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幾鵋
编辑:望梅止渴

有人说:那个年代的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三线建设,为后来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功德无量的。
但也有人认为,这段时期的贫困和饥荒,付出了巨大代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值得反思。
那么,这基础打得有多牢?是繁荣的起点,还是沉重的包袱?

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土地改革是最引人注目的政策之一。195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打倒地主阶级,把土地重新分给那些没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的农民。
到了1952年底,全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差不多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这次改革不仅让农民们重新燃起了干活的劲头,也为后来的农业集体化奠定了基础。

说到农业集体化,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组织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了1956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紧接着又发展成了高级合作社。
1958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数千万农民被组织进了大规模的人民公社。公社里,生产资料公有,农民按劳分配。
这种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过,刚开始搞公社的时候,急于求成,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管理不善、效率低等。

在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六七十年代也有不少进展。农业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比如杂交水稻的推广就很有代表性。
到了1976年,全国种植的杂交水稻面积达到了1.7亿亩,占到了稻田总面积的六成以上,每亩地平均增产50公斤左右。
化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1965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只有130万吨,到了1976年增加到近700万吨。这些农业科技的进步让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此外,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六七十年代展开。三门峡工程和黄河治理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门峡工程从1957年开工,1960年部分竣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虽然开始的时候由于设计和施工上的问题有些不如意,但经过调整和改进,工程还是大大改善了黄河中下游的防洪、灌溉和发电状况。黄河治理通过一系列的堤防、疏浚和引水工程,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也改善了沿岸农田的灌溉条件。

看看粮食产量的变化就能明白这些努力有没有成果。1952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是1.63亿吨,到1957年增加到了1.95亿吨。
虽然“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经济困难,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经过调整政策和加强管理,六七十年代中后期,粮食产量逐渐恢复并超过了以前的水平。

到了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3.04亿吨,比1952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农业基础建设确实有了很大成效,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多年的粮食问题。
虽然农业基础建设的过程并不顺利,但整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农业基础建设对后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七十年代,除了农业,工业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尤其是“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国西部和中部的偏远地区建设工业基地。
为什么选这些地方呢?
主要是为了安全。那个年代国际形势紧张,国家考虑到如果东部沿海被打击,内陆这些“三线”地方就成了后方保障。

三线建设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覆盖了四川、贵州、陕西等14个省市。重点建设的内容包括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以四川为例,这里建起了大量的军工厂,还有不少大型钢铁、机械制造企业。
三线建设不只是分散了经济布局,还把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到内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说到重工业的发展,六七十年代可是搞得风生水起。钢铁行业是重中之重,当时中国的钢铁产量从1957年的535万吨增加到了1978年的3182万吨。鞍钢、本钢、包钢等大型钢铁企业不断扩建和升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钢材。
煤炭方面,1965年全国煤炭产量为2.6亿吨,到了1976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4亿吨。煤炭是当时最主要的能源,保障了工业和民用需求。

机械制造业,这个时期也是快速发展。
上汽、北汽等大型汽车制造厂的建立,使中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
还有像沈阳的重型机械厂、济南的二机床厂,这些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
这些重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经济,还有很强的国防需求。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复杂,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工业来保障安全。
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国防工业提供了基础,像飞机、坦克、大炮等装备的生产都离不开这些基础工业。可以说,重工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增强了国防实力。

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六七十年代的重要内容。铁路方面,成昆铁路、兰新铁路、湘黔铁路等重要线路相继建成。成昆铁路贯穿四川和云南,全长1100多公里,1970年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
公路建设方面,国家修建了大量的国道、省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港口建设也不落后,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等主要港口不断扩建和升级,提高了货物吞吐能力。

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方面,六七十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但国家还是取得了不少成就。
比如在航天领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还有机械制造领域,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国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等逐步实现了自主生产。这些工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网络的完善,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使中国逐步掌握了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基础建设,特别是三线建设,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最终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七十年代,除了农业和工业的基础建设,社会基础的奠定也同样重要。
尤其是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这些方面的努力,为后来的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说说教育普及和文化建设。
那时候,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下了大力气。1950年,国家发起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因为那时文盲率很高,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64年,全国青壮年文盲率从建国初期的80%以上下降到40%左右。中小学教育也逐步普及,到1976年,全国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
农村地区也建起了不少小学,很多孩子第一次走进了教室,接受了基础教育。

文化建设方面,那时候的文学艺术、电影、戏剧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文学作品开始反映社会现实,许多小说和戏剧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电影方面,像《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这些经典电影,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还在国际上获得了不少奖项。
这些文化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了当时的意识形态。

再来说说卫生和医疗保障。
当时,国家在农村推广合作医疗制度,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做法。
简单来说,就是农民们每年缴纳少量费用,然后村里的合作医疗站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看病难”的问题。到1976年,全国有90%以上的农村地区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

城市里,医院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比如,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一批大型综合医院,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还成为了医学研究和教育的中心。
在疾病防治方面,六七十年代也做了不少工作。像天花、霍乱这些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治运动。
1965年,全国彻底消灭了天花,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还有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也在大规模的防治运动中得到了有效控制。

农村卫生室的建设,让更多农民能就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而城市里的医院建设,则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六七十年代的一个重点。
那时候,国家开始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退休制度和工伤保险。虽然还不完善,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步。196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规定了工人退休的年龄和待遇。这让很多工人在年老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不用再为生活发愁。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很明显。
住房方面,虽然条件还比较简陋,但不少城市居民分到了新的房子,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城市,新建了不少职工宿舍。
食品供应也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虽然还不能说丰衣足食,但基本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衣着方面,六七十年代虽然还没有时尚可言,但大多数人都有了几套像样的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样破衣烂衫。

总的来看,六七十年代在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努力,为后来的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从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到三线建设,这些举措的确为农业、工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大规模的工业项目,都为中国后来的腾飞提供了条件。
然而,也有不少人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代价,特别是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到底这些基础打得有多牢,成败功过如何,历史自有公论。
对此,你怎么看呢?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对你有所启发或帮助,不妨给我一个点赞和评论吧!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乐逍遥
如果不折腾可能好一点,各种各样的运动不停歇,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经济建设上面!
毛春良 回复 01-13 13:40
做人要懂得饮水思源,不能忘恩负义数典忘祖。
毛春良 回复 01-13 13:44
甚至连大飞机、航空母舰在毛主席时代都已经开始了研发工作。
河三石
为贫穷找借口
山鹰 回复 01-14 11:03
你家以前大地主,或资本家,生活无忧
用户15xxx83 回复 01-28 21:11
你多大了?还笑别人。
用户18xxx13
前人种树,一些后人说风凉话。
江岩一风骁骁惜一考察 回复 01-02 15:26
不说风凉话那就继续种树
不省心的大爷 回复 11-21 16:30
明白人
泉水清清
应该理解从无到有,这个起步有多难。感念那个时代,致敬那个时代无私努力奋斗的人。
用户91xxx73
什么基础略举一二,农业方面,全国建成了八万多座大中型水库(用的是竹筐`扁担✅、石夯这些原始工具)开掘十七万里河坝,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跃进渠享誉全球,七四年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引进了十七套化肥生产设备,国民经济1951年农业占64%,工业占3o%,1975年刚好反过来工业占国民经济72%,农业占国民经济28%,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30信,重工业产值增长9o信,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国家既无内债,也无内债,这就是扎实的基础,这是前辈创造的人间奇迹。
用户15xxx37 回复 11-22 22:08
自己带着干粮去挖水库,可不是你挖的,没工钱
逐风策云 回复 用户15xxx37 02-22 05:03
说的是对的,今天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前人无私的贡献,我们后人都应该感恩。前三十年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后四十年的发展速度。
腾落
经过那些年洗漱,才华都没有了,留下了厚颜无耻,男盗女娼的残渣
错手
美国发展了3百年,中国发展了5千年,
风云
万事开头难,其实最难的就是前期,从0到1的过程可能比从1到100还要困难数倍
良心做人 回复 01-07 22:17
99分到100分的难度比0到1分难无数无数倍倒是真的!
毛春良 回复 01-07 06:14
说得对
一叶舟
怎么不是打基础?没有哪时候的穷,你体会不到现在的富。
用户10xxx70 回复 11-18 08:50
这倒是真
野镝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懒得和你多说,就问你两弹一星是大风刮来的?揣着明白装糊涂,居心叵测![得瑟]
当年年少
写这种文章的都是些居心叵测的家伙!
苍生夜话
此号奶奸贼!
重庆人
不实现工业化农民永远饿肚子
毛春良 回复 01-07 06:17
你能吃饱饭,多亏了毛主席时代修建了众多水库水渠,并于1973年研发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1975年研发出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并于1976年推广种植,否则饿死你。
用户10xxx55 回复 11-21 13:02
你慬个毛线,没有工业,农民也有饭吃,城市人会饿死
y y q
新中国刚建立,因多年战乱,国民党又将很多贵重物资运去了台湾,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接着又是抗美援朝战争,使得祖国更加贫穷。
用户59xxx67
以为是天降?
悲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本无道
前人种树后人种房,科技发展靠人类推动,环境靠政治维护。
用户10xxx09
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就是基础!那可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国情你是不了解!
用户10xxx70
52到76年粮食增产一倍,人口也增长近一倍
昨日青空
煞笔玩意还谈文化
潜龙勿用求实辅导班
放屁!
用户11xxx65
打下了农民没有丝毫自由的基础,打下来农民绝对禁止进城的基础,打下来住茅草房的基础,打下来逼农民上山砍柴烧炭炼钢铁的基础,打下来把农民家里的仅有的一点点粮食收缴食堂的基础,打下来把农民的铁锅没收去炼钢铁的基础等等,无数的基础。
用户11xxx65 回复 01-07 15:28
按照你的说法,解放前所有人都没饭吃,都饿死了,那么解放前饿死多少人有历史记载吗?我父亲兄弟姐妹5个都是20年代出生,他们一个个都70~96岁,怎么没有一个饿死呢?那时有水利有杂交水稻吗?
逐风策云 回复 用户11xxx65 02-22 05:23
看来你是真的无知,清末就有四亿人口了,到1949年还是四亿人口,人口怎么就没有增长呢?我讲个真实事情,解放前三几年的时候,我外婆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在十岁的时候生病死了,一个五岁的时候生病死了,因为营养不良,我母亲长的很瘦弱,在生我母亲后,外婆又生了一个男孩,在六岁的时候营养跟不上,生病死了 ,解放后,我外婆又生了四个都成长很好。
AZ
有些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知道感恩。若没有前人的千辛万苦哪来今天的生活
良心做人 回复 AZ 01-07 22:30
你父母是那些国家来的吗?
AZ 回复 12-24 14:43
你父母应该带你去伊拉客,巴勒斯坦、利比亚、叙利亚去体验一下
古往今来
不能把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认为怎么没有读北大清华,这种思维是典型的坏文人逻辑!
用户10xxx39
过去穷却实,但那时候多种生产科技发展不是很好是有原因的首先刚解放一穷二
用户93xxx22
那个时候,农民爷爷饿着肚子,喊着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深感激情燃烧的岁月!累个半死,听一句好话,农民爷爷就会热血沸腾!
木子
不是公鸡一打鸣天就亮了。没有30年掰手腕儿打出的国际地位。外国人认识你是谁?没有一定的国家工业基础。没有两弹一星。连起码的和平稳定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改革开放。
用户10xxx27
实是求事的好文章,致敬那个年代的工人,和农民朋友们。
yxcx
什么叫历史自有公论????没有前辈吃下的苦,怎么会有后来的发展富强?,这话题再刻意炒作就是居心叵测!
阳光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点赞]
狼眼看天下
过去的困难是现在的基础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 正如没有你贫穷的父辈 哪有现在不愁吃穿的忘恩儿女
随缘
建国初期的社会治理就是大事,兵匪黄赌毒,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那一样不是发展的基础。
用户10xxx70
这些基础当中有除去日本留下的,苏联援建的还有多少
思怡 回复 11-18 00:47
还有运输大队长,免费送,还有断墙残垣一大片。
用户10xxx97 回复 09-02 11:39
你是伟大的历史学家。
缺一不可
各种水利工程到现在还在用
远方
小便是暗藏祸心
一切向好
啥东西不是从无到有?
昆仑飞絮
吃水不忘挖井人[点赞],吃第五张饼的时候饱了……是不是会说前边四张不用吃直接吃第五张就饱了呢?[吐舌头眯眼睛笑]
不省心的大爷
好文章
毛春良 回复 用户85xxx35 02-09 13:21
我估计你家祖上还真不是中国人,典型的白眼狼。
用户85xxx35 回复 02-08 19:47
你家祖上不是中国人吧?数典忘祖的是你吧
漫看花落
以49/80为例 一.大陆国土内无外国驻军; 二.人均寿命35/68; 三.文盲率80%/20%; 四.总人口4.5亿/9.8亿; 五.纯农业国/工业大类齐全国。
用户10xxx10 回复 12-15 21:50
哪个国家没发展
南翔人
这个小编又在胡说八道,不是蠢就是坏。
毛春良 回复 01-07 06:26
你能吃饱饭,多亏了毛主席时代修建了众多水库水渠,于1973年研发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1975年研发出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并于1976年推广种植,否则饿死你这个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的白眼狼。
Lg 回复 11-25 18:34
说的一点也不错!
只买国货
要说打基础不如说苏联,是苏联帮中国建立了现代工业科研教育体系。[汗]
只买国货 回复 01-07 18:19
那又怎么样,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是不是?中国是不是有句老话拿人手短?
只买国货 回复 01-07 18:27
别扯那些没用的,新中国近代科研工业教育是不苏联帮助建立的,
一真一切真
不原意过苦日子可以去台湾找老蒋,他那里钱多的很,大陆的钱全给卷走了。
稻香老农
当年非常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是难以理解的
用户11xxx65 回复 12-23 18:40
那个国家都不容易,哪个阶段都不容易。
开天眼
175个大项目,奠基中国工业化
一周记录
任何时候中华民族都少不了汉奸,没有国家你们吃什么
乐享今朝
双桂、桂朝、杂交水稻增产四百斤以上,小编不顾事实。
忧伤的缘分
养活了重工业
阿惪
这标题[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挨骂是正常的
用户10xxx60
小骟,你和你家,能从今日始,在3年内成为千亿万富翁吗?你千万不要说你和你家底子差,没有基础哦。
用户91xxx73
倍
玩胯子弟
美其名曰其实就是坐稳点坐地上歇歇
咖啡味的呀
没有当初搞出来的核武导弹你还想安心发展?
cattom
地球在旋转,社会在发展
一手木头
什么文化,国际全垃圾
骑着纲子逛一逛牵着纲子去打猎
我就看看不说话
UC网友18xxxx5296
说明了只要好好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