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彪悍的女人,唯一驻加沙战地记者,因太猛被全保险公司拉黑

妙笔生辉者 2024-10-28 18:52:45

她是被全中国保险公司集体拉黑的女记者,也是中国最彪悍的女人,她在也有8名同事死于炮火的前提下,只身勇闯加沙前线。用一支笔一台相机喝退百万叛军,靠一个眼神吓走持刀歹徒,凭机智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的报道N次登上世界新闻的头版头条,她的文章被收录进语文教科书里,她就是有“铿锵玫瑰”之称的周轶君。

周轶君的加沙之行那是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艰难,虽然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又去埃及留过学,个人能力相当突出,但是新华社国际部为安全起见根本不愿聘请女生。无奈之下她只能先去新华社对外部积累经验等待机会。足足4年后机会才终于到来。

她听说国际部在加沙有个驻外空缺位置,便立马提交申请毛遂自荐,谁知两次申请均被打回。她细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过去两年时间里已有8名记者葬身于战乱之下,组织不愿再让她一个女生远赴国外冒险。面对上层的担忧周轶军仅用一句话便让领导改变主意,她说男性的爆发力可能比女性性强,但女性的忍耐力更好。去加沙是两年不是两个星期,耐力重于爆发力。一番有理有据的发言让领导无话可说。

于是2002年6月周轶君败别父母踏上飞机,成为一名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去之前组织想为她购买保险,却遭到保险公司的断然拒绝,没人相信她能在炮火连天的加沙保全性命。事实上抵达袈裟的次月,她便心生退意。她在乘坐小巴时遭遇抢劫,出于正义她偷拍下歹徒罪行却不慎露出马脚。为逼她交出相机歹徒拿着尖刀抵住她的喉管对她威胁恐吓,她怒目相对握紧相机半步不退。在她的大义凛然下歹徒竟没做出血腥行为,命是保住了,可周轶君心里却止不住后怕。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坚定了她想回国的念头,那天加沙最大的难民营突发爆炸,周轶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架起摄像机才发现自己匆忙之中竟忘记戴头巾、穿黑袍,这在加沙可是大罪。那些难民营的男人带着不怀好意的目光慢慢向她逼近,把她逼上车顶后还使劲摇晃车辆企图将她甩下,要不是其他同事及时赶到周轶君恐怕凶多吉少。

两次直面死亡让周轶君急切想要打道回府,但一个加沙少年的出现彻底改变她的心态。少年不过十来岁,父亲失业母亲重病,全家靠他上街卖糖果为生。周轶君可怜他的经历掏出钱想给他一点支援,他就回绝道,我不是乞丐,你不用这样对我。短短一句话却让周轶君大受震动,她终于明白自己来这的目的是为揭露真相,让数百万个无辜的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从此她扎根异国他乡,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新闻人的使命,拿笔写下万字稿件向世界通报战争的残酷,举起镜头拍下不满10岁的冲锋枪战士,为给家人报仇甘愿当人肉炸弹的早熟少女,她的文字与照片唤醒了数亿民众对和平的呼吁,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对战乱的反思,她成为当之无愧的玫瑰英雄。

可她没有沉溺于往日荣誉,而是回到国内后加盟凤凰卫视,在《铿锵三人行》与《圆桌派》里与各路文化精英谈笑风生。观众也才发现这朵不畏炮火的铿锵玫瑰,谈起任何问题来都是那样一针见血。她说世界所有悲剧的根源都能用六个字来总结。

她的总结六个字就是:“当人看不见人,虽然我们都是人,但是我以肤色、种族、地域、信仰,现在是以这个意见来区分了你我的时候,很容易那个开关就关掉了,就是你不是我的同类。为什么你刚刚说到在这个731,他们能把中国人当做是什么木头之类的。那就是他一下子把这个开关关掉,我觉得你不是人,我就什么都可以干。”

“那个古巴有一个遗迹啊,就是说当时那个白人的殖民者去了,他们当黑人都是动物嘛,但有一个白人他培训了那些黑人拉那个小提琴,请一帮白人来看他们,说其实他们可以拉的非常好,因此白人们都惊呆了,第二天就把那个地方全烧光,把黑人全烧死,他们觉得动物怎么可以变成人呢?”

谈到成为有钱人的秘密,她说很简单就是幸运。她说:“有多少人努力了呀,多少人像乔布斯,到最后就是luck,纯粹的幸运。但是你也要努力啊,而且努力了还要有运气。” 而说到婚姻她更是语出惊人,“我觉得婚姻是反人性的,因为本来的设计就是让这个男人和女人,其实要分别跟更多的人去结合你的基因,下一代人类才会有进步。我们现在的人类为什么发展那么慢呢?就是有婚姻制度,后来因为人类要保全这个财产和土地,才去发明了这个婚姻制度,才把人和人绑在一起”。

她的话总是能给人以全新的启迪,这不是因为她天生聪慧,而是她观过世界才能拥有更高格局的世界观,这便是她耗费数年写下《中东死生门》的根本原因。她用深刻犀利的话语将自己行走加沙数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诠释她对战争、对生死、对时代的无限哲思。

读完你不但能看到一个未曾直面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人性的残酷与纯良,更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连名校教授都对这本书推崇有加,“那么这本书呢,讲述的就是周轶君女士,在那两年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所见所闻,虽然这本书记录的新闻早已远去,时间地点的线索也没那么重要,风云领袖也随风飘去了,但芸芸众生的日常,大乱中的小静,爱恨生死依然会给读者带来触动。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作者是近距离的观察巴以冲突的,文笔非常感性,很有灵性。”

该书包含数百张珍贵照片,其中记录了加沙人民的情感变化,包括战争带来的残酷、顽强生命力的绽放,以及矛盾产生的根源,让读者直面生与死亡。周轶君写这本书是希望,如果无法阻止战争,那就应当把战争真相传达给全世界。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