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农民吃苦才是农业发展吗?应该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所得了

清风挽明月 2025-01-03 18:33:08

在华夏大地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辛勤劳作,构筑起了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根基。然而,长久以来,农业发展似乎总与农民吃苦紧密相连,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

晨曦微露,当城市尚在沉睡,农民们便已迎着朝露走向田间。春种时节,他们弯着腰,将一粒粒种子悉心播下,期盼着秋日的丰收。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滴入泥土,滋养着希望的种苗。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田间温度常常高达三四十度,他们却头戴草帽,穿梭在滚烫的田埂间除草、施肥、浇水,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衣衫被汗水湿透又被烈日烤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秋收之际,为了抢收庄稼,他们常常天不亮就下地,手持镰刀,一割就是一整天,累得直不起腰,双手布满老茧与伤口,粗糙得如同干裂的树皮。即便寒冬腊月,他们也不得闲,忙着修缮农具、储备肥料,为来年开春做准备。

犹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忙,全家老小齐上阵。爷爷总是第一个起身,扛着锄头走向那片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奶奶则忙着准备一家人简单却饱腹的饭菜。父母年轻力壮,承担着最繁重的收割、搬运工作,我虽年幼,也跟在后面帮忙捡拾遗落的麦穗。一家人累得精疲力竭,却从未有过怨言,只为了能多收些粮食,过上安稳的日子。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农民们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撑起了农村的一片天,也为国家的粮食供应默默奉献着。

然而,靠农民吃苦来推动农业发展,真的是长久之计吗?

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工业蓬勃发展,农业却依然有大量人口被困在传统的生产模式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高强度劳作,收获却未必能成正比。他们不仅要面对身体的劳累,还要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灭顶之灾。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淹没即将收获的庄稼;一场严重的旱灾,能让土地干裂、庄稼枯萎;病虫害肆虐时,满心的期盼瞬间化为泡影。农民们望着受灾的农田,眼中满是无奈与绝望,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甚至可能血本无归。这种完全依赖农民吃苦、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模式,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让农民陷入了贫困与艰辛的循环。

农业发展之路,不该是农民孤身奋进、独自吃苦的荆棘小道,而应是各方携手、通力合作的康庄大道。农民,作为农业的核心力量,付出了汗水与艰辛,他们理应成为农业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政府部门要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加大扶持力度,不仅为农业发展注入资金、提供技术,还要为农民撑起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 “保护伞”。科研院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应积极投身农业领域,与农民建立紧密合作,共享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广大消费者,也在这场农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我们选购农产品时,多关注那些来自农民直供、绿色生态的产品,用消费为农民增收 “投票”,让农民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农民自身,亦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农业现代化浪潮,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成为懂科技、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从业者。

展望未来,在各方齐心协力之下,农业将摆脱 “吃苦受累” 的旧有标签,成为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农民们将笑意盈盈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富足,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将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