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老总王健林曾说,他看过20多个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大致是50年,当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开始萎缩。
50岁,在古代有个称呼叫“年过半百的老人”,现在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很难再把“50”岁跟“老人”这2个词联系在一起。
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6.2%,虽未到王总预测的70%,但人们就已经体会到了另一位前首富说的“房价不如葱”的寒冬。
人能随着发展的脚步保持年轻,但房子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漏水等问题也随之增多。
“房屋养老金”一词,8月20日先在上海被提及。
当日,上海谈到关于积极探索了3项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即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和房屋养老金制度。结合当下的考虑是两步:第一步,今年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第二步,明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8月23日,国新办举行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住建部提及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阳、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等22个城市开展试点: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这些城市中,除了隐士划重点的4大一线城市外,还有2个直辖市,天津、重庆;绝大多数副省级城市(除了东北地区的几个之外);还有几个经济相对雄厚的大省省会。
可以这么理解,隐士没看排名,但估计是几乎汇聚了中国综合实力前20的城市。
从覆盖面也能看出,与早些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房产税推进力度是不同的。
这2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房产税,更多的是站在“人”的角度,比如一套房和N套房的税点会不会一致?大概率是不一致的。
而这次更多的是站在“房”的角度,也就是这套房的养老金和保险。
2者的区别,自行品味。
另外,抛开作用不同,单从名称上来说,“房屋养老金”相较于“房产税”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听上去,养老金直接是为自己的房子所用的。
第三,是一次积极探索。
其实,很多国家围绕房地产有自己特色的制度。比如德国的2022年新土改,修改了以往的参考价(1964年),很多国家也针对炒房出台过空置税。
这些都是针对本国的发展进行的针对性政策。
而我们这次,正如土地承包制有利于农村土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一样,此次探索可谓是没有借鉴经验的自主探索,类似于“房产家庭承包制”。
维护房屋使用的主要责任在于个人和家庭,而非社会,尤其是建造年代很久,没有交公共维修基金的旧房子。能缓解很大的财政压力。
(具体传闻方案很多,有的说根据面积,有的说根据价格等等,目前没有确切消息)
第四,有效缓解地方的财政困境。不同城市之间的缓解程度估计也不尽然,隐士猜测对提土地财政依赖度低的城市,比如苏州,经济会更快的恢复,也更快的进入良性循环。
第五,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毕竟很多地方因为位置太好拆不起,但建造时间太早、房屋太旧,影响居住。
话虽如此,但隐士盲猜,近阶段一线、二线城市的老破小不会太乐观。
至于这件事儿的反响嘛,大家懂得都懂。
不买新的就交数[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