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史之十国简史

文博谈文化 2024-06-19 18:38:45

唐天祐四年四月甲子(907.6.1),朱温建梁代唐,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历来被视为中古中国的一段乱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权多,占着几个州就能称王称霸。现代京剧《沙家浜》里,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而阿庆嫂照样叫人家“胡司令”——这,恐怕就是五代十国的真实写照了。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和十国,占据中原地区的五代,历史脉络比较清晰,基本上是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而十国就比较杂乱,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强。

十国,包括位于南方的杨吴、南唐、吴越、马楚、闽国、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和位于北方的北汉。在十国中,唯一有直接继承关系的便是杨吴与南唐,当然,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也会发现其他各国之间的内在联系。接下来,咱们便以相互关联程度为线索,来看看十国的基本情况吧。

五代长兴元年(930,闽国尚未称帝改元),小方冠鬼面俑,福州新店刘华墓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一、杨吴(907.6.1—937.11.9)二、南唐(937.11.10—976.1.1)

杨吴(主要地域有江苏中北部、安徽、江西,后南唐包括湖南、湖北、福建部分区域),由白手起家的杨行密(852-905)建立。唐昭宗乾宁四年(897),杨行密在清口之战中大败朱温,五代十国前期的基本形势就此确立。但杨行密的英雄气概,半点没有遗传给子孙,在他死后,杨吴的实际控制权很快就落入了权臣之手,直到最终为南唐取代。

杨吴于唐天祐十六年四月戊戌朔(919.5.3)建国,改年号(此前一直奉已经不存在的唐之正朔),后历二帝、18.5年,于杨吴天祚三年十月甲申(937.11.10)禅位于南唐烈祖李昇。

南唐政权直接继承自杨吴,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文臣武将,都是现成的。

在十国中,南唐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不仅公然叫板中原王朝,还主动出兵,攻灭了十国中的两国(马楚、闽国)。如此强悍的南唐,自然会收小弟,在五代十国中期,有人便曾奉南唐为正朔,用南唐年号(如南平、马楚、漳泉独立诸侯)。只可惜,烈祖李昇(889-943)之后的两代国君缺少才略,在中原王朝的步步紧逼之下,最终去帝号,小弟们也纷纷作鸟兽散。

值得一提的是,南唐的文化艺术在10世纪中叶独领风骚,第二代国君元宗李璟、第三代国君后主李煜,都是文艺达人,流传至今的《南唐二主词》也是他们父子文学才华的记录。只不过,李煜最后因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而为宋太宗所忌,也算是南唐与五代的悲歌。

南唐,李璟顺陵•光穆皇后琉璃谥宝,南京博物院藏

三、马楚(907.6.1—951.11.17)四、闽国(907.6.1—945.10.2)

马楚(主要包括湖南全境及广东、广西、贵州各一部)与闽国(主要是今天的福建)有很多相似处,比如:

马楚建立者马殷,闽国建立者王潮、王审知,都是中原人士,转战流徙千里而在异乡建立政权,马氏成为“新湖南人”,王氏成为“新福建人”;两国建立后,主客、地域对立十分显著(马楚主要是潭、朗对立,闽国主要为建、福对立),后来的亡国都与此有关;两国均为南唐所灭;两国被灭后,本土势力旋即驱逐南唐占领军,以部分领土建立起独立政权(后马楚有王逵、周行逢政权,后闽国则有留从效、陈洪进漳泉政权)。

除了这些共同点,两国对当地的开发与经营,都值得瞩目。闽地繁荣始于唐代,至王审知而大治,后泉州因留从效的经营得有“刺桐城”的美名;湖南在唐代中期以后亦有较大发展,而马希范治楚时与彭氏订立溪州铜柱,千载以下一直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和谐共处的范本。两国对后世福建、湖南两省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

五、吴越(907.6.1—978.6.8)六、南汉(917.9.5—971.3.22)

吴越(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后期囊括福建北部)与南汉(主要是广东、广西),基本上是土著政权,即,创建者都是本地人:吴越国钱镠是地道的浙江人;南汉刘谦、刘隐、刘䶮父子,在发迹前,祖辈即因经商而长期往来于闽粤两地,绝非异乡人。从这个角度说,吴越、南汉都具有更强烈的“保境安民”的倾向,毕竟,对统治者来说,这是自己家乡。

此外,两国的海外贸易都很繁荣。吴越国的明州、南汉的广州,始终是海上丝绸之路重镇,而这种向外的拓展,多少和周边政权在军事政治上的制约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两国也有明显不同之处。吴越出于自身安全的考量,始终奉中原王朝为大哥;南汉则因为远离中原,始终自力更生,顺便自己做主。南汉刘䶮立国之初,定国号为越(不久即改为汉),或许是受到秦汉时期南越国的影响,想向前辈南越武王赵陀学习,制霸岭南。

值得一提的是,吴越与南汉,虽然最终并入北宋的过程不同(吴越为主动纳土,南汉为北宋所攻灭),但在十国末代国君中,两国国君的结局是最好的。南汉刘鋹一如其前辈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平安喜乐以终天年;吴越钱俶则被当作忠顺的典型,一直到清朝还被统治者褒扬……

南汉,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碑拓片,2003年南汉康陵出土,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藏

七、前蜀(907.6.1—925.12.15)

五代十国前期,杨吴与前蜀(主要占据川渝地区,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无疑是实力最强的两国,这两国相比,前蜀在文化艺术上要更胜一筹。

黄巢起义的高潮阶段,起义军一举攻占唐王朝首都长安,唐僖宗被迫“幸蜀”。此后数年,成都成为事实上的权力中枢,天下四方的物资、人才纷纷汇聚蜀中——而这,成了前蜀建国的基础。

在十国中,前蜀的年号与改元是最规范的,所有新年号均在正月初一开始使用,而改元的诏命也会在前一年提前发布,相对而言,前蜀也是五代中前期内部最稳定的诸侯国之一。只可惜,前蜀只历二帝,便为后唐所灭,成为十国中第一个退场的诸侯。

八、南平(907.6.20—963.3.9)九、后蜀(934.3.16—965.2.16)

南平(又称荆南,占有湖北西南部)在十国中实力最弱,也不存在一以贯之的核心政策,奉行的原则不外乎“有奶便是娘”。南唐势力强盛时,就奉南唐为大哥,待南唐势力衰退,果断重回中原王朝的怀抱。

后蜀(统治区域与前蜀接近)基本和南汉一样,在自己的地盘上过着与世无争的小日子,即使有机会,也没有进取中原的野心。第二代后蜀国君孟昶,其所用广政年号,长达二十八年,是唐玄宗开元至宋高宗绍兴之间,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后蜀境内政治的稳定。

南平与后蜀有一大相似之处,即,创建者最初都是因为朝廷任命而从他处调任的军政长官。南平创建者高季兴,为后梁太祖朱温赏识,担任荆南节度使;后蜀创建者孟知祥,则是在后唐攻灭前蜀之后,由后唐庄宗任命的西川节度使。高、孟二人,在节度使任上,抓住天下局势变化的机会,据一方而独立,生动地诠释了:五代十国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晚唐藩镇割据的延续。

地理上,南平、后蜀、(后)马楚相接,北宋建立后,最先将矛头指向这三家,从而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

十、北汉(951.2.24—979.6.2)

北汉(主要占据今山西地区)有几个唯一:十国中唯一位于北方的政权,唯一与五代有直接关联的诸侯,唯一借助十国以外的力量(契丹)与中原王朝抗衡的诸侯,唯一非汉族政权。

北汉可以视作五代后汉王朝的延续,后汉被后周取代后,北汉政权立马在太原建立。立国之时,五代十国已经进入后半段,而现实的地缘政治格局,让北汉最终选择投靠契丹,成为十国之中的异类。当然,北汉的外交政策,其实并非汉族与游牧民族的联合,因为北汉与后汉统治者并非汉族,而是来自沙陀突厥族。

自从后晋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之后,后代多将此事与契丹视为北宋积弱的重要原因,而投靠契丹的北汉,自然不会有太好的风评。不过,北汉与契丹的合作,既是现实的政治策略,也可以看作是后晋以来沙陀突厥族与契丹族联合政策的延续。而契丹的实力,也让北汉在风雨飘摇中撑到了北宋太宗时期,成为十国中坚持到最后的诸侯。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甲申(979.6.3),北汉降宋,五代十国最终画上句号,中国历史的主线也转向宋辽之间的对抗……

十国与地域、中原王朝对照简表

以上内容为本文作者据史料整理,公历年月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换算。主要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吴越备史》《南唐书(两种)》《九国志》《宋史》《资治通鉴》《中国历代年号考》。其他资料从略。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