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把六叔抚养长大,母亲病重,官至副厅的六叔眼含热泪连夜赶回

子实情感漫谈 2024-06-01 00:33:11

在那个遥远的山村,风景秀丽而又朴实无华,小巷深深,忠孝传家。在其中一间古朴的砖瓦房里,李云英抱着丈夫留下的遗像,泪眼朦胧。丈夫去世之后,她像是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整日以泪洗面。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发生了一场大火,一个孤儿在这场灾难中无家可归,他孤苦伶仃,只能在废墟中瑟缩。

当村民们议论纷纷,不知如何是好时,李云英用她那双满含温柔和坚定的眼眸看着这个孩子,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她决定收养他,给予他一个家,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希望。李云英给孤儿取名叫李治国,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这个孩子的期待与希望。

“治国,这是你的新家,以后你就跟六叔一样,咱们是一家人。”李云英轻轻地对着孩子说。

小李治国看着这位慈祥的女士,心底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谢谢养母,我会好好学习,将来保护你。”孩子的声音虽小,却坚定而充满希望。

年月悠悠,小巷里常可以听到李云英与李治国一起读书的声音。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李治国,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无微不至。在她的教导下,李治国学会了认读经书,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而李治国也不负养母期待,勤奋好学,日渐成才,村里长辈们都夸赞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养母,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如何?”少年李治国递过一纸习字,字固如何,但满纸都是对这个家的眷着和对养母的感恩。

“写得好,治国,养母真为你骄傲。”李云英眉梢眼角都洋溢着欢欣,她的世界因为有了李治国,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岁月流转,李治国步入社会,甚至慢慢闯荡出了一片天地。每逢佳节与闲暇时刻,不管他多忙,都会回到山村,陪伴在李云英身旁。每次回来,他都会带着村里的特产和自己的心意。

“养母,您瞧,这是我在城里的特产,您一定会喜欢的。”李治国满脸笑容地递过一包装精美的礼物。

李云英轻抚着礼物,笑着摇头,“治国啊,你能回来看养母,比任何礼物都强。”

夕阳下,两个身影映衬着斑驳的树影,交谈声中满是亲情和宁静。这平凡的小屋,蕴含的却是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他们用日常的关怀和互助编织起一幅温馨的家的画卷。

李治国的职场路在江城如日中天,声名远播,他不但在工作上成绩斐然,更一步步攀升至副厅长的高位。在同僚眼中,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也是后辈们敬仰的楷模。但是,在功成名就的背后,难免会有人另眼相看,甚至带着妒意和闲言碎语。

有一次,在一个庆功宴会上,李治国的同事在觥筹交错间半真半假地说道:“治国啊,现在你飞黄腾达,是不是忘了咱们这些老同事了?”

李治国举杯笑着回应:“哪里的话,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这一杯,敬大家。”

宴席间,笑语不断,但李治国仍然保持着一份从乡村带到城市的质朴,他心里清楚,这一切成功和荣耀的背后,都离不开村里那个慈祥又坚强的身影——李云英。

就在他正要端起酒杯,感谢一位前辈对他的提携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李治国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急忙出去接听,是从村里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村长的声音显得焦急:“治国,你养母病了,情况不乐观,你快回来吧。”

这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李治国手心里的手机都仿佛变得滚烫起来。庆功宴的繁华顿时黯然失色,眼前的一切荣光都不再重要。

李治国急忙回到宴会厅,直接对主持人说:“对不起,我有紧急家事,必须先走一步。”

同僚们起初不解,纷纷言语挽留。李治国只得再次解释:“是养母的电话,她病重了,我得立即回去。”

听闻此言,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声。依然充满关切的同事上前搀扶他说:“治国,那可真要快去,家人最重要。”

李治国连忙安抚同僚们的情绪:“谢谢大家,等事情处理好,我一定回来接着为大家干活。”

他匆忙出了会场,脱下了身上的制服,换上了一件普通的衣服。车票、行李,在他看来都显得太过缓慢,于是,他决定开车直奔家乡。

夜幕降临,李治国开着车独自一人踏上了归途,辗转穿过一片片沉睡的田野。在车灯的映照下,那条熟悉的乡间小路显得更加漫长和寂静。心中五味杂陈,李治国只有一个念头:他要尽快见到养母,要告诉她,无论多重要的庆功宴,都比不上她康复的一张笑脸。

车轮在夜色中急速转动,星星似乎也在为李治国加油鼓劲,他的思绪却无法宁静下来。记忆中李云英教他读书的情景,还有每次回家她那温暖的拥抱,这一刻都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

“养母,您要坚强,我马上就到了。”李治国边驾驶,边在心里默默念叨,希望这样能传递给李云英一些力量,即使相隔了千山万水。

穿过乡间小路,又转进熟悉的村道,车子在月光下泛起银色的光泽,终于到了李云英的家门口。车还未停稳,李治国就已经冲出车门,匆忙向屋内奔去。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屋子和安静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李云英。李治国几乎是扑了过去,紧紧握住了李云英的手。

“养母,您怎么样了?我回来了!您要坚持住!”李治国眼眶含泪,声音带着颤抖。

李云英睁开眼,虽然无力,却勉强勾起了一抹微笑:“治国啊,你不是在忙嘛,怎么回来了?”她的声音虚弱,却透出一股母亲特有的关切。

“养母,世上再大的忙,也比不上您的健康重要。”李治国嘴角颤动,他从未如此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亲情的沉重。

就在李治国以为李云英会开始责怪他的不在身边时,李云英却握紧了他的手:“孩子,养母知道你在外面不容易,你的前程一片光明,不要为了我耽误了。”

“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李治国几乎是哽咽地说,“养母,您就是我的光明。”

房间内气氛沉重,只有时针的滴答声和两人的呼吸声。他们的目光相交,一切言语都变得多余,只有深深的眷恋和不言而喻的理解。

就在这个时候,医生匆忙进来,开始为李云英检查病情。李治国立即将空间让出,静待医生的诊断。

过了似乎漫长又短暂的时间,医生终于抬头:“病情有所好转,但接下来的恢复很关键,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

听到这句话,李治国的心揪了一下,但很快被暖流填满。他抿了抿嘴唇,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在养母身边,亲自照顾她,直到她完全康复为止。他知道,这是他应尽的责任,也是海枯石烂后始终不变的家的羁绊。

曙光微露,村头鸡鸣,悠扬的晨曲在古朴的山村中回旋。李治国归来,看着这已经染上淡淡光华的天际,心底涌现出一丝踏实。

走进屋内,李云英躺在那儿,生命力虽微弱却顽强。李治国坐在床边,紧握着养母的手,指间传来的温度让他的心融化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溢出了眼眶。

“养母,您一定要坚强,相信我,我会一直在这儿陪着您。”他轻声地对李云英说。

李云英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睁开了双眼,虽有些模糊,却充满了深情,好似无尽的话语藏在那幽深里。“治国,我的好儿子,你回来了。”

“是的,养母。外面的世界再大,也不如家里的天地。”李治国沉声而坚定地回答。

李云英微微一笑,仿佛这个笑容蕴含了所有的爱和放心,她知道,自己勇敢的儿子治国,始终没忘记家人,没忘记彼此间的爱与责任。

清晨的阳光洒进屋内,暖暖的,照在他们身上就如一幅温馨的画。李治国做了一个决定,那是他早已在心底里默默筹画的誓言。他对养母许下诺言,无论将来怎样忙碌,都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她,守护她。

“养母,我今后会经常回来的,我会和您一起过每一个中秋,一起种菜,一起享受那些简单平凡的幸福。”李治国温柔地说。

李云英的眼中流露出宽慰和满足,“哈,那我可要好好期待哦,治国。”

在村里朴实的日子里,李治国延续他的誓言,养母的健康状况也在逐渐好转。他带养母去看日出,散步在金色的稻田边,那一切都如诗如画。

在村民们眼中,李治国既是一个有能力的副厅长,又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他的故事在村里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佳话。

他并没有因为多出的时光与养母相伴,而让事业有所忽略。反而,他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面对任何风浪都显得游刃有余,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强的港湾——家。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