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串场街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东南隅,街域为天津市著名的工人新村,老旧小区数量多,老龄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人占比38%,如何服务好“一老一小”成为当前王串场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经街党工委前期调研走访,居民对家门口改衣服、配钥匙、修拉链等“小修小补”普遍诉求较大,“小修小补”看似“低频”却是“刚需”。
李师傅刀具专营店内,李师傅正在为顾客磨刀
2024年6月,在王串场街党工委、办事处的不懈努力下,“修补巷”正式开街营业。对于一些居民来说,“小修小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补巷”的存在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我们跟顾客聊天的时候发现,老人家爱惜东西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舍不得老物件中蕴含的情怀。”李师傅刀具负责人杨柳感叹到,“有时候我也在想,现在购物这么方便,很容易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新刀具,但是有的顾客特意赶来修补的,不光是一把刀,更多的是家人留下的念想。”每当接待好这些顾客,收获他们的好评,都让她坚持“磨好刀”的决心更坚定。
春元织补改衣店内,徐师傅展示他的修补工具
许多“小修小补”的技艺是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在“修补巷”,这些技艺得以集中展示和传承。老师傅们可以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这些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例如“传统精工织补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元,带领徒弟一起在“修补巷”开设店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便民服务,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聚亨钟表店店主王晴川在维修手表
“修补巷”承载着天津的市井文化和历史记忆。它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老天津的烟火气息,保留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居民在享受修补服务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些传统技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丰富服务业态的同时,提升了小巷的文化韵味,使之成为文明元素与惠民利民交融的主题街区,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区经济注入了新动力。(图/文 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