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最引人深思的3句话,读懂它你就开心了

不执小世界 2024-12-25 16:13:53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经常对自己感到不满,觉得自己比身边人都糟糕;

虽然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可就是觉得不快乐;

经常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个行为而生闷气。

总之就是,生活其实好像也没多苦,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少了。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内心感受不到快乐的人,即使条件再好,也不会感到幸福。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虽然他出身优越,可他却过得一点也不幸福。

好在,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蛤蟆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仅留住了他喜欢的校董职位,还决定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

从蛤蟆接受的10次心理咨询中,他和咨询师探讨了很多关于自我、情绪、原生家庭等话题,也出现了很多很有启发意义的话。

下面三句,是我在阅读了3次这本书后,认为最值得深思的话,读懂了它们,就了解了自己和他人,就不会再因为人际关系而难受了。

原谅自己的不完美

所有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伤害。

心理学家荣格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

有多少人喜欢“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

对于自己好的方面,我们习惯性地视而不见;

而对于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却总是吹毛求疵。

我们应对世界的方式,往往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决定了。

对于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人来说,对自我的批判会更加强烈。

除了喜欢否定自己,还会有很强烈的不配得感,以至于根本不敢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书中的蛤蟆先生,是让人羡慕的富三代。

不仅如此,他本身也是个很优秀的人,他擅长表演和演讲,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大学就读于世界闻名的剑桥大学。

可因为父亲对他过于严厉,母亲又过于懦弱,导致他的童年生活过得很不开心,并且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父亲去世后,蛤蟆就继承了蛤蟆庄园,也有了让人羡慕的社会角色。

可他内心深处依然有很强烈的不配得感,他感受不到快乐,他讨厌自己的一切。

庆幸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蛤蟆慢慢明白:

他过去的言行,不管好坏,都是在童年经历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那是他在那个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并不能以此证明他是个糟糕的人。

明白自己行为的来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很多人都需要修炼的课程。

与其纠结童年或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不幸,不如放下怨念,坦然地去接受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理解他人的愤怒情绪

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有人说,抑郁的人都是善良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向内攻击,不会去伤害他人。

蛤蟆先生之所以抑郁,就是因为他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从来不向任何人表达自己的愤怒。

即使在獾上门“命令”他放弃他热爱的校董一职时,蛤蟆也只敢在心里气到抓狂,在獾面前却一点怒气也不敢表达。

甚至,在冷静下来后,他还觉得獾说得对,自己也许真的该把校董的位置让给獾。

在蛤蟆心里,他像惧怕父亲一样惧怕獾。

在蛤蟆的成长经历中,父亲经常对着他发火,这让他慢慢觉得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人。

只要别人对他发火,他就会主动去道歉,用讨好的方式让对方停止对他的责备。

直到苍鹭告诉他,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愤怒,其实是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

父亲这所以总是对他发火,是因为父亲一直都活在祖父的影响中,并且总想证明自己可以像家庭祖父一样厉害。

可不管他怎么努力,他也不能像祖父那样德高望重,因为他们家的一切,都是祖父打拼下来的,想要超越这个,太难了!

因此,蛤蟆的父亲时常处在一种挫败感中,而这便成了他指责蛤蟆的原因。

生活中, 我们经常因为他人表达愤怒而影响自己的心情,要么跟对方据理力争,要么觉得吵不赢对方,产生严重内耗。

但如果能明白他人之所以愤怒,那是他人需要发泄情绪,跟我们的表现不同,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在见苍鹭之前,蛤蟆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哭。

在他的认知里,哭是不允许的事情。

所以,当他终于忍不住在苍鹭面前嚎啕大哭,而苍鹭表现出全然的接纳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

在苍鹭的陪伴下,他慢慢去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着去接纳它们,慢慢地,蛤蟆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内耗的状况有了很明显的好转。

和蛤蟆一样,很多人在成长经历中都被告知不许哭,哪怕心里再难受,也只能自己默默憋着。

可这样的压抑不仅不会让情绪消失,反而会成为一种自我攻击,最终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其实,情绪就跟我们的四肢一样,与我们是一体的,它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刻意压抑就不存在。

此外,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有区别的只是我们自己如何去看它。

如果我们相信每一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学着去觉察它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我们就不会再那么惧怕某种情绪,改变也会慢慢发生。

就像心理治疗师、作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所说:“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第二步就是接纳!”

快乐,从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

写在最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中,人物角色只有5个,分别是蛤蟆、河鼠、鼹鼠、獾,以及心理咨询师苍鹭。

但在他们身上,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情绪、关于人际关系、关于原生家庭、关于自我成长。

而在蛤蟆接受的10次心理咨询中,我们又能看到很多日常中面临的困惑。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它被称为必读的心理自助书籍。

内容通俗易懂,三年级以下的小朋友读起来也不会觉得有压力。

但书中所包含的内容,却能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有所感悟,甚至发生改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