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无名氏《渔家傲》:
轻拍红牙留客住。韩家石鼎联新句。珍重龙团并凤髓,君王与。春风吹破黄金缕。
往事不须凭陆羽。且看盏面浓如乳。若是蓬莱鳌稳负。知何处。玉川一枕清风去。
《渔家傲》,是词牌名,又名《荆门咏》《吴门柳》等,北宋流行,此调始于晏殊。其文体格式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前后阕相同。
《渔家傲》"轻拍红牙留客住"是宋代无名氏的作品,作者是谁已无从考证。这首词通过描绘茶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词中提到的“轻拍红牙留客住”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韩家石鼎联新句”则体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赏识。整首词通过对茶的珍重和对君王的颂扬,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文化情怀。此外,“春风吹破黄金缕”和“玉川一枕清风去”等句,更是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中。
一,“轻拍红牙留客住”:
红牙板的出处与戏曲文化紧密相关。在古代,红牙板是一种乐器,用于戏曲演奏中的节拍和音乐伴奏。这种乐器通常由红木制成,具有特定的形状和结构,用于击打以产生节奏感。在戏曲表演中,红牙板的使用不仅增添了音乐的节奏感,还丰富了表演的情感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牙板成为了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曲牌以“轻拍红牙”开篇,好戏马上开始:
二,“韩家石鼎联新句”:
有创意,今天的茶会与韩愈挂上了号,《石鼎联句诗序》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
在宋代文学中,"韩家石鼎"是指代一种文化或文学的象征,而"联新句"则强调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是对传统文学技巧和思想的一种致敬,同时也暗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形式。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文家的合称。
而替韩愈“联新句”,也标榜自己出处有据。
三,珍重龙团并凤髓,君王与。
即“龙团凤饼”系君王所赐。
1,三朝元老欧阳修受赐一饼,供奉在堂七年未敢品饮,作《龙茶录·序》,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
2,宋徽宗《大观茶论》:“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四,“春风吹破黄金缕”:
宋代的龙团凤饼,成品后用黄金缕花,再行外包装,茶会所用之茶,是原封的“龙团凤饼”,“破黄金缕”不但是一道工序,而且还是一道非常庄重的程式。
苏轼《行香子·茶词》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五,“往事不须凭陆羽”。
陆羽《茶经》描述乳花沫饽:“沫饽,汤之华也。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皤皤然若积雪耳。”
陆羽揭示了一盏茶汤变幻现象的必然性。从西晋杜育“焕如积雪”到清代乾隆“越瓯泼仙乳”,一盏茶汤的汤花变幻,是我国茶文化的伟大宝库特有的一页,更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索和认知,去传承和创新。
六,“且看盏面浓如乳”。
宋式点茶,盏面的汤花变幻,如有神助,且看点茶高手对盏面的如是说:
1,蒋堂点茶:
“刀矟君谟书,
龙蛇不疑篆”。
2,彭汝砺点茶:
“茶泛波无迹,
香深篆未消”。
3,赵蕃点茶:
“薰炉微结篆,
茗盌细浮花”。
4,李之仪点茶:
“茶瓯变乳随汤泛,
香篆萦云尽日浮”。
5,郑清之点茶:
“炉篆得芗抽露穟,
石泉借茗作云涛”。
6,洪适点茶:
“茗花泛轻碗,
烟篆度虚棂”。
7,喻良能点茶:
“何似相携古兰若,
细看香篆味茶甘”。
8,刘兼点茶:
“龟背起纹轻炙处,
云头翻液乍烹时。”
9.欧阳澈:
遣怀诗笔摛春锦,
破闷茶瓯捧雪花。
却笑远公延靖节,
何须把盏醉流霞。
10.吕本中:
千金一饼君未许,
百金一盏如泼乳。
病夫未饮病先愈,
坐觉爽气生肺腑。
11.刘子翚:
两焙春风一塍隔,
玉尺银槽分细色。
解苞难辨邑中黔,
瀹盏方知天下白。
12.王洋:
堂前双石瞻金印,
砌下孤峰记好诗。
春入瓮醅夸麴糵,
雪浮盏面压枪旗。
13.方回:
清茗半盏浮雪乳,
古香一剂炷烟霏。
割牲酾酒贫难办,
只待天晴浣虱衣。
14.苏颂:
团团龙镜未磨开,
馥馥新香滿座来。
试酌灵泉看饽沫,
犹疑盏底有风雷。
15.毛滂:
汤点瓶心未老,
乳堆盏面初肥。
留连能得几多时。
两腋清风唤起。
十五位宋代点茶高手一齐推出宋式点茶的最终呈现:“且看盏面浓如乳”。
七,若是蓬莱鳌稳负,知何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淮南子·览里》中记载,东海中有巨鳌驮负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唐•李商隐《无题》:
“未信瀛洲环弱水,
始知鳌背负蓬莱。”
宋•王安中:
鳌负蓬莱殿,
鲸喷太液池。
隔城花隐隐,
夹路竹猗猗。
一盏变幻着立体图案的茶,一盏能在舌尖上跳舞的茶,含在口中,是人在蓬莱?还是蓬莱在鳌?还是请出老卢同志问一问!
八,“玉川一枕清风去”。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亚运村中的仿宋点茶。
词尾化用了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事典,把你引入胜境:
八仙携酒过海去,
老卢乘风带上茶。
老卢同志:别忘了带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