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眺望,御浪前行——海若大模型深入300+行业场景

兴贤说趣事 2024-09-04 20:32:46

当我们进入智能时代,中国市场上一时间形成百模大战的盛况,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成为这个时代的三大关键要素。在这个生产力转型的窗口期,浪潮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就在8月底,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行期间,由浪潮云承办的“云端眺望 数智共生”2024浪潮云数智未来大会也成功召开,参会嘉宾围绕云计算服务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演讲,并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

选择大模型的挑战

作为我国主流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云在很早就着手布局大模型产业,形成了从基础设施、平台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国内率先推出提供支撑分布式基础设施。如今其开发的海若大模型已在62个城市完成部署,实现了3000多个行业数据集、300多个行业场景的开发。

在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措施。而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大模型所带来的数据要素赋能正是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IDC的预测,在2027年,70%的经济价值将以高信息密度的商品和服务形式呈现,2024年正处于一个机遇期。这便是浪潮云致力于大模型战略的背景。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表示:“我们打造了3000多个数据集,是不同行业的领域数据集,实际是为行业大模型做数据准备。”这些数据集面向政府、交通、应急、制造、医疗、农业六大行业。虽然这些行业都能看到大模型的潜在价值,对大模型的热衷度都很高,但在选择大模型的时候,还是会有疑虑。

第一是市面上百模大战,大模型种类繁多,但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买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服务,最后不知道它做得好不好。

第二是要选对落地模式,没有统一的答案。每种大模型都从行业、城市、统筹+运营,对业务各自赋能。但企业担心大模型作为一项新技术目前迭代很快,尚未形成稳定的业态。贸然入手,如果很快就被迭代了则会承担不菲的沉没成本。

最后是对安全的顾虑。数据安全是大模型带来的最大的安全挑战。

中国的数据空间发展

在大会上,浪潮云发布了《数据空间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何为数据空间?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14年由德国的智库机构提出,主要是解决工业数据云。在后来的发展中,数据空间就不仅仅限于工业。2020年,欧盟第一次将其正式写入官方政策文件,决定在9个领域的建设。

什么是数据空间在欧盟政策文件里也没有严格严谨的定义。根据它的模糊定义,数据空间是一个基础设施;其次,强调所谓的数据主权。个人、企业、政府有控制数据的能力和行使权,包括治理机制、尊崇统一的规则、价值。

结合中国实际,数据空间的运营者,要为空间提供共性服务。第三方服务。比如跨组织的数据流通,要解决数据的语意翻译问题。在这样的框架下,归结起来有四点:

信任化。数据的可信任,还包括计算、处理环境的可信任;

微操作。数据各行业真的实现规模化,怎么样来统一对数据语意理解;

访问和使用。访问是在供给侧前端;

形成分布式。要规模化流通,建成一个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基础设施。

大模型不仅是工具的升级

纵观历史上的历次产业革命,几乎每次都是带来生产工具的升级,进而带动产业的转型。但如今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其意义却不仅限于此。

颜亮指出,大模型很容易被大众当成一种新的劳动工具,很容易将其工具化。但实际上大模型也具有劳动者的属性,它有扮演角色的属性,比过去的劳动工具扮演角色的属性要强很多。大模型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分工的变化,劳动分工的变化更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变化,社会出现很多新的职业。

“在大的技术变革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新的岗位,但这一轮我们看到的,会产生一些人和机器分工的变化。机器通过学习的方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会产生一些角色扮演。”颜亮说道。

早在十多年前,AI的一些创新便进入了业内人士的视野,但企业的着力点却放在了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企业的上层运营体系,运营体系决定企业的业务模式。而今天,几乎所有云服务的厂商都不约而同专注于新一代AI改变环境的能力,这是因为基础设施成熟了,AI的赋能才成为了赢取未来的关键。

乘云而上,御浪前行,可以视为浪潮云在智能时代的凝练总结。随着海若大模型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汇集更多数据,浪潮云将继续与生态伙伴联合创新,不断驱动各行业内的新质生产力,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文/徐培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