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目前美国大片一枝独秀不同,国内曾经流行过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比如印度、日本、苏联及东欧等,给几代人带来过深远影响。苏联的经典电影很多,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保卫战》、《办公室的故事》等,至今印象深刻。还有一部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以纪实风格融入二战的时代背景,全片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让人们感受到诸多小事件影响了大事件的发生。
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带来诸多不便,人们从最初的不够重视,到焦虑、恐慌,再到习惯成自然,到如今对欧美发达国家防控疫情不力感到不解。虽然只有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国人的生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疫情在国外不断蔓延,这种变化已成为时代的印记,无论人们看到与否,承认与否,都已经或即将引发更多深刻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的,同样有许多个“瞬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们谈到在线交流,这在出行受限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还有一件事对日常生活更加重要,那就是购物。国人早已习惯网上购物,从生活用品、餐饮,到家电、电影票,到几乎任何东西,疫情期间更是不得不借助网购,但似乎与网购息息相关的快递环节已成为严重的瓶颈,这次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有关快递的“瞬间”。
国内疫情形势已大为缓解,中国以外的全球疫情却在大肆恶化,许多国家发生物资紧张、超市被疯抢一空的现象,比如这个世界上唯一的那个超级大国。
大批美国民众疯抢物资
说实话,现在国内始终物资充足,真没听说哪里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倒是逛超市的人要少上很多。想起看到的一个新闻,说是宝岛某明星在节目上感慨网络发达,“网上给手机充值,半小时就到账了”,这句一本正经的话,到了内地的场景,俨然已经成了笑话,因为我们早已习惯瞬间充值到账。
以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到物资充足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只不过物流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除了有段时间药店口罩、消毒液等告急,在及时调集社区力量限量发放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及时缓解。此外国内并没有出现物资紧缺的情况,更没有出现大家一窝蜂去超市疯抢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很有底气呢?便利的网购、快递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想想也是,国内网购实在太方便了!一是购物平台多,除了传统的几家电商平台,还有拼购、生鲜这些后起之秀,以及各种社交电商、直播带货;二是支付快捷、安全,扫码支付独步天下,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三是物流发达,快递、外卖方便快捷。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各类生活物资充足,完善的供应链也能确保这些物资到达我们周边的超市、便利店。既然物资不紧缺,干嘛要抢购呢?
然而疫情来势凶猛,在春节后还是让人们感受到了快递的变化。首先餐饮整体受影响,外卖几乎绝迹了;其次国内多地启动一级响应,写字楼、居民小区实行隔离防范,快递们无法进入写字楼和小区。难道快递要就此瘫痪了?
物业接力快递最后100米好在物业们充分考虑了大家的需求,拿出了应对措施,大家很快在写字楼、小区进门处看到带雨棚的货架,多栋楼的小区还会在货架上标明楼号以便于查找,有的小区还拉了电线、接上电灯,非常体贴周到。
于是快递的送件、取件变成了这样的场景:快递员在写字楼或小区的门口找块空地进行分拣,然后打电话通知收件人前来取件,多数情况下会将快件放在上面提到的临时快递架上,收件人在方便的时候再自行过来取件。下班高峰时段时,会看到一大群人挤在一起取件的“盛况”。
有些物业还提供更体贴的服务,以我所在的小区为例,除了门卫处的保安外,每栋楼还配备有独立的楼栋保安,尽管每栋楼都有独立的快递架,但仍然架不住海量快件的冲击,很多人又不能及时取件,快递架很快就会被塞满,这时楼栋保安就会将快件转运到楼栋的楼道或门卫室,方便大家取件。
物业集中设置快递架的初衷,是为了尽可能减少人际接触,尤其在外来人口集中返城的阶段,这种隔离非常有必要,严格来说属于一种安保措施。然而这一措施却大大方便了快递的送件和收件,物业在这当中承担起了仓储和转运的职责,尽管没能再进一步——送件到户,但已经为疫情期间的快递配送解决了大问题。
国内快递量持续猛增说起国内的快递,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四通一达、顺丰,以及自己做快递、后来又获得第三方物流牌照的京东。其中三通一达(百世汇通除外)、天天快递都属于“桐庐帮”,称他们撑起了国内快递的半壁江山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国内快递行业却是起步于中国邮政以及几家美国物流巨头。中国邮政1980年开办国际邮政快递业务,开创了国内快递业,1984年开办国内邮政快递业务,1985年成立EMS公司。而几家物流巨头中,最先进入中国的是因为华为事件恶名远播的联邦快递,就是这个如今听起来很陌生的名字,早在1984年就进入了中国,并于2012年获得国内快递牌照。DHL、UPS则分别于1986年、1988年进入中国,并且都是与央企中外运合作。
民营快递公司中成立最早的是申通,顺丰也成立于同一年,他们的出现有力地带动了国内快递业的发展。但国内快递业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却始于电商网站的发展。在淘宝出现之前,国内网购第一平台是成立于1999年的易趣(更早的时代珠峰就不提了),正是从那时起,国人的网购习惯得到了普及,“三通一达”或“四通一达”的叫法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网购离不开快递,网购也大大促进了快递业务的发展。
如果说易趣时代网购尚属小众,到了2003年开始的淘宝时代,网购才渐渐成为许多人离不开的购物方式,国内快递量也随之猛增。再到后来,始于2009年的“双十一网购节”、始于2010年的京东“618”、始于2012年的“双十二”成为每年的网购三把火,巨额的成交量在给快递带来极大挑战的同时,也促使国内快递业实现了大幅升级,更高的快递服务质量又反过来助长了大家的网购热情。
下图是2010年至2019年国内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总体业务量从2011年开始年增长率均高于50%,这一增长势头一直持续到2016年(其中2015年为48%,但也接近50%),之后三年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也均高于25%。如果按照25%的增长计算,2020年业务量将高达794亿件,有很大的概率能超过800亿件!
快递最后100米是瓶颈快递量的猛增,意味着快递员数量的猛增,然而当快递量增加到一定的高点,所有快递还是都由各网点(端)配送到收件人(点),配送的业务量会超出快递员的承受范围。快递员每天即使满负荷工作,能寄送的快递量也是有上限的,超出这个限度,就只能延长配送时间,如果新的快递还是如潮水般涌入,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最后显然只能处于失控状态。
我们界定一下“快递最后100米”的概念,是指快递员进入写字楼或小区之后到达收件人的这段距离。为什么说最后100米是瓶颈呢?因为到了这一段,配送失去了规模效应,有多少收件人就要跑多少户,而且还涉及到等电梯、打电话联系对方、等待签收等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配送的效率。
如果要想提高最后100米的效率,就必须增加“端到端”在整个配送中的覆盖比例。在传统配送方式中,“端到端”到了网点就已经结束了,快递员从网点开始就要发散到一个个的“点”,如果同一个写字楼或同一个小区的快件很多,这种方式的效率就很低。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将写字楼、小区也变成“端”,设一个集中的中转站,快件从网点集中运到中转站,再由快递员从中转站送到一个个的点,因而可以大大减少最后100米占用的人工数量。
很多小区设置了快递取件柜,比如中邮速递易、丰巢快递柜等,这类取件柜均采用收件人自助取件方式,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端”,因为从网点到快递柜的配送仍然由快递员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消除了从快递柜到户的这最后一段的配送,快递员配送效率大大提升,然而快递柜的容量是最大瓶颈。
用“端到点”破解快递最后100米难题最近发现小区里多了个“菜鸟驿站”,有天晚上去取件,看到是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靠三面墙摆着货架,标着相应的楼号,向工作人员出示取货码后就拿到了快件。闲聊中了解到,他们这个店面刚开,就只面向我们小区,目前支持中通和韵达两家,菜鸟对他们有严格的考核,比如每天送件率要达到90%,滞留件要按单件奖励的双倍罚款。这个店面目前正式编制就她一个人,她儿子帮忙送件。
如果菜鸟驿站只是提供一个收件人自助取件的场地,那么和快递柜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目前看来,菜鸟驿站已经具备了“端”的属性,起到了提升配送效率的作用。关于菜鸟驿站的运作模式,暂时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里假设一个理想的面向写字楼或小区的“端”,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这个“端”要能整合多家快递公司,对于收件人来说,他并不需要知道背后是哪家快递公司在配送,只需要了解快件的物流状态和如何取件的信息,而且最好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获取这些信息,而不是跑到各家快递公司的网站上分别去查。这种整合还能让“端”的业务量更加饱和,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用。
其次这个“端”要负责写字楼或小区内最后100米的送件,当然也可以适当引导收件人前来取件。比起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送件(因为要赶往下一个写字楼或小区),这个驻点的快递员有更充足的时间送件,因而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送件服务。并且因为人员稳定,也更能提高收件人的安全感。
第三这个“端”最好有整合物流支持,即有自己的统一网点,各家快递公司将快件从转运中心集中运至该网点,再集中运到各个“端”,这就实现了前面提到的“减少端到点的距离”。那么送散件的快递员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当然不是。毕竟不可能所有区域都被“端”所覆盖,快递员可以更高效地为那些散点区域服务。
总结:疫情并没有让快递行业陷入停顿,在物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设置集中快递架、让大家自助取件的方式解决了隔离的难题。随着疫情监管的放开,快递员又开始挨家挨户送件,物业的接棒成为昙花一现。有预测今年的快递量将超过800亿件,需要有更多像菜鸟驿站这样的“端”的出现,实现最后100米“端到点”集中送件,才能应对剧增的送件需求。
主编:谦启咨询 | 陈勇
原创:谦启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