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纽伦堡审判,事后有很多解读的书。而《纽伦堡来信》是其中最为独特的一部。作品用今昔两个视角审视那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审判,作为父亲和审判亲历者的托马斯·多德用一封封家书真实地展现二战带给世界的创伤和法律的力量。而六十年后作为儿子的克里斯多夫·多德则比照纽伦堡审判彰显的法制精神,以深刻的思考与警醒打量当下。
由于托马斯·多德在纽伦堡审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纽伦堡来信》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书中披露了许多真相。正如托马斯·多德最初也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看待战后的德国,看待那些纳粹头目的。如他很仔细地向妻子描述纽伦堡当时千疮百孔的样子,告诉妻子他的团队同僚们大都喜欢德国人,而非英国人、法国人和欧洲所有其他种族。“起初听到这些我很惊讶。现在我自己也有同样的想法。德国人是一个很有趣的民族。
比如,他们爱花。在这一片废墟和残骸之上,我们能看到花——窗口的花、出售的鲜花、抱着的花以及戴着的花。最近一次晚餐时,我提及此事,一位年轻的英国人说:‘是的,这非常古怪,你要知道德军占领巴黎时,他们买下了所有印有鲜花的照片和印刷品。’”他惊讶于英国也曾打算入侵挪威,凯特尔、约德尔都表示德国入侵挪威只比英国打算侵入挪威的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而多德尔将入侵英国的失败归结于法国沦陷得太快,德军没有做好入侵英国的准备,约德尔说:“如果在那个时候我就让我的手下起草1940年入侵英国的计划,他们肯定会说我是疯了。”
从最初的好奇,到面对同盟国各打算盘及团队成员不配合混乱一片的泄气,再到后来对人性阴暗的失望,十五个月的心路历程有如几个世纪的沧桑。托马斯·多德写道:“这世上从来就不可能存在着非黑即白的事情。”“我真正害怕的是,当我得知现在所有这些打着正义旗号的人们,在战争中也并没有坚持实施正义之举的时候,我看不见欧洲甚至全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哪里。”
二战后,美国文学出现的“迷惘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就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所致。马丁·路德·金说:“人类道德的弧线很长,但最终指向正义。”虽然光荣地完成了使命,纽伦堡审判用理性和法律实现了在纳粹迫害之后重树人道的理想,但是那段经历给托马斯·多德的人生观造成了巨大影响。
“他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返回,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转变直到五十年后他去世我都无法完全理解。”克里斯多夫·多德如此描述父亲。也许正是因为不想再触碰心里的痛,尽管托马斯·多德有着优美的文笔,但是从未写过一本关于纽伦堡审判的书。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总统也不一定可靠。只有理性,只有法制,才能避免悲剧重演。由于一再看到法制原则的被破坏,如关塔那摩监狱虐待囚犯“让美国丧失道德权威”,希特勒的《我的奋斗》还在热卖,克里斯多夫·多德才决定将父亲的书信公布于众,他痛心地写道:“我们锁定了恐怖主义嫌疑犯多年,但从未真正审判过他们。我们否定了纽伦堡审判的教训,否定了正义的普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