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到四川开会,却突然提出要去视察自贡

优雅小羊史书 2024-11-14 20:29:06

1958年,毛主席到四川开会,却突然提出要去视察自贡

1958年春天,四川成都正值油菜花开的季节。党中央在成都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毛主席亲临四川主持这次会议。在繁忙的会议日程中,毛主席始终保持着对基层实地调研的热情。一次,在前往内江视察时,当地干部在汇报工作时提到了自贡的天然气资源。这让毛主席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表示要去自贡实地考察。然而,当毛主席提出这个想法时,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的脸色却突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视察要求,会让省委书记如此紧张?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成都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1958年2月底,四川省委接到中央通知,要求在成都召开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选址在成都外西金牛坝省委招待所,距离市中心约七公里。为了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四川省委立即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

招待所原本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园林式建筑,经过紧急改造后设立了会议室、接待室和住宿区。筹备组的同志们日夜奋战,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既能保证中央领导工作,又能让与会人员安心休息的会议场所。

3月初的一个清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抵达成都。陪同他前来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伯达、胡乔木等同志。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和成都市主要负责同志在站台上恭候。站台四周布满了警卫人员,但依然有不少群众得知消息后自发赶来,想一睹领袖风采。

会议正式开始后,与会人员每天都在讨论着全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毛主席特别关注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配问题。一天下午,他听取了西南局负责同志关于化肥厂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当场决定增加四川化肥厂的建设投资。

会议期间,为了让各地领导同志能充分交流经验,毛主席提议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他说,这样大家都能充分发言,意见才能集中起来。于是,与会人员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天下午都进行热烈的讨论。

一天晚上,毛主席在听取各组汇报时发现,很多同志对如何处理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他当即提议第二天专门开一个协调会,让大家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会议进行到第十天时,一件意外的事情打破了会议的节奏。原本计划讨论农村人民公社管理制度的议程被推迟了,因为毛主席临时决定要去郫县的红光合作社看看。这个决定虽然出乎意料,但也体现了毛主席一贯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各地区负责同志开始汇报本地区的工作情况。轮到自贡市的负责同志汇报时,他提到了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兴趣。这一个小细节,后来成为了影响整个四川之行行程的重要转折点。

毛主席在四川的基层调研

成都会议进行期间,毛主席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3月中旬的一天,他提出要去郫县红光合作社看看。当时正值春耕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毛主席走进社员们正在耕作的农田,仔细询问他们的劳动方式和收入情况。

在红光合作社,毛主席特别注意到了一块试验田。这块试验田采用了新式农具和改良的耕作方法,社员们正在进行春季油菜的田间管理。毛主席蹲下身子,用手捻起一把土壤查看,又仔细观察油菜的长势。他向社员们询问了施肥方法和灌溉技术,并与在场的农业技术员交流了看法。

回到招待所后,毛主席立即召集了一个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成都郊区区委书记高永厚、友谊合作社社长张锡荣等基层干部。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毛主席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分配制度、社员的口粮情况和现金收入等具体问题。

第二天上午,毛主席又来到了省委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就在招待所附近,是省委为了研究农作物新品种而设立的。看到试验田里的油菜生长情况不如红光合作社,他当即建议省委派人去红光合作社学习经验。

在基层调研期间,毛主席格外关注农村的技术改革问题。他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要把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结合起来。当地干部向他汇报了四川正在试验的水稻集中育秧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秧苗质量。毛主席听后表示,要把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除了农业生产,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农村文化教育工作。在参观红光合作社时,他专门去看了社办的夜校。当时正好赶上社员们在上扫盲课,毛主席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听完了一节课。课后,他询问了参加学习的社员年龄构成和识字进度。

在与基层干部交谈时,毛主席反复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他说,现在农村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去,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要求。

这段时间的基层调研,为毛主席了解四川农村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调研成果不仅对成都会议的议题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而正是在这样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自贡的天然气资源,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突发事件与临时决策

在结束了内江的视察后,一场意外的决定打破了原定的行程安排。当地干部在汇报工作时提到自贡的天然气资源,这引起了毛主席的浓厚兴趣。他立即对李井泉说:"我们去自贡看看。"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在场的四川省领导措手不及。

李井泉的表情瞬间凝固了。原因很快就明朗起来:自贡当时正处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起步阶段,天然气开采条件十分原始,设备简陋,安全设施也不完善。更重要的是,通往自贡的道路条件极差,特别是在经过前段时间的连续降雨后,多处路段泥泞不堪。

面对这种情况,李井泉不得不向毛主席如实汇报了当前的实际困难。在短时间内要确保一个安全的视察环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他同时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建议改道前往距离较近的隆昌气矿进行考察。隆昌气矿虽然规模不及自贡,但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且交通条件相对较好。

毛主席听取汇报后,当即同意了这个建议。省里随即开始紧急调度。专列的行程被重新安排,通往隆昌的铁路沿线进行了全面检查。隆昌县委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气矿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对主要道路进行紧急修补。

为了确保视察万无一失,省里派出了一个工作组提前赶到隆昌。工作组到达后发现,通往气矿的最后一段道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他们连夜组织民工铺设了一条临时便道,并在路面上铺上碎石,以防止汽车打滑。

与此同时,隆昌气矿的工人们得知毛主席即将来访的消息后,自发组织起来,对厂区进行全面清理。他们不仅打扫了场地,还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确保在视察期间能够展示正常的生产状态。

当地政府还专门调配了几辆较为坚固的卡车,作为视察途中的备用车辆。这个决定后来证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实地考察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道路通行的困难。

就在毛主席即将到达的前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工作人员连夜在重要路段搭起了简易棚架,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天早上,当地干部报告说,尽管下了雨,但经过紧急处理的道路仍然可以保证正常通行。

这次临时决策的变更,虽然让原定的自贡之行未能实现,但也促使地方各级政府对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接下来在隆昌的视察经历,则成为了这次四川之行中最富戏剧性的一段。

隆昌气矿考察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1958年3月下旬,毛主席一行到达隆昌气矿。当天,天气依然阴沉,前一夜的雨水让道路更加泥泞。从火车站到气矿的路上,车队走走停停,几次陷入泥泞中。当地干部调来的备用卡车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达气矿后,厂长刘德春首先向毛主席介绍了气矿的基本情况。当时的隆昌气矿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天然气开采基地之一,但设备和工艺都比较落后。开采区域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山头上,钻井设备都是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引进的老旧设备。

在参观第一个钻井平台时,发生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状况。由于前一天的降雨,平台周围的地面十分湿滑。一名工作人员不慎滑倒,虽然很快爬起来,但这个意外还是引起了警卫人员的高度紧张。李井泉立即提议改变参观路线,但毛主席坚持按原计划进行。

在钻井现场,毛主席详细询问了天然气开采的具体流程。当得知工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在露天作业时,他立即指示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一位年长的钻井工人向毛主席展示了他们自制的简易防护装置,这是工人们为了解决冬季作业问题而想出的办法。

参观到第二个钻井平台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警卫人员赶紧撑开雨伞,但狭窄的平台上本就拥挤,撑伞反而增加了行动的不便。这时,一位老工人从操作室取出几件工作雨衣,这些是工人们平时作业时穿的。在场的干部有些紧张,但毛主席却很快穿上了雨衣,继续认真察看设备运转情况。

考察期间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天然气集输站。当工作人员正在讲解气体输送过程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异响。原来是一处老旧管道的接口处出现了轻微泄漏。现场立即响起了警报,按照安全规程,所有人都应该立即撤离。但毛主席却示意大家不要慌张,他要看看工人们是如何处理这种突发情况的。

气矿的抢修队迅速赶到现场。队长魏德明带领工人们熟练地关闭了相关阀门,用专业工具更换了损坏的密封圈。整个抢修过程持续了约二十分钟,毛主席全程观看,并对工人们的专业素养表示赞赏。

在参观即将结束时,一位年轻工人跑来报告,说在三号井发现了新的天然气显示。这本是一个好消息,但当地干部担心再去实地查看会耽误原定行程。然而毛主席执意要去看看,他说新气源的发现是大事。于是,车队又转向了三号井方向,尽管这意味着后面的行程必须调整。

这次充满意外的气矿之行,不仅让毛主席对四川的能源工业有了直观认识,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些意外情况的处理过程,也体现了基层工人的实干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四川工业发展的重要指示

离开隆昌气矿后,毛主席立即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地方工业部门负责人以及几位气矿的技术人员。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提出了四川能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是设备落后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隆昌气矿的大部分设备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苏联引进的,已经显得陈旧。毛主席指出,要尽快改造这些老旧设备,同时要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开采设备。

其次是安全生产问题。在气矿考察时发生的管道泄漏事件,虽然得到了及时处理,但也暴露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毛主席要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第三是资源勘探问题。三号井新气源的发现提醒了与会者,四川盆地可能蕴藏着更多未被发现的能源资源。毛主席建议要加大地质勘探力度,系统调查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分布情况,为今后的工业发展打下基础。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一位来自自贡的地质工程师提出,自贡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可能比隆昌更为丰富,但受限于技术条件,目前还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毛主席对这个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详细询问了具体技术难题。

随后,毛主席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第一,要建立专门的地质勘探队伍,对四川盆地进行系统勘探;第二,要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可以派人到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经验;第三,要改进开采工艺,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第四,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质灾害。

会议结束前,毛主席还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四川的工业发展不能只依靠天然气一种资源,要全面发展,要把工业布局和城市建设统筹考虑。他提到,在规划新的工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原料供应、交通运输等配套条件。

会后,四川省委立即着手落实这些指示。首先是成立了专门的地质勘探队,开始对自贡、乐山等地的天然气资源进行系统勘探。其次是筹建了技工学校,专门培养天然气开采和地质勘探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这些指示不仅对四川的能源工业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也为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随后的几年里,四川的工业布局逐步优化,形成了以能源工业为基础,多个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后来的实践证明,毛主席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的很多建议都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关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要求,为四川工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更是超出了当时一般的认识水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