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鳹:听苗怀明老师《话说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讲座心得报告

古代小说研究 2023-07-23 07:26:54

终于有机会现场听苗怀明老师在马来亚大学的讲座了,身为“苗迷”的我们引颈期盼了好久。

《话说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讲座海报

苗老师的讲座主题为《话说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对于哪吒这一号人物,在我的记忆中,就是踩着风火轮,手拿乾坤圈,身缠混天绫,用莲藕重塑身体的小孩。

也许是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又或者是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对于这个手拿乾坤圈闹海、把龙王儿子敖丙杀死后,并把龙筋抽了送给父亲李靖的哪吒,从来都没联想过他是一位熊孩子,反而对他最后死了还被自己父亲毁掉庙宇的事情,感到愤怒。

所以,当听到苗老师以“熊孩子”来介绍哪吒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我怎么没想过哪吒就是一位熊孩子呢?”单从“熊孩子”这个角度来看,哪吒肯定是名副其实的熊孩子了,他的顽皮把龙宫搅得天翻地覆,还把龙王的儿子给杀死了,杀了还不够,还敖丙的龙筋抽了,简直是可怕的熊孩子了。

若换做是现今的社会,谁能容忍别人的孩子来到自己的家里乱闹,还把自己的孩子伤了,不把对方教训一顿,似乎不解气啊。想到了这里,似乎能理解龙王为何要对这个小孩痛下杀手了,毕竟对方是自己的杀子仇人啊,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这也不是说能轻易原谅的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讲座的一开始,苗老师以近年热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我也只是看过一些零星的片段,还没能抽出时间去把整部电影看完。不过通过之前看过的一些片段,对于电影里哪吒的形象与以往看到的哪吒形象有很大的不同。

这部电影中的哪吒形象并没有像以往动画片、影视剧里的那么“眉清目秀”“善良可爱”。这部电影中的哪吒形象的确有“魔童”的样子,这也是吸引我想去看这部动画片的原因。

讲座中,苗老师也提到了近期很多动画电影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也改变了许多人对于动画电影的负面印象。就我印象中,很多我们熟知的小说人物,又或者说我们自认为熟悉的小说人物,在现今很多动画、电影中有了不同的诠释,如《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白色2:青蛇劫起》中的小青等。这也许是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这些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这些人物吧。

苗怀明教授在做讲座

另外,老师也在讲座中提到了哪吒的家乡的争议,有者还出书讲述该地与哪吒的渊源,为争哪吒的户籍用尽花招。最后四川宜宾拔得头筹,受到官方认证的“中国哪吒文化之乡”。

其实,在马来西亚也有很多庙宇有供奉哪吒,在我的印象中以哪吒为主神的庙宇似乎并不常见,直到苗老师提及了世界各地对于信仰哪吒的文化,我才知道马来西亚有哪吒文化信仰总会,搜索之后发现也有很多哪吒的庙宇,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对于马来西亚的庙宇文化不太了解,也似乎没太注意,虽然逢年过节会带着家人去庙宇祭拜,但也就是上香、祭祀,似乎没有注意过那些庙宇的历史、文化,甚至除了自己祭拜的主神有稍微留意一下,似乎也没太注意。

马来西亚哪吒文化信仰总会

现在回想,很多庙宇就算不是以哪吒作为主神祭拜,但一些庙宇还是会供奉哪吒的。因此,我和身边一起听讲座的友人,突然有种如果我们有人研究哪吒,出书讲述当地与哪吒的渊源,加上这些庙宇,是否有朝一日哪吒的户籍就变成马来西亚人了,当然这也只是我们的胡思乱想。

后来,苗老师提及哪吒一次来自佛经,早期“哪吒”写作“那吒”,经常出现在咒语中,似乎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到了唐代,哪吒已明确成为护发的人格神,与“天王”成为一家人。

而哪吒的形象也从一开始的凶恶、威猛彪悍,转变成人们熟知的少年英雄形象,完成了本土化转变,这样的故事可以从苏轼等人的典籍中看到。

尤其是《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被广泛的传播,让哪吒这一故事最后定型。就这样哪吒从佛教护法,最后变成道教的神仙。从一位外来的护法变成当地信仰的神,这也算是哪吒成功移民,有了中国的户籍了吧。

马来亚大学附近咖啡馆的哪吒拉花

再加上也许是小说的剧情编排、叙事需要,哪吒变成了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少年形象,作者也加入了哪吒与父亲冲突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这一点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都是围绕在神界新生代和神界体制的冲突,最终还是以新生代被神界体制收服收场。

另外,苗老师也提到了尽管李靖代表的是神界体制,但是他始终是哪吒的父亲,所以他们之间的冲突在提倡孝道的古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这场冲突最终以神界对熊孩子的残酷镇压而结束,燃灯道人既没有说服也没有教育,直接用暴力迫使哪吒屈服,从此李靖多了一个道具,成了托塔天王。

这样的形象是向世人炫耀自己教育儿子的成功还是失败呢?仔细思考这个问题,这也许与我们传统思想有所联系,毕竟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始终是“棒棍底下出孝子”,所以有这样的剧情设定,也不突兀。若以现今“爱的教育”角度来看这件事,估计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样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要好好说才能较好孩子。

讲座现场

对我而言,不管是棒棍教育还是爱的教育,若过渡使用或者以来,对之产生迷之自信,好的方法都会变成不好的方法。与我而言,再教育熊孩子上两者兼施才是最合适的,必须根据熊孩子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模式,过渡的镇压亦或者使用“爱的规劝”,最终都是徒劳。

讲座中,苗老师也提到了在不同作品中的哪吒形象,这也让我重新思考以往自己对于哪吒的印象到底是出自哪里?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同之处,而产生这些不同之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柬埔寨金边郊区哪吒三太子庙

从这一点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论文,关于《十二楼》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设定,是否在同期的小说作品中也会有,又或者是《十二楼》亦或者是李渔独有的,若是李渔独有的人物设定,而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而这些人物的塑造手法,是否与同时期的作品不同?

从苗老师展示不同时代的哪吒形象的不同,除了让我们看到哪吒的形象与功能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对于哪吒的形象刻画,从中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门神哪吒,原来孙悟空和哪吒也能当门神的。

除了形象上的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为基础进行改编,虽保留了哪吒惹是生非的特点,也保留了父子之间的矛盾,但也加了新元素,也改变了李靖的人物形象,变为慈爱父亲与叛逆儿子之间的冲突,李靖用自己的生命换区哪吒性命为故事的关键点,也是为后面哪吒被感化的重要因素。这些冲突设定的转变,也让哪吒故事产生了新的主题,即“我命由我不由天”。

讲座现场

从这一点也让我意识到,老故事也许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立场去看,也许会找到新的切入点,让我们有新的感悟,让老故事有新的诠释。整场讲座下来,让我们学到了多方面思考的重要性,对于一个课题,要有批判性思维。

所以,不管是做研究或者是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我们不应该被既定印象所束缚,应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去思考是否有新的可行性。很多时候,很多微小的细节,也许就是新思路产生的契机。

希望下次还有机会现场听苗老师的讲座,听老师的讲座都在欢笑中度过,既可以减压又能学到新的知识,这个过程是非常愉快地。

苗怀明教授2019年在马来亚大学讲座海报

期待苗老师再来马来西亚,与“苗迷”们分享更多的课题。(作者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