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辨海洋之旅——《1899》
今天聊聊德剧/美剧《1899》。
片名1899 (2022),别名飘洋1899。
《1899》由《黑暗》原班人马打造,再次呈现了一部扣人心弦的剧集。与《黑暗》一样,本剧同样弥漫着浓厚的谜团气息,让人不断猜测和探寻。可以说,《1899》是《黑暗》在精神上的续篇,尽管两者在情节上并无联系,只是那种悬疑感一脉相承。
本剧中,每个人都有秘密,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事情往往并非观众所见的那样简单。这种层层剥茧、逐步揭示真相的过程,正是《1899》的魅力所在。
回想起《黑暗》那复杂交错的时间线,观众需要精心绘制流程图,才能理清其中的脉络。而《1899》则选择了更为温和的方式,不再纠缠于复杂的时间流转,而是深入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
《黑暗》是一部以时间旅行为核心元素的惊悚片,《1899》则有所不同,在前作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它的叙事风格让人想起《黑暗》,融入了刺激、神秘等多种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本剧以1899年为背景,一艘名为刻耳柏洛斯(Cerberus)的邮轮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满载移民,驶向美国纽约市。这群人,各自背负着不同的故事,逃离过往的阴影,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船上的乘客们个性鲜明,各有特色,仿佛是从不同世界汇聚而来的奇异族群。
在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秘密,他们都在逃避自己的过去。那些或沉重或痛苦的往事,迫使他们选择远离故土,踏上这艘驶向未来的轮船。
然而,他们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刻耳柏洛斯号接收到失踪已四个月的姊妹船普罗米修斯号发出的神秘信号时,整个轮船陷入了紧张与期待的气氛中。
乘客们纷纷猜测,那艘在茫茫大海中失踪已久的船只上,还可能有幸存者吗?
《1899》分为八集,每一集都以某个主要角色的背景故事为引子,这种叙事风格不禁让人联想到经典之作《迷失》。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世界,随着主角的足迹,逐步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令人遗憾的是Netflix已经宣布取消该剧系列,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再看到第二季的到来了。
《1899》的创作者们曾公开谈论过他们的创作初衷,他们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一个跨越三季的宏大叙事。尽管该剧上线时收视率很不错,Netflix最终还是决定砍掉这部剧。
在制作人的声明中,他们坦言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这一消息。他们原本希望像《暗黑》一样,用第二季和第三季来完整呈现这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旅程。然而,现在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对于观众来说,《黑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整的三季叙事。
如果《1899》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三季作品,但最终只能完成一季,那么其评价自然会受到影响。观众对于故事完整性的期待并未得到满足,这也导致了对于该剧的负面评价。
从《1899》第一季的结尾来看,其设定确实令人感到不够满意。解开谜团的过程并未以令人兴奋的方式逐步展开,而是以一种较为粗鲁的方式强加给观众,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让观众感到失望。就像国产恐怖片的结局归咎于做梦或者神经错乱一样,评价自然就好不了。
如果未来有机会让《1899》复活,并以三季的形式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么其评价或许会有所改观。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假设,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个剧集所采取的讲故事技巧类似《黑暗》,并未遵循每集解决一个难题的常规模式。
《1899》并未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拼图画面,反而在每一集的展开中,抛出了更多关于“如何”和“为什么”的谜题,如“这一切是从何时开始的?”“这些事件的源头究竟在哪里?”等问题。这无疑是一部需要观众做笔记的电视剧。
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系列仿佛陷入了一个由阴谋、猜忌、恐惧和窃窃私语编织的螺旋式剧情。角色们各自的闪回片段,就像散落的拼图碎片,他们互相“碰撞”,试图拼凑出这个可能让他们深陷其中,甚至面临消失命运的谜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可能成为解锁谜团的关键线索。
《1899》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场关于现实本质与存在意义的深度思辨。
它将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柏拉图洞穴寓言的隐喻、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以及乔治·伯克利的主观唯心主义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叙事空间。
在这部作品中,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实验的迷宫,每一集都如同一个哲学命题,引导观众去探寻现实与虚拟、存在与感知之间的微妙关系。
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提醒我们,人的存在是一种孤独的、无法逃避的现实,而柏拉图洞穴寓言则让我们思考真实与幻象之间的界限。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只是一个由符号和表象构成的幻象?乔治·伯克利的主观唯心主义则更进一步地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固有认知,独立于心灵的现实观念是不连贯的,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实际上取决于人类心灵的构建。
《1899》无疑是一部很具有闪光点的剧集,不仅仅是其深邃的内涵,更是那哥特式风格的阴郁与破旧背景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
巨大的邮轮仿佛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巴别塔,汇聚了来自各地的旅人,德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中国人、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渴望逃离自己国籍、寻求新生活的人。
船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他们的命运在海上交织、碰撞,产生出无尽的火花。
《1899》的初始情节很像《异形》(1979)。
开场都是,一艘邮轮在深海航行时意外接收到求救信号,尽管船员们对此举持有异议,但船只的航向仍因这一神秘信号而发生了改变。
接触后,一个未知的实体潜入邮轮,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导致船上多数乘客丧生。两部作品都以一个强大的女性主角为核心人物,她们成为了故事的灵魂与支柱。此外,消失的邮轮名字与《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2012)中的同名邮轮相呼应。
故事中有趣的部分是多国角色的设定。这些角色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操持着母语,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气息。
这种设定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更深入地探讨了语言差异如何对故事情节产生深远影响。想象一下,在邮轮这个封闭而又充满未知的空间里,不同国籍的乘客们用各自的语言交流,既带来了沟通的障碍,也催生了误解与碰撞。语言障碍是难以避免的。这种障碍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沟通能力,更锻炼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智慧与耐心。
主角的船名是刻耳柏洛斯(Cerberus)。
刻耳柏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三头狗,守护着冥界的大门。一般被认为是哈迪斯的宠物,负责阻止亡灵逃脱。这个形象常被用来比喻守卫重要资源或领域的安全系统或警卫。
另一艘幽灵船普罗米修斯号以希腊泰坦的名字命名。
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斯山偷走了火并将其交给了人类,赋予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更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与可能。普罗米修斯因此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之一。同时,普罗米修斯的无私举动而触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他被束缚在冰冷的岩石上,日复一日地承受着一只大鹰的啄食之苦,直到赫拉女神解救了。
本剧的拍摄方式很新颖,颠覆了传统影视制作的常规,极少进行外景拍摄,而是选择在德国最大的VR工作室Babelsberg Studios中,使用了由Framestore专有的虚幻镜头引擎(F.U.S.E.)驱动的定制L.E.D.虚拟体积舞台,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世界。
舞台配备了一个旋转地板,使得整个布景能够在虚拟体积内自由移动,从而实现了多角度的拍摄需求,无需频繁移动和重新设置摄像机。在拍摄的第一天,银幕上那栩栩如生的海洋景象便让部分演员甚至产生了晕船的感觉。
延续《黑暗》风格,
结局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