心目中的份量,逐步减少国外刊物对国内科研人员的影响。

再者,我国需要对国内的学术评价机制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对于一些涉及国内先进技术的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看看会不会泄露相关的技术细节;另外一方面,对于在国外刊物发表相关的科研成果要谨慎,必须首先提交到国内科学技术委会员,或者优先发表在国内期刊。如果国内期刊不采用,那可由科研成果个人自行决定,毕竟这种领先学术界的理念性成果,会不会促进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会不会导致我国对外科技竞争中落后局面,都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来核实。当然,我们并不是要闭关锁国,而是要确保国家科技安全,确保我国的科研成果不会被窃取。

三是努力构建科研学术共同体。

在科研道路上,我们也可以有选择性的跟一些友好国家合作,共同构建科研学术共同体。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我国的科研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果能够跟一些友好国家进一步交流,更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的进步,说到底并不是为哪一项具体的事业而服务的,最初还是要为整个人类而服务,只有集百家之长,科技才能不断发展。2023年9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承办的“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了加强“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倡议,并得到中外逾百位致力于“一带一路”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支持响应。就目前来看,可以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我国顶级刊物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但是我们始终要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构建什么学术共同体,主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影响,积极主动的开展好学术交流,不仅为国内科技进步做贡献,也要为世界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多年来的历史可以证明,话语权是极端重要的,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现在正由“大国之路”迈向“强国之路”,科技上的领先和学术上的探索是必要的,只有掌握了顶级的科技,掌握了当前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成果,才能够为强国之路提供巨大的保障和支撑。

四是在科研上稳步前行不妄自菲薄。

虽然有科研人士指出,西方85%以上的数学与物理研究成果并未传入国内。但是我们也并不要因此而过于紧张和气馁,我相信国家也同时早有准备,再者说这样的消息也只是片面之词。虽然网络的发展,很多技术传播的非常快,而我国本身就拥有巨大体量的科研人员,我相信我国的科研人员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差,也能够不断努力攻破一个又一个堡垒。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科研人员更需要耐得住性子,加快科研领域的相关研究,不断创新科研水平,为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强国而共同努力。

前些天,海军政委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核动力航母的建造上已经不存在任何瓶颈。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内容虽然不多,信息量却非常大,也充分证明了我国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放眼全世界来看,能够取得这样成果的国家极少,甚至连美国和俄罗斯都需要借助其他国家的一些技术和装备。因此,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在科研和学术领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所以,外交部长王毅和发言人华春莹曾在多个场合说过: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这不仅是对一些域外国家的警告,更是对国内一些科研人员的鞭策。我也衷心的希望我国的科研人员今后能够彻底摒弃唯西方的思想,建立强大的学术自信,把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把一些最前沿的理论,能够在国家顶级刊物展示出来。不为别的,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有能力,也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很多世界级难题,也能够在当前的框架下,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