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古诗五首: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初衣胜诗词 2024-08-20 15:26:44

处暑美诗五首: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公历的八月下旬,会迎来中国传统的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有人说,你为什么用公历对照,而不是农历?

这是因为,西方流行的公历和中国古代节气历都属于同一种纪历方式,是按照太阳在天上运行的轨迹和周期制定。用现代科学的话说,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是相对恒定的,同一个太阳周期,也就是年,中西在历史长河里各表。

那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长度和公历是基本相等的,所以公历的每个月的上旬和下旬,会对应一个中国的节气。

比如处暑这个节气,按照常理在农历七月下旬,但是由于时间差的缘故,很可能会延迟到农历八月,甚至提前到农历六月。

现在因为有公历作为参照,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公历的每月必会有两个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气,这样非常好记。

作为节气处暑,汉朝之前就有,这个节气为什么叫处暑呢?

这就是处字的古古汉语的意思,也就是在先秦上古,这个处字是什么意思?

处的繁体字,是虎,隐藏在山石之后,表示停顿,踯躅,潜伏,隐藏和停留。处暑联系在一起,是说的暑气,已经停顿,潜伏,呈现隐藏的状态。诗经有六月徂暑,那个六月,是暑气开始流动,进入暑热的时候。到了处暑节气,这个暑气仿佛人累了,由盛而衰,进入了潜伏隐藏的状态,但是不是消失,因为暑往寒来,寒暑更替轮流,才是人们所居住的客观自然气候。

公历八月的下旬,农历往往在七月的中下旬,迎来了节气处暑。

处暑的到来,表示困扰夏秋的暑热气候,已经衰减或者结束,迎来了人们能够感知的凉爽。而凉,是秋季的特征,微凉,凉爽,清凉,凉冷,寒冷,是秋季的气候走向。

而处暑则在微凉和凉爽间,对于刚刚经历漫长酷热煎熬的人们,这种凉,带来的是身心的愉悦和舒展。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

处暑节气,是热和冷之间转换的一个时段,且冷空气逐渐占据上风。

对于动物们,这也是一个重新振作的季节。猫狗牛马鸟类,都能感知冷热,且随着暑热的消散,胃口都好了起来,纷纷外出觅食。比如天空上,可以看见老鹰盘旋,一来在锻炼飞翔能力,二来,就是在捕捉猎物,因为随着秋凉,很多春秋的草本重新焕发活力,食草动物以及小昆虫纷纷活跃起来,当然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老鹰,也迎来了最好的捕猎季。你会看到老鹰盘旋天空,俯冲下山谷草地,抓起兔子或者其它鸟类,腾空飞远。

所以当你在山林野外,看见老鹰在天空盘旋,很分明,这就是凉爽的秋季到了。

风也变得大而干燥起来,时常可以看见风吹落了些树叶,但是更多的树还是依然枝繁叶茂的挺立在阳光下,仰起头来,天空湛蓝,丝丝缕缕的白云在天空的高处,并不会形成雨,但是云之高,显示着天之远,你会忍不住在想,天如果有边界,那该有多么高远啊,只是越澄净的天空,越看不到天的尽头。

暖湿暑热的季节过了,凉风吹来,也吹熟了水稻黍米等农作物。

风停止后的夜晚,草丛是蟋蟀秋虫的乐土,听见他们在歌唱狂欢。

此时是最舒适放松的时段,因为脱离了酷热,可以悠闲地斟上一杯酒,可以弹奏被炎热天气冷落了的乐器。美好舒缓的生活,重新回来啊。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宋 · 吕本中《 处暑》

吕本中是跨北宋南宋时期的人,祖籍山东莱州,北宋为金所灭,山东也被沦为金土,他跟着很多人宋朝人南迁,也在南宋做官,流寓江左,也就是江南地区。

当时很多人也都是跟随政权,开发江南,而且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很少谈论故国故乡。因为南宋的上层,苟且偷安,严格控制和打压复国舆论。

但是在这首诗里,作者借节气点出了历史的变迁。

我以前遇见处暑节气,庭院里,会迎来飒飒清凉。

二十年来,游走南方,这暑热的天气,实在不是故乡所有,这里也不是故乡。

在这里,已经处暑了,而感觉秋天还很遥远,因为热,夜晚觉得十分漫长。

如果问这里,有什么可以留恋的?那就是这里温暖潮湿,农业发达,年年此时粳米飘香。

难得一首诗里,写了这么多的不同,有坏有好,但是落脚却是压抑的叹息,这不是故乡。

那么这首诗也可以看做南北气候不同的记录。

在长江以北,处暑节气,往往已经进入人能感知的秋凉。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还有一段时间的秋暑,温度下降缓慢。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气候,长江以南,稻谷两熟甚至三熟,农业繁荣,物质丰盛,经济发达。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南宋 · 苏泂《长江二首 其二》

处暑之后,没有三天,冷空气到来,那凉爽的风,简直抵得上黄金,解除了困人的暑热。

而我的头发已然白了,人到中年,我忽然明白了这世上的道理,秋风芳草,正好对应着我成熟的心境。

我在这长江边上,放飞白鹤,看它翩翩起舞,我在夜晚,听到秋虫鸣叫,时断时续。

我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要想健康长寿,就要顺应自然,顺应时代,更顺应内心。

这不是什么像海一样深邃的道理,而是人到中年忽然的顿悟。

人生的中年,也往往对应早秋,基本这一时段,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都有清醒的认识,人生盛年已过,或者维持一种繁荣的表象,又或者无所建树,但是基本都已经看过高峰领略过至少岁月给与的高峰期。如果善于总结和适应,再坏的生活也坏不到哪里去。

所以这个时候,不如放开自己的内心,寻求合适自己的生活。

生活可以慢起来,可以领略自然更多的美好,而这恰恰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像鹤一样自在飞舞,像秋虫一样,爱着方寸生活。

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自然,健康长寿,既是一种现实的追求,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简单的方法,获得永恒的真谛并践行。上善若水,江水回环,身心都如是。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宋末元初 · 仇远《处暑后风雨 》

处暑之后,风雨带来凉爽,暑气一扫而空。

而处暑节气的风雨,正好见证炎凉的转变。一场雨前还是极其炎热,但是随着一场雨的降落,大风大雨,冰雹雷电,就算是风雨停止后,一切都变得不同。因为秋凉取代了暑热。

下雨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因为风雨太大,且凉气逼人,忽然感觉窗户缝都灌进来冷风和飘雨,赶紧寻找衣裳,至于那扇子,雨前还须臾不离,现在看见就觉得冷。

这样的风雨夜,孩子读着欧阳修的《秋声赋》,倒是真的应景啊。

这样的气候,对于长江中下游的人来讲,实在是熟悉不过。

尤其是早秋风雨时段,一雨就冷,慌不迭地加衣裳,上棉被。一直有人说,这里原本也没有什么春秋,只有冬天和夏天。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

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清 · 弘历 《处暑 》

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每年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承德避暑山庄度过。

有学者也研究了这一种做法,实际是游牧民族和国家双都的政治需求,以降低政治上的风险。

不过也正是这样保持着迁徙的特征,康乾两朝皇视野开阔,文治武功,因为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自然的山水和实际的农业景观,而并非躲在金字塔顶不谙现实和民情的君主。

处暑节气,乾隆自然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但是这里风景奇丽,他可以策马游历山水和田庄。

我终究是行走在秋天的道路上,更逢着处暑这样的节气。

策马过山,树叶从人脸上飘落,而风吹动马匹,迎面的凉爽,从马头拂过我的面庞。

我站在山顶,看着远处山顶的军事驿站,连绵在晴烟里,而更远处,被云雾环绕的山,梦幻变化。

我俯瞰山下的良田,稻浪青黄,那是稻子正在成熟。

而这个处暑节气,我愿望晴天更多,霜降和寒冷来得更迟,让这里稻田饱满更丰产。

这里肯定有皇帝私家庄园,这里的收成,当然是他宫廷的一部分。这里丰收,他的内府小金库肯定是饱满的。当然他也必须祝愿天下丰收,因为国家也是他的呀。如果他不想做亡国之君,那么天下的农事,他必须关心。

在古代,最关心节气的,是基层农民,还有一个,就是最大的地主,皇帝。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