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还是谚文—朝鲜半岛上的文字战争

老伊涅槃 2024-08-31 16:25:35

这里的文字指朝鲜民族使用的文字,当然和中国汉字脱离不了关系。虽然半岛上争论持续了六百年,而中国自始至终对这个邻国内部的文字之争完全不关心。

先来看一则实例:

1871年朝鲜王朝在釜山等地设置斥和碑(朝鲜语:척화비),又称斥洋碑、卫正斥邪碑。1871年辛未洋扰期间,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朝鲜王国,朝鲜王朝为表示反抗决心在各地竖立了一种石碑,碑文由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撰写,其内容是“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以此告诫朝鲜人民不要对外国势力屈服,号召坚决抵抗外国入侵。

斥和碑可以说是大院君时代的象征。该碑被树立在朝鲜八道城乡各地,1882年以后下令撤除,但朝鲜半岛不少地方还保留斥和碑遗迹,这块釜山“斥和碑”依旧保存完好。

釜山“斥和碑”依旧保存完好

我们可以看到,这块碑以全汉字写成。

在朝鲜王朝时期,是否认识汉字是贵族士子、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的界线,事实上当时的朝鲜贵族或是知识分子在清末仍旧以汉字为尊,谚文沦落到只有地位低下的女性或是孩童使用。

1、汉字和谚文

朝鲜半岛古代使用汉字记录传达信息,文言分离。只有士大夫学习汉文,因此平民百姓基本是文盲。

相传三国末年薛聪借汉字音义标注汉字,用以记录本族的语言,创吏读文字,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表记方法,总之就是用特定汉字及其发音来表示朝鲜本族语言。由于朝鲜语和汉语语法的差异、发音不同,很明显必然会使用不便,无法取代汉文的使用。

《养蚕经验撮要》(1415年)中的吏读用例:1.为汉文,2.为吏读文(下划线部份为吏读,括号内为汉语直译,语序有变化),3.将吏读部分替换为谚文(现代式拼法)。

1、蚕阳物,大恶水,故食而不饮。

2、蚕段阳物是乎等用良,水气乙厌却,桑叶哛喫破为遣,饮水不冬。(蚕为阳物,因而厌却水汽,吃破桑叶,而不饮水。)

3、蚕딴 阳物이온들쓰아,水气을 厌却,桑叶뿐 喫破하고,饮水안들。

一直到15世纪以前,朝鲜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工具。由于朝鲜语与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系,使用汉字记录朝鲜语言实在是很不容易。

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政令及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召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应该是受到元朝八思巴文字的影响,以表音字母拼接成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一种全音素的音节表音文字。

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正式发表了《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1940年发现的《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发行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宣称諺文的子音与母音是根据人的口腔构造、中国古来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阴阳学说而创制出来的。该书完成于朝鲜世宗25年(1443年)末或朝鲜世宗26年(1444年)初,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正式出版。

《训民正音》又称谚文,现在多称韩文、韩字、朝鲜文、朝鲜字。原有28字,其中母音字母11个,子音字母17个。一些谚文字母现在已经不用了,称为古谚文。

现在仍在使用的谚文字母,包括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记录朝鲜语的语音。

在现代而言,谚文易于学习和印刷,亦易于计算机输入和存储,因而谚文的出现对于減少文盲、促进文化传播、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

“谚文”一词的拼读

2、文字之争

《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记载:

天地之道,一阴阳五行而已。坤复之间为太极,而动静之后为阴阳。凡有生类在天地之间者,舍阴阳而何之。故人之声音,皆有阴阳之理,顾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营而力索,但因其声音而极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则何得不与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初声凡十七字。牙音ㄱ,象舌根闭喉之形。舌音ㄴ,象舌附上腭之形。唇音ㅁ,象口形。齿音ㅅ,象齿形。喉音ㅇ,象喉形。ㅋ比ㄱ,声出稍厉,故加划。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ㅇ而ㆆ,ㆆ而ㅎ。其因声加划之义皆同,而唯ㆁ为异。半舌音ㄹ,半齿音ㅿ,亦象舌齿之形而异其体,无加划之义焉。

事实上现代学者认为:谚文字母和1270年元朝推行全国的八思巴文字高度相似,拼写方式也和八思巴文一样写成模拟汉字的方块字型。但是蒙古人此时已经被明朝赶到漠北,朝鲜人羞于提及自己的文字和蒙古人的关系,因此故意没有提及八思巴文字。

可能也因为此缘由,谚文刚刚推出,一场文字战争就在朝鲜王朝国内爆发。

现代韩国对世宗大王推崇备至

1443年朝鲜世宗使用谚文的命令刚一发布,立即受到众多使用汉字的朝鲜文人和两班贵族的批评,因为他们认为抛弃汉字就等于失去中国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

曾经出使明朝的朝鲜学者崔万里(朝鲜语:최만리)就说:

“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当然贵族士子的反对谚文不仅仅是因为对中国文化认同,这些两班贵族反对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谚文的传播和普及会威胁到他们对于知识的垄断,进而动摇两班贵族的政治根基。

上:八思巴字的k,t,p,s,l字母与韩文的k,t,p,ts,l字母相比较

下:八思巴字的h,w,v,f字母与韩文的w,v,f字母相比较

1445年崔万里死后,世宗仍然坚持推行谚文,遭到士大夫强烈抵制。

朝鲜李朝世宗大王

1476年燕山君李㦕即位后,两班士族继续抵制谚文,坚决用汉字上奏折,不愿意用谚文。1504年,由于民众利用谚文批评燕山君,燕山君以有臣子以谚文做不敬文章为借口宣布废除谚文。

1506年,朝鲜中宗进一步废止了谚文的研究机构。

朝鲜王朝的国王权力,无法制约贵族的势力,因此朝鲜文人和贵族的抵制,使得谚文无法成为正式官方文字,后来的朝鲜王朝不得不在正式官方场合继续使用汉字。

而谚文只能在私人场合与汉字并用,其通用范围局限在两班之间的私函、地方官衙或妇女之间。考科举的士子、两班贵族都以写谚文为耻辱。

谚文最初28个基础字母:

辅音部分

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ㅇ ㅈ ㅊ ㅋ ㅌ ㅍ ㅎ ㅿ ㆁㆆ

元音部分

ㆍ ㅏ ㅑ ㅓ ㅕ ㅗ ㅛ ㅜ ㅠ ㅡ ㅣ

3、近现代

在朝鲜王朝灭国之前,汉字一直是朝鲜的唯一正式官方文字。在朝鲜被迫向西方列强开国后,在与各国外交往来时依旧使用汉字。

1890年,相当于驻朝鲜总督的袁世凯在推翻朝鲜大院君统治之前曾经深夜和大院君洽谈,两人摒弃左右,拿着毛笔写汉字笔谈,无需翻译人员,直接用汉字沟通,一夜间用了几百张纸。

谚文直到20世纪末才被广泛使用。直至王朝时代末期,亡国灭族的危机到来,一部分朝鲜民族主义团体推动了训民正音(谚文)的振兴运动,此运动直到西元1910年8月22日日韩并合后才结束。

到了1940年日治时期大邱地方法院公布创氏改名的公告,依旧以日韩共同能看懂的汉字书写。

在日本统治时代,总督府颁发的《朝鲜教育令》规定了一个星期中朝鲜语文的教育时数以使之普及,主要就是谚文课程。但是在日本统治下,朝鲜语和谚文并不具官方地位。此外,谚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后被禁止使用。

到了现代,二战之后朝鲜独立,1947年朝鲜中央银行发行的10圆纸币,仍写有汉字。

独立后,由于朝鲜民族主义和脱汉运动的影响,对于日本汉字的使用与中国古代的册封体制非常不满,汉字被排斥,将谚文提升为国家文字的声音则逐渐高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完全不使用汉字,连人、地名的汉字表记法(如“平壤”)也被视为外语。

大韩民国1948年施行的《谚文专属用途法》(简称:《谚文专用法》),是汉字被依法废除的法律依据。法律全文如下:

“大韩民国的公文必需使用谚文书写。然而,在过渡期间,可以在谚文后方以括号形式插入汉字”。

但公文的定义、过渡期间的定义、施行细则、违反者的罚则皆没有明确规定。

李承晚时代,仍在小学实行汉字教育。朴正熙则倾向废止汉字,1970年发表汉字废止宣言,小学完全废除汉字教育。但是舆论强烈反对废止汉字,1972年撤回汉字废止宣言,中等学校以及高等学校的科目汉文(即汉字教育)复活。然而,由于汉文被列为选修科目、几乎不需要考试、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实用导致学生对于汉字没有学习动力。另外,又禁止在小学阶段进行汉字教育,私下进行汉字教育的小学老师会因为“不配合国家教育政策”被惩戒、免职等处分。

1980年代中期,韩国的报纸、杂志等,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这是因为几乎没接受汉字教育的世代(谚文世代)占了多数,使得使用汉字的出版物无法出售。

谚文专用派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直接禁用汉字太难,那就逐渐停止汉字教育以产生一个不认识汉字的世代,这样就能让汉字“安乐死”了。

韩国报纸

因为韩语单词之中近六成的单词是来自中国的汉字词,使用谚文来理解文章脉络难度较大。另外,抽象的学术用语不用汉字的话,要做到正确理解是非常困难的。

在1990年代后期,完全不识汉字的世代刚刚形成,立即亲身体验到了使用不便,导致文化教育界一连串的讽刺声,要求汉字复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1998年,当时的总统金大中发表汉字复活宣言。这次,在总统的指示下实现了道路标志和火车站(韩国国铁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用汉字标站名)、公车站的汉字并记。朝鲜半岛上多数城镇地名都是直接从中国拷贝粘贴来的,同音字极多,标注汉字会让大家交通出行大大改善。

韩国的民族主义者依旧主张谚文专用,各方面的抵抗也根深柢固。因此,直到现在由官方规定小学的汉字教育为义务教育,以及年轻人应用汉字于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诉求并未实现。因此,现在韩国人如果想学汉字,一般百姓只能透过付费让自己的孩子在汉字补习班学习汉字。

4、文字战争依旧继续

谚文专用派的主张,以前是:“不是丢弃汉语,而是透过谚文来写汉语。”(中心为:学会谚文)但它最近变成:“用原有的固有语言来翻译所有学术用语。”(国语纯化运动)。

汉字复活派则主张:“如果确实地实行汉字教育,则全部的学术用语皆可直接理解。”

而谚文专用派则以“掌握研究整体内容,就算不知道汉字,学术用语还是可以理解”反驳。但是谚文专用派也承认,中国的四字熟语和故事成语,如果你不知道汉字,则无法理解其中意涵。而且,韩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史料笔记、文人的诗歌创作、文集书信,基本都是汉字书写,不会汉字就基本和朝鲜古代历史文化传统隔绝了。

另外,贱出名将事件中的刻字如果使用汉字写作,那么也不会闹出这么大事。

(朝鲜金刚山石岩上有“天出名将金正日将军(천출명장 김정일장군)”之字。2004年4月1日,朝鲜与韩国在朝鲜金刚山举行为期三日的第9届离散家属会面活动。4月2日,韩国统一部的事务官在看到金刚山石岩上的“天出(천출/chenchwul)名将金正日将军”的字之后说道,"천출chenchwul"还有出身贫贱的意思(与“贱出”同音)。此话引起朝鲜不满,中断了4月2日下午预定在三日浦举行的离散家属会面活动。)

独立以来,在韩国持续不断的文字争论曾被《月刊朝鲜》称作“50年文字战争”(截至1998年)。

2005年,汉字复活运动的力量开始减弱,谚文专用派反扑。同年一月,国语基本法规定公文书的汉字以括弧使用,当法律制定后,总统令的力量变得有限。

在那之后,汉字混用的法律改为谚文意译,道路标识用汉字部分也被改为对象是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公交车站的汉字标记被取消。

不过,近年来中国崛起的情况下,使得汉字地位大大的提高,并且越来越重要。有韩国人肯定了汉字教育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弥补纯谚文大量同音同字不足之处,与中国大陆、香港、日本、台湾及新加坡等地之间即可用笔谈的方法来沟通。

韩国政府曾计划从2011年开始,将汉字学习重新列入小学正规教育课程,并拟于2018年在小学3年级以上教科书推行汉字并记,但这项政策在文在寅政府上台以后已被悄然废止。

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在的一份调查数据指出,韩国家长有89.1%支持恢复汉字教育;语文政策正常化促进会会长李汉东则表示,“小学、中学与高中排除汉字教育,这有必要改进。”他也谈到,韩国2005年制订的国语基本法具备违宪要素中,要求公文用韩文书写,这项规定违反大韩民国宪法第9条:“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致力民族文化为国家义务”,要求恢复韩文与汉字混用。

5、现状

现今在朝鲜半岛,汉字已基本退出历史的舞台。

朝韩之间本使用同样的语言,但是在朝鲜半岛分裂后出现严重的语言障碍。据韩国政府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脱北朝鲜居民表示在韩国沟通时因听不懂外来语而遭遇困难。朝韩双方使用的日常用语约34%不同,专用词汇等术语有约64%不同。

在北方朝鲜已鲜有现代文中出现汉字(即使是在括号中)的现象。

不过,朝鲜仍在KPS 9566中编入了4,653个常用朝鲜汉字。另外,6年中等教育的课程中有“普通教育用汉字”2,000字,大学课程中还有1,000字的课程。朝鲜中央通信社、朝鲜新报对中日两国发布的消息仍有需要用汉字表记人名地名。朝鲜建国55周年庆典上还有一辆花车装饰有朝鲜人民欢迎金日成的场景,其中有用汉字书写金日成的横幅。

而且,朝鲜对本国古代历史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非常有成效,培养了一批精通古代汉语文字的学者。

在韩国,虽然汉字使用量不多,但一些广告中曾使用汉字,如“春”、“原”;还有一些公司、媒体名亦使用汉字,如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江原日报;全国的车站也都有列明汉字名——这些汉字不仅仅是给汉语和日语使用者看的,其实它们使用的是朝鲜汉字,还有一些是混杂着韩文的韩汉混用文;传统节日和正式场合也会用到汉字出现,如丧礼或祭祀时,敬挽多以汉字书写;开店祝贺花篮或是艺文展览上也常使用汉字。另外,在拥有极多专有名词的医学和法律书籍上,也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汉字注解。

汉字的生命力依旧强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