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每个人出生之后都会先有一个名,通常都是家中的族长或者父母给起的,待到成年之时会再取一个字,因此在古时人们所说的名字其实分别代表着两个意思,如若叫错了轻者会被人嘲讽不懂礼数,重则会被治为大不敬。
古时时常在文人墨客当中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的字号会比他的本名更加出名,就好比最初的李白,李白最先被人知晓的是他的字也就是“太白”,而后号为“青莲居士”。
在唐朝李白这个本名还没有“太白”出名,那么古人取名为何如此繁琐呢,字号又有何区别呢?
古人名、字、号的含义古人最重礼法和尊卑,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名字只有君王和长辈面前才能够提及并且使用,私下里与常人交往当中都只能使用自己的字,并且在古时如若直呼他人的本名则会被人看做是一种不礼貌且不尊重人的体现。
本名与字的含义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最初诞下的婴儿父母给予名字是认可孩童在家族中的身份,一般都是按照辈分或者流行的趋势来取名的,而当孩童及笄之后就会取字,而字也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目前孩子的整体状态。
一般男子都是在20岁举行加冠礼之后方可取字,女子则是在15岁举行及笄礼时,因此字不仅代表着父母的期望也代表着孩童长大成人,古人取字一般也会与名字相辅相成,一般情况下名与字都是有关联的,连在一起会有别样的深意。
另外,在古时无论哪个朝代,对于尊卑法度都是看得十分重要的,对于名字称谓更是如此,他们甚至会将旁人对自己称谓的叫法与尊重与否联系在一起,如果是长辈称呼名字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若是平辈则会被看做十分不尊重人,小辈更是会被家中亲族耻笑和责打。
对于古代名称场合和辈分的变化,在《星汉灿烂》这部古装剧中就有所体现,赵露思所饰演的程少商,在君王面前不可直言自己的小名嫋嫋,而是要直言臣女程少商,因此可以看出,古时称呼一个人的名字也是有诸多讲究,而不是随意叫一个名称。
而在古时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文人墨客字号里包含了父母对他们未来的期许和对孩子目前状态的展现,其中杜甫的名字,就是由外祖父取得。
“甫”字在古时就寓意着男子俊美、秀气的意思,当杜甫成年后字则取为“子美”,不仅对应了本命也包含了祖父对他的期望。
白居易,居易二字就是他的祖父希望他一生能够安居乐业,不受颠沛流离之苦,当他加冠后又取字为“乐天”,寓意也是希望他能够走阳光正道,乐观生活无忧无虑,所以白居易无论是他的本命还是后取得表字都是包含着家人对他一生顺遂的期许。
中国的字辈文化许多人都觉得古时人们的名字都非常好听又有深意,就好比“李商隐”取意商山隐者,品德崇高;还有“乔婉娩”,性情温婉,绵延似水。古人取名字到底都是依靠着什么呢,又有着怎样的取名文化呢?
古人取名大多都是从诗经礼记等饱含文墨的书籍中取得,也有如同杜甫家中那般将对孩子的期许用一个字来表达,镶嵌在名字当中,而对于古人取名的字辈文化部分朝代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在古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父母取名都需要经过家中族长商议而不是随意取名,如若是根据辈分取得,那么也一定是要低于长辈,并且由于古时大部分朝代都是男尊女卑的,因此孩子的名字也不被允许加上母亲的姓氏。
如果加上婆家则是会被外人耻笑,认为媳妇在家中地位高于公婆,会被视为没有尊卑,孩子以后婚配也会有困难,并且在古时取名都十分讲究有规律可言,也是尊崇了有规矩成方圆的习惯。
就好比如若同辈子孙当中统一使用中间一个字取名,为了保证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名字都会是三个字,且最后一个字的偏旁也会要求成一样的,这在杜甫家中就出现过,他的大伯二伯以及父亲就分别是苏洵、苏涣、苏澹,偏旁都是三点水,他与平辈则是用的车字旁。
每个朝代不同取名的方式也不同,在南宋后期就开始使用五行取名,而尊崇的规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金木水火土所蕴含的含义都是不同的,除此外在古时人们也较为在意生辰八字,出生后会根据出生的时辰去推算命格中缺少的东西,在采用取名的形式填补空缺。
就好比如若家中大姓为陈,而孩子出生时被定义为五行当中缺金,那么一般都是会用金来取名或者取带着金字旁的字,例如古时有名的将军程咬金、李靖等等。
到了明朝时期,取名的字辈文化就有了明显的不同,朱元璋开始规定后代名字皆取名两个字,加上原本的姓氏就是三字名,并且为了避免和其他朝代那样儿子孙子都用一个祖辈字号,他发明了单独的辈分规律。
他的孩子们取名就是按照他所要求的“允文遵祖训”等方式,朱允炆就是按照这个取名形式,而他的叔叔篡位之后,也同样是采用这种形式,只是将朱元璋定下的辈分规律变成了“高瞻祁见”,因此历史上就出现了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朱元璋发明的这个取名方法,后续也一直在各朝代中延续着,不仅能够规避与父辈重名的风险,也能够很好的展现出自己是哪一个辈分的孩子,只要提到自己的名字就能够很好的在亲族中找到自己的辈分定位。
古代取名的禁忌避讳在古时取名虽说简单,但是也有不少独有的禁忌,古人认为缅怀先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绝对不被允许与先祖取名寓意相同或者冲撞先祖的名讳。
在古时,如若父母私自取名冲撞了先祖的字号,是会被族中长老要求罚跪祠堂,并且孩子也要重新更名。
被外人知道也会沦为笑柄,除此外就还有前文中提到的不可带有母亲的姓名,因为在古时也出现过冠夫姓这样的时代,女子嫁人之后不可直称自己的姓名,而是要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夫君的姓名,已体现以夫为尊的女子品德。
因此孩童无论是本名或是小名取字皆不可与母亲的姓氏有所关联,而除了家族中本身的名字不可以忽视外,各朝代君王皇后的名讳也是不可冲撞的,必须要避讳。
如若取名后经历君王或皇后更替,名字相似或相同就要马上上报官府进行更改,否则就会遭到灭门之灾。
在古时名字是父母给予的,通常不可随意更改,但是这一点在下层的百姓当中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通常妓馆、教坊司的姑娘取名都是由不得自己的,即便喜欢自己的名字,也要遵守规矩由掌权者重新取名。
如若是府中的下人取名与主家的老爷夫人或者少爷小姐有冲撞,那也是必须要更改的,就好比如若当家主母叫“月兰”,那你的名字当中就不可是月字开头的,如若你叫“月心”那就必须将其中的月字改成其他的,否则就只能被逐出府去。
倘若是卖身入府的下人那就只有被重新发卖的命运,所以一般下人都是听从主家的,当家主母说如何更改变点头答应。
另外古人取名时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禁忌,因为在古代文字的发明并不是多发达,所以通常都会是一个字代表着一件事物或者物品,而取名时就要避讳那些代表性不好的字,例如“琀”,古文中是代表放在死者嘴里的玉珠,取名时这个字是千万不能用的。
除了“琀”字以外,还有“梓”,听着好听,但是古时却是用来做棺材的板子,寓意不好古人也是不会用的。
“柯”字代表着古时服役之人砍树时用的斧头饼,去这个字会让人觉得是一辈子受他人牵制,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对于这样的取名形式也有一些典范,在《神探狄仁杰》中武则天就曾给那些意图匡扶江山的李姓子孙取过“虺”、“蝮”都是代表着不懂感恩,恩将仇报的毒蛇,且“虺”字也与后悔的“悔”同音,皇帝如此取名也有希望他们忏悔的意思。
抛开这些以外,古人取名的禁忌就比较广泛了,他们不以山川、不以国号,不以官职,不以隐疾等来取名,因为古时人们的名、字、号都是代表着美好、坚韧、美丽、温婉等良好品格的寓意。
古人会将对于生活的期望,对家族的兴旺都寄托在子孙后代的名字当中,所以在古时他们的名字就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了,代表着非常深沉的含义,所以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认为古人的名字很好听,因为人人都向往美好,有美好寓意的名字自然是与众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