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后,方孝孺为何宁死不降?

学典历史 2024-10-16 20:38:29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太祖朱元璋分封了多位藩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然而当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他认为这些藩王有极大地威胁,于是着手削藩,不曾想却以失败而告终。

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最终攻破了南京城,并成功登上了皇位;朝中大臣纷纷开始想退路,有些建文旧臣投靠了朱棣,而有些却誓死不降,其中最为著名的文臣当属方孝孺,建文帝先前最倚仗的大臣。

削藩之初,方孝孺为建文帝起草讨燕檄文,并多次识破朱棣计策,而且还设计挑拨朱棣一家人,从而激化矛盾。

按理来说,明成祖朱棣应该杀方孝孺才对,可是朱棣不仅没杀他,反而还想笼络这样的人才;俗话说得好,“识时务为俊杰”,但方孝孺太过执拗,宁死也不愿辅佐朱棣,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一,不忍背弃旧主

方孝孺早年间经人举荐,入朝面圣,可明太祖朱元璋并未重用他;直到建文帝上台后,他的人生才迎来了转机,朱允炆对方孝孺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

在方孝孺看来,建文帝就是自己的伯乐,有知遇之恩;此时面对朱棣的招揽,方孝孺却不为所动,因为他不忍背弃旧主。

其二,难以摆脱儒家思想的禁锢

方孝孺曾拜一代大儒宋濂为师,并且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中“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方孝孺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宁死不效忠朱棣。

方孝孺宁死不降的精神值得称赞,但这种行为也触怒了朱棣;最终朱棣将这位建文忠臣给杀害了。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方孝孺被灭了十族,其实这种说法来源于民间野史,并非真实历史,这很有可能是在抹黑朱棣。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创下了许多丰功伟绩,如派郑和六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等等;朱棣是明君,方孝孺是名臣,如果当初他识时务,懂得变通,或许能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