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去世,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竟然也拖着病体现身,为这个老朋友送最后一程。在追悼会上,毛主席一眼就看到了一副挽联,随后他便询问身边的周恩来写挽联的人是谁?现在在哪里?
周恩来答曰是张伯驹,毛主席得知张伯驹此时竟然连工作都没有着落,当场命令周恩来亲自给张伯驹安排工作。张伯驹的命运,也因为这副挽联被彻底的改变...
民国名流——张伯驹张伯驹1898年出生于河南项城,其生父为张锦芳,在家中排行老六,但是后来张伯驹被过继给了家中的老五张镇芳。这位张镇芳是晚清名臣孙家鼐的学生,也是后来清朝的最后一位直隶总督,而孙家鼐其人则是光绪十七“帝党”的三位核心成员之一,并且和军政两界都有所关联,不算是单纯的文臣。
更重要的是,孙家鼐虽然是“帝党”的成员,但是其实他从本心里并不支持变法,因此他反倒是和保守派的李鸿章走的更近一些。袁世凯则是李鸿章的门生,因此张镇芳和袁世凯之间也就有了交际,后来二人更是成为了姻亲,张伯驹严格来说其实是袁世凯的表侄。
张伯驹这个人天资聪慧,7岁的时候读了私塾开始识字,9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写诗了。因此在家乡还有着“神童”之称,而且因为出身书香门第,所以自幼没少受到渲染,长大后也是酷爱吟诗作对。
早年间张伯驹因为家中的关系曾被安排进入吴佩孚的军队中担任军官,后来更是一路官居旅长,但是张伯驹这个人本身就不喜欢军政上面的事情,他骨子里其实就是个文人。所以后来主动退出了军阀部队,也算是因此避开了北伐战争这个祸端。
豪掷千金保文物要说张伯驹的性格真的很奇怪,其父张镇芳在清朝垮台之后凭借着和袁世凯的关系建立了盐业银行,张家父子也算是民国巨富,张伯驹本人也有着银行一半的股份。但是他却是一个甩手掌柜,别人让他做主的时候他就说“嗯嗯嗯,好好好,都可以”。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不开豪车,甚至就连饮食都相当的随便。但是在面对艺术品的时候,却能够做到一掷千金。1946年初,北京的文物贩子马霁川打算要价八百两黄金将《游春图》卖给美国人。
张伯驹得知消息后当场就红了眼,他建议故宫博物院出资将《游春图》买下来,但是故宫博物院当时手里根本就没钱。最后张伯驹只能选择自己出钱买下《游春图》,可是他根本就拿不出来八百两黄金,只能到处奔走宣传,说谁要是把《游春图》卖给外国人那谁就是汉奸。
(张伯驹的太太潘素)
最后闹到满城风雨,马霁川只能降价220两黄金把《游春图》卖给了张伯驹。张伯驹为了凑钱甚至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豪宅,那房子还是李莲英当年的旧宅。交易的时候马霁川又临时加价20两黄金,张伯驹的夫人只能当了自己的所有金银首饰凑够了钱。
后来张群得知这件事后出价500两黄金想要把《游春图》买下来,但是张伯驹断然拒绝,1952年张伯驹以原价220两黄金将《游春图》让给了故宫博物院,自己还亏了20两。而这只是张伯驹为了避免文物外流努力中的一件事情,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很多很多...
名流和名帅1957年,张伯驹在北海举办了一场书画博览会,会上的名迹数不胜数。陈毅元帅当时也前往参观了博览会,询问后得知博览会是张伯驹牵头举办的,不由得也对这位民国名士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会后陈毅元帅邀请张伯驹去自己的家中做客,张伯驹欣然赴约。其实张伯驹和陈毅已经是神交已久,陈毅喜欢写诗,张伯驹喜欢看诗,他一直都觉得陈毅写的诗豪迈豁达。陈毅也早就拜读过张伯驹写的词,也是觉得张伯驹的词颇有北宋遗风。
两人相见恨晚,当场引为知己。自此之后两人经常一起相约下棋,一来二去也就成为了好朋友。但是仅仅数月后,中国便进入了特殊时期,张伯驹也因为出身问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60年,张伯驹被分配到吉林的乡下从事劳动。
陈毅得知消息后四处奔走,试图把张伯驹留下来,未果。同年吉林省省委书记于毅夫赴京开会,于毅夫也是陈毅的老战友,陈毅便拜托于毅夫帮忙照顾张伯驹,给他安排一份合适的工作。于毅夫当场答应,回去后就给张伯驹夫妇安排了吉林省文化局的工作。
临行前,张伯驹特意给陈毅副总理写了一封信感谢陈毅的帮助,没想到陈毅竟然派专人专车接张伯驹去家中小叙。张伯驹见到陈毅后说道:“我是直隶总督之后,又是中国的第一批资本家,说我是资产阶级似乎有些道理,但是我的钱全部都拿来保护文物了,文物也捐给了国家,我现在也是身无长物了!我也是拥护毛主席的!”
陈毅听后深以为然,亲自写信给吉林省委证明张伯驹的成分,但是也没有再留他在北京。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张伯驹去吉林省也算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了。到了吉林后张伯驹被摘了帽子,之后近十年的生活也还算是不错。
但是1969年陈毅受到攻击,张伯驹仗义执言却被人记恨上,最终还是被发配到了乡村劳改。这无疑是冤案,但是这一干就是两年多,直到1972年陈毅去世,张伯驹悲痛欲绝为其写下挽联,并且寄到了北京。
其实陈毅去世之前也一直都挂念着张伯驹这位友人,他亲自嘱托周恩来替他照顾这位老朋友,周恩来答应了。后来在追悼会上,周恩来指示将张伯驹的挽联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果然毛主席来了之后一看见眼睛就亮了。
他专门询问了张伯驹的工作问题,得知他竟然在吉林省接受劳改,很不能理解。张伯驹夫妇很快就被聘为文史研究院的馆员,周恩来也亲自为其处理了北京户口落户的问题。张伯驹从未想到过,自己有感而发的一副挽联,竟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
人物春秋:名帅陈毅与名流张伯驹
文史博览:一副对联改变张伯驹的命运
中国文化:张伯驹与陈毅
大匠之门:民国名士张伯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