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式快餐品牌老乡鸡正式递表,从A股转战港交所,开启赴港上市之路。
老乡鸡上市之路颇为坎坷。早在2021年,老乡鸡就在IPO门口徘徊。2022年5月,老乡鸡正式披露了招股书冲刺上交所主板IPO,然而,由于监管政策变化和市场环境不佳等因素,老乡鸡的上市进程并未顺利推进,以失败而告终。同年10月,老乡鸡再次递交招股书,继续冲击上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2月28日,老乡鸡上交所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但最终在2023年8月23日,公司宣布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分析人士称,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结合23年初曾提出的“红绿灯”行业规则,老乡鸡所属的餐饮行业属于上市受限的黄灯行业。这或许是老乡鸡主动撤单的原因。
近期,随着另一家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菜园(00999.HK)成功登陆港交所,沉寂已久的餐饮企业IPO,有望迎来新一轮热潮。
港股餐饮企业IPO升温
2024年12月20日,知名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菜园登陆港交所主板,打破了餐饮企业数年的IPO沉寂,也点燃了餐饮企业赴港上市的新热情。同日,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也更新了招股书,继续奋战港股IPO。
在小菜园上市之前,境外发行上市备案已获中国证监会通过的新茶饮企业古茗于2024年12月15日更新招股书。随后,新茶饮企业沪上阿姨、蜜雪冰城也纷纷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2023年,随着A股注册制改革深入以及监管环境变化,一批与“吃”有关的食品企业、餐饮企业A股IPO折戟,这些企业随后将上市地点瞄向了港交所。
从A股改道港股IPO,或与政策收紧有关。
2023年以来,坊间即有传言,伴随着“红黄灯”行业限制政策的实施,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中,核准制下划分了“红灯行业”,食品、餐饮连锁、白酒、防疫、学科培训、殡葬、宗教事务等不能申报上市,另有需要主管部门批复尚没有拿到的也不能申报,譬如互联网平台、类金融、军工等企业。而涉及到服装、家居、家装、大众电器等被列为“黄灯行业”。
2023年2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在全市场推开。这也意味着中国现代证券市场建立三十三周年后,正式迈入全面注册制新时代。
注册制和核准制的时代交接,让卡在上市门槛上的大消费类企业们重燃希望。
然而,2023年,多家消费类企业陆续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这些企业原计划募资额达318亿元,而今却铩羽而归,终止IPO进程。
消费类企业集体折戟,亦从侧面反应出消费类品牌IPO难度较大。
A股受挫,一些公司遂把目光瞄向了港股。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到鼓励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
但转道港股或是不得已而为之。
首先,如果可能,A股是毫无疑问的上市地首选,不管是从估值,流动性,还是从资本品牌的溢出对于业务和产品品牌的推动上。去香港上市的弊端很明显。第一个就是发行风险,体现在价格上,就是发行价格不高,上市后极容易破发;第二个弊端就是流动性风险。港股的成交量,以及做空风险,对企业的再融资以及股价影响颇大。
此外,在A股,公司上市后股票简称就是天然的免费广告,在知名度扩大方面就不用说了,可惜的是好多公司没有充分利用而已。在美誉度方面,公司上市后的资本品牌实际上体现为一种公共信用,这种信用既在为公司的融资行为背书,也在为公司的经营行为背书。在香港上市和A股一个比较大的不同,就是资本品牌与产品品牌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无法像A股一样马上就能实现两个品牌推动循环,使得品牌溢价大打折扣。
2023年“827新政”,监管层明确提出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限制破发、破净、持续亏损企业的再融资行为,餐饮、家居、白酒等消费赛道更是监管重点关注。
鉴于政策对IPO的进一步收紧,部分消费类企业从A股撤单,转战港股。这其中毛戈平和老铺黄金幸运地拿到了上市门票,已登陆港股资本市场,并受到了投资者热捧。
德勤表示,展望2025年,受新任美国总统的贸易措施、美联储降息、内地经济刺激方案和经济表现、地缘政治前景不明朗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更多A股上市公司、内地企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海外公司将会考虑在香港上市。因此,港股市场全年大约将会有80只新股上市,融资额将达1300亿至1500亿港元,科技、医疗医药及消费行业仍将会是新股市场的引擎。
北交所悄然收紧大消费类企业IPO?
不过,未上市的企业,比如老娘舅、阿宽食品、菊乐股份、幺麻子等企业转道新三板,意在降低难度,谋求北交所上市。
市场也一度将北交所视为消费类企业境内上市的重要选择,但如今这一预期或正在被悄然改变。
2024年12月以来,已有丽宫股份、百菲乳业、英氏控股等3家食品企业陆续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申请。而从行业分类来看,目前北交所在审项目中暂无食品、餐饮等消费类企业。
12月16日,冲击“水牛奶第二股”的百菲乳业主动从北交所撤单。资料显示,自2019年开始,百菲乳业的业绩增长迅猛。五年时间,公司的营收从数千万级一举跨入十亿级,净利润也从几百万飙升至近3亿元,而公司的现金流量比净利润还好,经营性现金流仅2024年三季度就超过了3亿元。
投行人士认为,百菲乳业的上市申请甚至没有被受理,就迎来了撤回,反映出北交所原本被视为消费类行业的潜在境内上市地,如今这一弹性空间似乎有收缩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10月,北交所下发了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对拟IPO企业的创新特征作出多项规定,涉及创新性量化指标、创新特征信息披露等。
北交所表示,申报在该所发行上市的企业,“应当具备基本的创新投入或产出,充分披露其创新特征,结合客观依据论证是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及转型升级等创新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业绩增长,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过去几年,A股IPO逐步“科技化”,上交所科创板有明确的“硬科技”属性指标、深交所创业板有明确的“三创四新”指标,北交所紧随其后,对创新性要求提高。
单就包容性这一点,港股政策上较为宽松。去年以来,国内核酸检测企业A股IPO几乎“全军覆没”,但艾迪康控股(09860.HK)仍成功登录港股市场;“教人炒股”的九方智投控股(09636.HK)业务存在瑕疵,但港交所依然放行;奶茶企业茶百道(02555.HK),作为大消费行业,也于今年登陆港股,而守候七年的“钉子户”毛戈平(01318.HK),终在港股圆IPO梦。
过往案例表明,企业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港交所简化上市流程,鼓励企业上市,促进企业赴港上市;第二,A股IPO收紧,因此更多企业选择在港股上市;第三,港股去年底的反弹,提升整个市场估值体系,今年相比较于去年,融资规模更大,也更加吸引企业赴港上市;第四,当前企业出海热情较高,作为国际化资本市场,在港交所上市更有利于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屈放指出,目前港交所上市是企业未来在资本市场成长的尤为重要,同时也方便战略投资者顺利推出,从而推动一级市场的发展,对港股市场,企业和投资者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