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相夫教子,操值家务,家里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母亲在娘家做姑娘时,也有职业梦想,心心念念想当一名缝纫师。当年缝纫师在农村是受人尊敬的技术活,手艺出色的缝纫师是村里的香饽饽,经常争抢着被别人邀请上门做衣服。尤其是女缝纫师,那一双白皙灵巧飞针走线的妙手,那一条条指尖飞扬、脚尖踩踏出的缜密细致的针线纹路,那一套套巧手精心缝制的衣裳,都让人羡慕不已。母亲十来岁时,就开始向往成为一名优秀的缝纫师,替村人缝制各类朴素大方的布衣,引领村里的衣着时尚,将自己捯饬的美丽、漂亮。当年,十二三岁的母亲,苦苦哀求外婆送她去学缝纫。但外婆家孩子多,太穷,交不起学费,没有条件学。母亲眼泪都哭干了,每天哀求着外婆,但外婆还是硬着心肠没有同意,断了母亲的缝纫梦。母亲很多年后对此还耿耿入怀,对外婆有怨言怨气。
改革开放后,家里开始富裕起来。有了余钱剩米后,母亲首先就买了一台缝纫机。缝纫机到家安装好后,母亲异常高兴,把缝纫机当宝贝一样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母亲心灵手巧,虽没有学过缝纫技术,但一坐到缝纫机前,就能神奇将缝纫机踩的飞转起来,并在一条条长布上踩出整齐好看的线路。有了缝纫机后,家里缝缝补补的事儿母亲全部在缝纫机上实现。偶有空闲时,母亲还会把自己的旧衣服改剪着,这里踩一下,那里又缝一下,变出一套好看的时装来。我们的小短裤、小内衣之类的,母亲也能信手拈来,缝制的与专业裁缝师一样好。为此,母亲又动了要学缝纫的心思。正好村里的一位缝纫师开班招女学徒。要照顾四个孩子,两个老人,还要帮助父亲打理农活及小生意的母亲跑去报名。缝纫师拒绝接纳母亲为徒,原因是母亲已经四十好几,眼花了,不适合这个辛苦活儿了,母亲的缝纫师梦想又一次被扼杀了。
做一名优秀的缝纫师梦想彻底没戏后,母亲还是不甘心。她又玩起了毛线编织的活儿。也不晓得她从哪买来一堆的编织书,每天翻着书,对着一个个编织图案,将一堆堆的毛线挽成球儿,编的很是起劲。我们都以为母亲只是一时兴起,谁知她从编织围巾、手套、拖鞋到各类款式好看的毛衣,一发不可收拾。她将为我编织的毛衣寄到学校,我穿出了校园的流行风,引来同学们不停询问:“在哪买的?编的真好!”弟弟穿着他编织的毛衣,引来女老师的目光。在上自习课时,女老师俯下身来,看了又看弟弟身上的毛衣。得知是母亲编织的后,立马请母亲为她家的孩子也织一件。就这样,母亲没有成为缝纫师,却成为了村里的编织师,家家的主妇,不是跑来跟她学习怎么编织毛线制品,就是请她为家人编织温暖的毛衣,母亲来者不拒,忙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好像她的缝纫师梦就此实现了一样快乐。
现在母亲这把年纪了,眼真正花了。但她还会为我们的孩子们编织衣物。她说自己编织的暖和柔软一些,孩子们穿着舒适些。而家里那台老式的缝纫机还像老古董一样摆在老家母亲的房间里,缝纫机老态龙钟了,母亲也彻底老了。但即使这把年纪了,母亲心里还是不舍她的缝纫师梦,不舍丢弃这台老缝纫机。母亲也知道缝纫师是正在消失的职业,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她在青春年华时有一个强烈的缝纫师梦,她从没有忘记这个梦想,她为这个梦想努力过,快乐过,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