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鉴:A股反转or反弹

爱玩的蛋哥 2024-09-28 10:54:03
一、A 股当下:反转还是反弹之辩

(一)多方观点:反转之势渐显

近期,市场中不少观点认为 A 股正从反弹走向反转。首先,政策利好不断推动市场上涨。例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来支持经济复苏,对资本市场形成重大利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利率以及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等举措,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减轻了购房者负担,有望带动消费回升。同时,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为股票市场带来活水,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其次,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海外流动性得到解决,外资开始恢复流入状态。从近期流入金额来看,已经恢复到今年 1 月份左右的水平。历史数据显示,北向资金保持持续净流入状态之下,A 股市场很难会出现大跌。此外,市场成交活跃,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大涨,且成交量显著放大,日均成交量达到 1 万亿左右。这表明市场信心得到了极大提振,大盘从反弹走向反转的趋势愈发明显。

(二)空方观点:反弹存疑待考

也有观点认为此次可能只是反弹。虽然政策利好不断,但一些经济数据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例如,上市公司业绩报告和预告并不乐观,越往后面公布的,业绩大概率不会很好,这给已不理想的一季度业绩再披上一层阴影。此外,海外利空因素仍在影响 A 股市场。虽然近期 A 股通过实际走势告诉我们,当下市场已经开始和外围脱钩,但海外市场的大跌仍可能对 A 股产生一定的压力。而且,当下市场还存在一些顾虑,如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具体有多大,很多人还没有底,担心会出现预期差。同时,疫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已经显现,市场想要脱离基本面情况下独立走强并不现实。

二、历史回眸:A 股 反转反弹之历程

(一)历史上的反弹与反转情况

在 A 股的历史长河中,反弹与反转的情况时有发生。反弹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时间可能在几个月左右,幅度也相对有限。而反转则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如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政策的大力支持、资金面的充裕等。

历史上,A 股有过四次较为明显的反转情况。第一次反转发生在 2005 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 + 降印花税时期,这一政策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股市由熊转牛。第二次反转是在 2008 年降印花税 + 四万亿计划出台后,为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2012 年降息 + 险资入市带来了第三次反转,市场逐渐走出低谷。第四次反转则是在 2015 年降息降准后,股市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

(二)历史拐点中的政策与市场

以 A 股六次拐点为例,政策发力往往在市场触底之前。在过往的六次市场周期转换中,重磅政策的出台扮演了市场强心剂的作用。例如,2005 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 + 降印花税、2008 年降印花税 + 四万亿计划等政策出台与市场阶段低点出现的时间差距,往往只有 1 - 2 个月且下跌空间不到 10%。

历次市场底部,基本面逐渐成为推动市场走出底部的核心力量。市场低位附近伴随着基金公司自购以及上市公司回购的显著增加。同时,主流宽基指数 PE - TTM 普遍位于历史极低水平,股债收益差接近历史极值。当前沪深 300、中证 500、中证 1000、国证 2000、创业板指、科创 50 等主流宽基指数的市盈率百分位均处于近 10 年 1/3 以下的水平。

(三)历史上的抱团现象与启示

A 股在 2007 年以后出现过 4 次非常著名的 “抱团”。第一次抱团是金融的黄金时代,起因是货币增速的高企,金融行业业绩增长明显。2006 年,随着金融大幅扩张,非银金融以 300% 的涨幅领涨所有板块,公募基金对金融板块的持仓也不断增加。

第二次抱团是 2010 - 2012 年加仓并抱团消费 “第一次消费抱团”。第三次抱团是 2013 - 2015 年加仓并抱团信息科技 “移动互联网浪潮”。第四次抱团是 2016 至今持续加仓并抱团消费 “第二次消费抱团”。

这些抱团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前期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迎来黄金周期,企业业绩爆表,受到资金青睐,基金抱团纷纷重仓该部分行业股票。同时,机构更加青睐业绩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股,注册发行的小盘股被边缘化。机构管理着大量资产,更需要寻找具有稳定收益和低风险的股票。

(四)历史上的特殊信号与牛市

以 MACD 月线金叉为例,在 A 股历史上,当 MACD 月线出现金叉时,往往预示着市场可能迎来一波牛市行情。例如,在 2006 年和 2014 年,MACD 月线金叉后,股市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一特殊信号可以作为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的一个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回顾 A 股历史上的反弹与反转、政策与市场、抱团现象以及特殊信号与牛市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当下判断 A 股是反转还是反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综合考量:未来走向之研判

(一)政策与数据的双重影响

政策的出台往往对市场有着立竿见影的影响,但从政策出台到数据变化通常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以历史数据为例,2011 年 11 月 30 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宣告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然而市场在 2012 年 1 月至 3 月才出现较大幅度反弹。这表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需要时间传导至经济数据层面。数据对市场反转至关重要,在 A 股市场中,最常见且最领先的经济数据向好变化通常是金融数据。过去几次行情大反转,都对应着社融余额同比增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例如,2008 年底、2012 年底、2016 年 2 月、2018 年底的行情反转,都与社融数据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市场行情反转并非完全取决于单一数据,2014 年的牛市行情中,社融余额同比数据在当年基本是单边下行的,而引发这波行情的主要驱动力是短端利率的大幅快速下行。这说明市场反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政策推动下的数据向好变化是市场上行的充分条件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二)海外因素的潜在挑战

海外市场利空因素对 A 股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美联储加息周期虽然接近尾声,但年内仍有加息预期,这对全球市场带来隐患。海外地缘风险的突发,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A 股也受到间接影响。面对海外因素的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一方面,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强市场信心。例如,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外部风险的传导。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三)市场底部特征的再审视

结合历史市场底部特征,当前 A 股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反转的条件。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 A 股主要指数估值已达到或接近 2000 年以来普遍公认的四大历史底部。上证指数市净率 1.13 倍,沪深 300 指数市净率 1.16 倍,万得全 A 指数市净率 1.29 倍,全部低于此前四大历史底部;破净股数量超 800 只,占比超 15%,高于此前四大历史底部破净股数量占比。从股息率来看,上证指数、沪深 300 指数、万得全 A 指数股息率分别为 3.06%、3.36% 和 2.64%,已显著高于此前四大历史底部的股息率,分别处于历史百分位的 99.09%、98.64% 和 99.92%。此外,市场低位附近伴随着基金公司自购以及上市公司回购的显著增加。年内共有 158 家基金公司陆续自购旗下产品 706 只,合计净申购 814.03 亿元,已超 2022 年全年 716.05 亿元的净申购金额。8 月共有 59 家 A 股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而上年同期仅有 21 家 A 股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方案。这些特征都表明当前 A 股市场具备一定的底部特征,但市场反转仍需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支持力度、资金面等多方面因素。

四、A 股之路待观察

当前 A 股市场确实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从政策层面来看,虽然一系列政策利好不断推出,但政策效果的完全显现需要时间,且政策的持续性和后续力度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经济数据层面,尽管部分数据有向好的趋势,但整体经济的复苏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国内外需求的不稳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使得经济数据能否持续改善存在疑问。

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全球贸易局势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都可能对 A 股市场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例如,美联储未来的加息或降息决策,将直接影响全球资金的流向,进而对 A 股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全球贸易局势的紧张可能导致我国出口面临压力,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

从市场内部来看,投资者情绪的波动、资金的流向以及板块的轮动等因素也增加了 A 股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容易受到各种消息的影响,时而乐观时而悲观,这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资金在不同板块之间的快速流动,也使得市场的热点难以持续,增加了投资的难度。

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持续观察 A 股市场仍然至关重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A 股市场的走势往往具有周期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往往会迎来新的机遇。虽然我们无法确定 A 股市场的反转何时来临,但保持在场等待机会是明智的选择。

在等待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经济数据的走势以及市场的动态。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合理配置资产等方式来降低风险。例如,可以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行业和板块中,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领域。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关注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即使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回报。

A 股市场的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但通过持续观察和合理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中寻找机会,为自己的财富增值创造条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