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春秋岁如歌韶华时光心中留-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74级校友返校

乐天王课程 2024-10-20 19:58:40

五十春秋岁如歌 韶华时光心中留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74级校友返校纪念

十月金秋,菊桂飘香,煦煦和风,秋爽宜人。

2024年10月15-18日,浙江大学74级计算机专业的16名同学分别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和浙江各地聚会于浙江大学求是园,共叙入校50年的同学情(照片1)。

照片1同学们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16日上午,我们来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楼我们看到了“热烈欢迎计算机学院74级校友返校”的大红横幅(照片2),同学们倍感欣喜,在学院大门庭,学院发展中心主任章方铭和俞莉莉老师已等候我们的到来。

在学院108会议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党委副书记陈璞和发展中心主任章方铭、俞莉莉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学院为我们准备了印有 “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 学院理念的文创纪念袋和“浙江大学纪念徽章”(照片3)。

照片2“热烈欢迎计算机学院74级校友返校”的大红横幅

照片3“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文创纪念袋和“浙江大学徽章”

任奎院长给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壮大、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评估等最新成就(照片4)。

照片4任奎院长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况

学院从1973年的1个专业1个班起步,寒暑春来51年,始终秉承何志均先生提出的“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文化理念,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先后培养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现学院拥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和设计学4个一级学科以及与一级学科体量相当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都获得了A+学科的好成绩,并保持优势走在了全国学科建设的前列。

近年来学院的科研成果卓著,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多个项目,新增千万级校企联合研发机构25个。学院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

特别是计算机学院的“脑机接口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神经网络交叉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好成绩。

听了任院长的报告,我们为母院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佳绩感到自豪,我们欢欣鼓舞。

任奎院长和陈璞副书记为我们每一位同学颁发了由杜江峰校长签名的“入校五十周年荣誉证书”(照片5,6)和由学院为我们制作的毕业合影照片。

照片5 “入校五十周年荣誉证书”

照片6 任奎院长和陈璞副书记颁发“入校五十周年荣誉证书”

任奎院长、陈璞副书记和我们在何志均先生铜像前合影留念(照片7)。

照片7学院领导和我们在何志均先生铜像前合影留念

随后陈璞副书记和我们进行了交流座谈,同学们深情回顾了当年在校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感恩学院和老师们的教育培养,对学院沿着世界计算机科学发展,勇立潮头,充满了期望和信心,同学们祝愿母院发展壮大,成为世界顶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术殿堂。

陈璞副书记对我们返校表示热烈欢迎,祝福同学们生活幸福。

时光如诗,岁月如画,重逢之际,握手言欢。

16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当年学习生活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三分部),看着雄伟的钟楼,古朴的小礼堂,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小雨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拾阶而上来到当年女同学住的3号宿舍楼和男同学住的白房子,这里依旧焕发着青春,当年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

我们求学的这座百年校区现在已经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能在这花园般的校区求学的不知世间有多少人,我们是幸运的,也是自豪的。

我们在焕然一新的学生食堂吃了中午餐,又来到了紫金港校区。

欣赏了简朴大气的南大门,并在此合影留念(照片8)。

照片8在紫金港校区南大门合影

求是大讲堂前(照片9),我们驻足观望,遗憾今天这里闭馆。127年前,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诞生了,求是书院旧址的主殿为原普慈寺大殿,是晚清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为杭州东城梵刹之冠,现为杭州近代教育史陈列馆。求是大讲堂就是仿普慈寺大殿而建造。

‌杭州知府林启怎能想到他一手创办的书院,如今的浙江大学现有了分布在全省的7个校区,紫金港校区就占地6000亩。

照片9 求是大讲堂

我们计划在“启真湖”边走走看看,但天公不作美,我们只能坐在车里浏览和欣赏紫金港校区美丽的风光。

看到学弟学妹们要骑电动小毛驴,自行车或共享单车行走在校区内的教学楼、食堂和宿舍之间,或免费乘坐行走校园内的公交巴士,好热闹,我们感叹母校真的好大啊。

我们来到了浙江大学校史馆,参观了前辈们和校友的科研成果,了解了母校的办学历程。

下午我们又回到了玉泉校区,在第三学生食堂吃了晚餐。

我们的母校走过了127年的历程,寒暑交替,物换星移,时光无言,岁月留声,人才辈出,硕果累累,风华正茂。

祝愿我们的母校枝繁叶茂,屹立于世界的科技之巅。

17日我们应周均良同学之邀,去了宁波余姚市,参观了周均良同学创办的“宁波中和衡器有限公司”(照片10)。

照片10宁波中和衡器有限公司

周均良同学给我们介绍了公司创办以来的发展和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和发展的心路历程。

公司创办于1990年,是专业开发生产称重传感器、工业电子秤、电子汽车衡和特殊工艺控制用称重仪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计量和控制,并出口到越南、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以高质量、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广受用户好评。

周均良同学带领我们参观了企业的产品生产现场(照片11,12)。

照片11参观企业的生产现场

照片12参观企业的生产现场

17日下午周均良同学邀请我们游览了余姚市“王阳明故居”纪念馆。

王阳明(1472--1528),生于余姚瑞云楼,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照片13),著有《阳明全书》。他创立了“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是中国近五百年思想变革的先驱。

王阳明故居的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七楼七底,重檐硬山,结构简朴,气势较大,展现了浙东地区明清楼宅建筑的基本风貌。

照片13王阳明故居

4天的行程同学们相聚一起,体验学生般的欢乐时光,在母校的3个校区留下我们的足迹,入学50周年荣誉证书的颁发仪式感满满,余姚的留影让我们看到入学50周年同学间的深情厚谊。

五十春秋,风雨兼程,洗净铅华,人随秋美,运随秋来,福随秋至。

‌五十春秋岁如歌,韶华时光心中留。

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农历甲辰年九月十七日记于杭州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