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闲来无事,叫上朋友去了茶馆,拿出两包各不到2克的中药,一包是独活,一包是蒲公英,以药代茶,品茗之。
煎煮的方法也颇讲究,一包药只煎煮2分钟,以药味清淡为佳,然后温服,每次喝50-100毫升左右。
目的是什么?是去感受极小剂量中药给人的体感。
独活,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气味雄烈,芳香四溢,能宣通百脉,调和经脉,传统上认为它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
才品须臾,后背便开始出现强烈热感,几分钟,胸椎两侧就全是汗水了。
喝完独活,又品尝了极小剂量的蒲公英,此药味苦,甘,性寒,归肝肾经,既能泻火,又不损土,传统上认为它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喝完后感觉有清气从下腹上行,至鸠尾穴后,力渐弱。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发现有些时候,治病利用的是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性,取的是宏观的“气”和“味”,少即2克,3克,多则8克,9克,即有画龙点睛,四两拨千斤之效。
比如4月份一位患者来诊,42岁,主诉慢性前列腺炎,方中便妙用了蒲公英。
刻诊如下:
尿频、尿急,尿痛;
尿分叉,余沥不尽;
少腹、会阴、阴囊坠痛,阴囊潮湿。
患者的情况综合辩证为湿热瘀结,脾肾亏虚,其根在肾,其变在脾,湿热蕴藉,瘀血横生。
治宜补脾益肾,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这就用到了蒲公英,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既能泻火,又不损脾土,能引气血从下走上,这里我用的是质地比较干燥的蒲公英,用量是8g,若是新鲜的蒲公英,用量就可以再大一些。
蒲公英再来搭配一味味甘性寒之金银花,合用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清热利湿的步骤走过之后,接下来就是补益脾肾,我用白术健脾燥湿,复脾运,利尿除湿邪;菟丝子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强壮效果。
然后是活血化瘀,用丹参苦寒降泄,清心热除心烦化瘀通络,通则不痛;最后利尿通淋,用瞿麦通心经而破血,利小肠而导热;萹蓄清膀胱湿热,利水通淋。
诸药配伍,标本兼顾,虚实共济,患者初诊予7剂,效果便出乎意料地好,调方2次,进退20余剂,此例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所以很多人说中药剂量越大越好,动不动就几十克的量,这可能是囿于“成分论”之说,认为有效的成分越多越纯,效果越好,事实上也不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