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头条写了一篇关于中药黄芪使用禁忌的小文章,结果有的人认为我是卖黄芪的,有的则认为我是卖书的,令人啼笑皆非,而人心之不可测亦可见一斑。
之后又写了一篇题目为《清肺排毒出师未捷,连花清瘟一地鸡毛》的文章,虽然浏览量不高,但惹来的非议却不少。
我写此文的目的主要是批判中医发展受到太多外行的干扰,以及清热解毒类滥用的问题。结果很多人可能只看了一眼题目,便认定我是中医黑,甚至还有很多比较激烈的用语。
对此我能理解,毕竟现在我们每天都会碰到海量的网络信息,不可能对每条信息都进行仔细观看或阅读,即便能做蜻蜓点水式的观看就已然很不错了,更何况我的写作水平本来就很低,多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当然或许也可能是我的题目确实有些不尽准确,从而让读者产生误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后多多注意,多多努力就是了。
不过在有些朋友的字里行间似乎也能看出,有很多人是把中成药等同于中医了。
比如,有人认为我对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排毒汤进行了诋毁,这就相当于我在诋毁中医。
其实我也并没有诋毁连花清瘟和清肺排毒,而只是对不经过辩证便推荐和使用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而已。
中成药是中药大家庭的一部分,具有携带方便、服用方便、计量准确、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很多中成药已经有着非常悠久的应用历史,或者有着非常广泛的临床应用经验,效果也非常明确。
所以,中成药对于中医药的推广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中成药也是医药机构必不可少的。
中成药虽是中医药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中成药并不等同中医药。
中成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医药的发展水平,但在更多时候,中成药却不具有这种代表性,更何况中医药除了中药之外,还有针灸、正骨等。
中成药虽有诸多优点,但也有组方固定、缺乏变通、品种少的缺点,对于变化万千的病症而言,肯定是捉襟见肘难以应付的。
中医讲求随证立方,而并非是以方套病。
以新冠为例,虽然同为新冠病毒感染,但不同患者的症状却会大相径庭,如果不经辨证便使用连花清瘟,便是以方套病,有的人或许有效,而有的人则无效或不良反应比较大。
在中成药的应用过程中,这种以方套病、缺乏辨证,或者只依据说明书进行使用的情况非常常见,而这种方式与传统中医的辨证施治是背道而驰的。
近两年,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日本中医发展情况的报道,据报道,日本中药在世界中药市场所占的比重高达90%,而我国只占可怜的3%。
所以很多人据此推断日本中医已经超越了中国。
这个数据不知是否确切,因为我也曾见过相关管理部门对此进行了辩解,不过应该只是数据高低而已,日本的领先地位应该是比较确信的。
而这里所指的市场,应该指的是中成药市场。
刚才也说明了中成药与中医的差别,所以日本虽然在中成药市场占据优势,但却不能据此推断日本中医超过了我们。
而日本中成药的发达,恰恰说明了正统中医在日本发展的僵化,以及废医存药观念的深刻影响。
我国中医在现阶段的发展难言理想,但传统中医生存的土壤仍然肥沃,只是成长环境有些苛刻而已,特别是医生对药品的主导权还未丧失,资本也尚未对中医医疗市场产生太多渗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中医的优点我们当然要学习,而对其缺点更应该提起注意。
比如前段时间,连花清瘟胶囊被广泛应用,很多体寒之人,或是风寒症状的患者,服用之后会出现肠胃不适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这与日本的“小柴胡事件”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因也是类似的,即缺乏辨证,以方套病、药指导医所致。
不过需要澄清一下,这并非是连花清瘟之过,而是错误的中医思想之过。
我国中医药在现阶段存在着有着很多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继承,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进行发展,至为关键,这需要集思广益,多方论证。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模仿日本,把发展中成药作为突破口和重点的方式,肯定会对中医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而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苗头已经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