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黄先生几个月前发现,自己的排便规律突然发生了变化,从每天一便变成了一天多便,伴随着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情况。
开始,黄先生以为是肠胃出问题,但吃药后,并没有效果,且腹泻次数更加频繁,吃肉类后甚至拉出油脂。
家人劝他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做完“肠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之后再建议他做其他调查时,黄先生拒绝了,并告诉医生给自己开点药就行。
几个星期后,王先生再次去医院做检查,症状比上次严重多了,整个人消瘦了不止一圈,在做完上腹部CT检查后,黄先生被告知自己是胰腺癌晚期。
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王”,正是因为它的隐秘性和危害性,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这个癌症,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干预。
“癌王”胰腺癌到底有多可怕?胰腺癌是一种恶性消化道肿瘤。胰腺在胃和脊柱中间,处于腹部深处,前期症状与肠胃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
此外,检查胰腺癌的手段也非常复杂,要做血尿淀粉酶、转氨酶、超声CT等多方面的检查,所以当发现胰腺癌时,多数患者已经是晚期。
由于难以发现,发现即晚期,加上治疗过程复杂,且致死率极高,所以胰腺癌又有“癌王”之称。
导致胰腺癌发生的原因主要和以下方面有关:1.年龄: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后,40到80岁人群都是高发人群。相较而言,老年人的发病风险比年轻人高,但近年来,胰腺癌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2.吸烟:有研究显示,吸烟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高出约1.5倍,此外,酗酒也与胰腺癌有关。
3.肥胖:据相关卫生数据,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超过35每千克平方米的话,胰腺癌发病率会升高50%。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暴饮暴食等也会加重得胰腺癌的风险。
4.慢性疾病:有调查表明,患有慢性病的人,其胰腺癌发病率会升高。如糖尿病史大于10年,胰腺癌的发病率会升高;患有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炎症刺激,也会引起胰腺细胞的癌变。
5.遗传:一些遗传病患者,胰腺癌发病率也会高于正常人。
吃饭时出现3种异样,小心胰腺癌的来临其实,胰腺癌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因其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
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具有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当其出现功能异常时,会有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临床上约有60%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会误认为是胃病、慢性胆囊炎,以至于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胰腺癌来临到底有啥症状?
1.食欲减退
胰腺是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当其发生病变或异常时,会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体重下降等异常改变。
2.腹痛
部分胰腺癌的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的绞痛,伴有嗳气、反酸、胃胀等症状。
不同患者疼痛出现的频率不一样,也可能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在卧位、走动时疼痛有所减轻。
如果吃饭时经常出现腹痛,去医院做胃肠镜没有发现问题,服用胃药后无法缓解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胰腺癌的可能,必要时做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3.血糖升高
很多人发现血糖升高以后,会惯性地认为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而罹患胰腺癌会让患者体内分泌一些因子,这些因子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损伤β细胞功能,导致患者的血糖异常升高。
所以,对于体型不肥胖,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中老年患者,某天突然出现血糖升高或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不要只考虑糖尿病,及早做相关方面的检查,以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做好3件小事,远离“癌王”其实,对付胰腺癌这样的疾病,预防的意义重过治疗,中医讲“上医治未病”就是这个道理。
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都做到以下几点,远离“癌王”。
1、饮食方面,注意“三不要”,不要吃太多高糖、高脂和油炸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嗜烟嗜酒。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良好情绪。
3、积极预防与治疗与胰腺癌相关的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结石、糖尿病等。另外,提倡所有人群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癌王”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能认真预防,仔细观察,并且能够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还是可以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