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信和固执,使十几万法国人走进屠宰场

雨树披纷 2023-09-25 17:15:50

这个人,就是罗贝尔·尼维尔,一战后期的法国陆军总司令。

尼维尔有种“公众人物”的风采:相貌英俊,能说会道,充满激情。但这也使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组织了一场向德军防线的进攻。对政府高层的顾虑和警告,对德军有组织主动后撤的迹象,特别三个前线最高指挥官的悲观和忧虑,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过于自信和固执己见,使尼维尔一意孤行,独行其是,坚持展开一场冒险的军事行动。

图片来自网络

果然,进攻的第一个晚上,就有数千人阵亡,却只前进了五百米;两周之后,进攻惨败,14万法国军人走向了来世,这就是后来被史学界称为的“尼维尔的进攻”。

这次进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是一场灾难。

尼维尔的进攻,成了自信自大、固执己见导致失败的注脚,也成了自取其辱的笑话案例:他把失败归咎他人,大肆谴责他人,尤其是前线指挥官,并拒绝辞职,即使后来贝当接替他的位置时,他仍然拒绝辞职。

图片来自网络

纵观当今,遭遇滑铁卢惨败的商界大咖,多少都有些“尼维尔”的影子。

他们过于自信,因自信满满而固执己见,冒险投注风险极高甚至陌生的领域,总以为一招精百招会,一招鲜吃遍天,可以多处开花,亮点纷呈。

当他们失败时,往往推脱为外部因素,寻找种种借口和替罪羊。在旁人看来,他就像一个“尼维尔”式的小丑,只是他本人不自知罢了。

“尼维尔”式的过度自信和固执己见,在我们日常生活也屡见不鲜。

在我们小城里,有几个人,改革开放初期,从路边小吃、采石挖砂、收购废品起步,恰好踩在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成功捞取了第一桶金。

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过人之处,更加笃信自己的能力。

他们是实干的行动派,敢于承担风险,努力拓展跨界,寻找发展机会。这种过度自信和固执己见,低估了成功所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他们看到了、听说了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看不清自己的短板和软肋;他们听到成功的故事,却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小。

忘乎所以的自信和固执,使他们“失明了”。

他们有成功的吗,有,但很少很少;更多的是不得不接受失败的残酷事实。

在全新的商业模式面前,他们败下阵来,尽管他们依旧是有钱人。

他们总将最初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不世出的眼光和才能,而将失败怪罪于合作伙伴、股东、下属,以及政策、环境和运气等外部因素。

听着他们的辩解或者托词,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阴魂不散的“尼维尔”。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