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欧洲车企,似乎进入到了一个身份转换期。
近日,中汽协发布的8月份及前8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前8月销量达到1876.6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021.3万辆,同比增长20.4%,销量占有率达到63.2%。对比之下,德系销量占有率从2020年以来连续下滑,前8月仅为15.4%。
一方面,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销量进一步收紧,另一方面,多数跨国车企市值在7月份后相继踩下“急刹车”。一份汽车市值研究统计显示,90%的跨国车企7月市值出现下滑,大多集中在10%左右,其中Stellantis 下滑幅度最大,达到17.2%。
不能说欧洲车企在华销量占比减缓和车企市值变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将目光放置到2024年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正在严重影响着欧洲车企的销量情况,甚至改变了其整体发展局势。
1
欧洲车企业绩下滑“调速”
回顾2024上半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处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尤其在去年的市场基调下,今年已到达竞争的“顶峰”。在通缩式价格混战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再到卷销量,如火如荼的发展中,跨国车企成为最大“受害者”。
由于市场需求放缓、“价格战”激烈,叠加通货膨胀等因素,大众集团、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多家车企上半年在华销量出现下滑。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为37.59万辆,同比下降4.2%;奔驰销量35.26万辆,同比下降6.5%;奥迪销量32.04万辆,同比微降1.9%。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在中国市场“失速”加重,跨国车企现在已开始陆续下调今年的利润等目标。
近日,宝马集团对2024财年业绩指引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具体调整主要包括:与上年相比,交付量略有下降(此前为略有增加);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将在6%至7%之间(此前为8%至10%);资本使用回报率(RoCE)在11%到13%之间(此前为15%到20%)。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大众集团也将全年营业利润率预期下调至“6.5%到7%”,全年营收增长预期为5%。而在整个上半年中,大众集团的税前利润已同比下降11.4%;营业利润率降至6.3%,低于去年同期的7.3%。其中核心大众品牌的营业利润率降至5%。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同样采取了类似的举措。在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中,奔驰的营收、息税前利润同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降低的业绩数据中,奔驰集团预计今年的调整后销售回报率将在10%-11%之间,低于之前的目标范围10%-12%。
沃尔沃汽车近日也将今年的营业利润率(剔除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预期从“8%以上”降至“7%-8%”,而在进行业绩目标调整的前一天,沃尔沃汽车刚刚放弃了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的目标。
2
中国为“因”,欧洲为“果”
从一众欧洲车企的表现来看,其业绩指标数据全部呈现下滑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而最根本的莫过于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欧洲车企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
今年7月初时,虽然BBA纷纷宣布将全面退出“价格战”,以品质和服务重新树立豪华车市场的标杆。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策略调整是豪华汽车品牌试图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维护品牌形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之后能否真正作用到消费市场中,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还需时间检验。
要知道,当前大多数跨国车企的最大市场之一是中国,然而受中国汽车品牌和新能源品牌的崛起,使得跨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导致跨国车企的销量成绩每况愈下,加上部分售价也有所下调,收益也相应降低。
除了中国市场环境方面的因素外,当前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在海外建厂进行全方位布局,这一度给跨国车企在当地市场的电动化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
如大众汽车集团 CEO 奥博穆近日在执行关停德国本土工厂时所说,经济环境变得更为艰难,新竞争者正进入欧洲市场。作为制造业基地,德国的竞争力正在进一步落后,大众必须果断行动。
因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受到重创的不止是欧洲的汽车企业,数据显示,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其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在7月份同比下降36.8%,整个上半年电动汽车新注册量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5.8%下滑至12.5%。在一系列下滑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欧洲等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波动。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在国外市场的性价比远超当地品牌,且技术更为先进,配置更为丰富,从中国到全球,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全球领先位置,即便未来会面临高关税,但也占有较大优势,欧洲车企需要保持谨慎态度。
3
“逆风”之下,皆为勇夫
有经济学家指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车企必须考虑到日益严峻的全球贸易关系、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加速、供应链问题和芯片短缺等情况,这都将在很大程度影响欧洲车企在中国以及全球的发展形势。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欧洲车企不断遭遇“逆风”,这时就需要它们及时应对并避免局势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这个层面出发审视跨国车企调整战略目标,这既是对未来的一种合理预期,也是在资本市场给投资者进行心理预防。可回过头来说,无论是区域市场原因,还是电动化的趋势变化,车企要做的就是通过调整自身战略、夯实产品实力,在中国市场实现维稳发展。
面对中国的挑战,宝马集团首先强调,未来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快本土化研发布局,特别加强电动化和数字化研发等方面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宝马集团将于2028年推出量产氢燃料电池车,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率先在高端乘用车领域发布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此外,大众集团表示不再一味追求激进电气化,而是在推进电动化的同时不放弃燃油车市场;奔驰在中国保持谨慎态度,近日已官宣拟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与电动化进程;沃尔沃汽车则坚定不移地推动电气化转型和投资纯电动车型……
当然,也有汽车行业专家认为,尽管德国车企在电动化方面暂时放缓步伐,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逐渐成熟,这些车企可能在未来重新加码投资电动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找到新切入点。
在下半年的角逐中,跨国车企面临的形势会更加复杂,而这不是一家车企的事,也不是一个市场的事,而是全球汽车需要共同面对且一起解决的事情。该过程中,跨国车企需要时刻根据中国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及时作出适应性战略调整和目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