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事儿:广东公办高校降薪啦!这可不是小道消息,是粉丝给咱爆料的。据说在这所公办高校里,硕士非编老师原本待遇一年大概 12 万,有编的辅导员那可就厉害了,一个月 1.4 到 1.7 万,年包 20 多万妥妥的。可现在呢,非编的不仅待遇差一大截,还面临降薪,以后一个月一万都拿不到咯,这可是公立学校啊,是不是很意外?
咱们一直觉得高校教师那可是个体面又稳定的好工作,多少人羡慕都来不及呢。可实际上啊,这些所谓的“青椒”们,也就是青年教师们,正面临着一年比一年大的生存压力。就像 2022 年麦可思做的教师满意度研究,教师对薪资的满意度才 58%,有 32%的受访教师直接表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再看看收入数据,年收入在 10 万元以内的教师比例高达 54%,青年教师更是有 66%都在 10 万以下,这可和咱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啊。
高校教师的薪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它和岗位、职称、所在高校的水平以及地区都有关系。而且咱们国家高校薪酬主要是绩效工资,这就导致稳定性不足。
就说今年几个月前,太原师范学院的一份文件引发了热议。这文件规定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低服务期 8 年,还说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没晋升副教授(特殊原因除外)就得转到后勤、保卫岗位。虽然后来说文件作废了,但这也让咱们看到高校在人才管理和薪酬方面的一些乱象。
再说说大学工资里的绩效分配,这可是个大麻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常常因为这个闹矛盾。教师呢,绩效主要看科研,什么论文、项目、奖项都明码标价。要是考核不达标,像课时不够之类的,绩效就少得可怜,甚至还可能倒欠。可行政人员呢,考核内容和标准不明确,工作成效又不好量化,所以一般考核都是合格,看起来稳定又安逸。这就导致了一些奇葩事儿,像“行政岗十级办事员年终绩效降级比四级教授多 1 万多元”“高校教授年终奖仅 8 元”,这可真让一线高校教师寒心啊。
一线教师可是大学的中流砥柱啊,行政人员本来应该是管理和服务一线教师的。可现在学校绩效分配下放给学院,学院自己有自主权,这就好比一部分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绩效分配方案经常改来改去,乱成一团麻。
咱们想想,大学之所以为大,可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而是因为有大师啊。那些大师哪一个不是从青年教师慢慢成长起来的?如果咱们让这些青年教师每天都为了生活温饱发愁,他们哪还有心思去专注教学和科研呢?难道要让大学老师都去想着哪个时段哪个路段跑滴滴赚钱吗?这显然不行啊。
这高校降薪事件只是一个表象,它背后反映出的是整个高校薪酬体系、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是培养人才、推动科研进步的地方,可如果教师们都被这些不合理的制度束缚住,那怎么能行呢?咱们得重视起来,让高校的制度更加合理,让教师们能够安心地在讲台上授课,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毕竟,这关系到咱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学子的未来啊。
朋友们,你们说这高校降薪的事儿是不是该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高校回归到它原本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正轨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