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安全观与管理【上】外交政策

幼萱解析 2024-10-27 14:35:05

近年来,中国将国家安全视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对中国利益的内部和外部威胁的影响。已经将国家安全确定为包括传统和非传统的国内外威胁;外部影响对内部稳定性的交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此外,国内已采取措施界定国家安全概念;提高中国军队和国家机关之间制定和协调国家安全政策的能力;提高国内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这些努力旨在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担忧,即中国传统的组织体系有能力应对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使命和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框架。这一概念的前提是“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目的,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根,国家利益优先是国家安全准则。”中国认为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中相辅相成的方面。

标准因为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必须为中国人民和国家服务。同样,从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角度,阐述了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反映了确定性中国的民族复兴。将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对国家安全管理的标准:其“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中国这一概念还将发展和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相互支持的方面,其中“安全保障发展,发展是安全的目标”。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为了改善国家安全事务的协调,中国2013年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提供建议,据学者称,该机构负责监督内部国家安全问题的协调,并管理危机。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秉承对国家安全的广泛理念,其职权范围涵盖国内外国家安全事务。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使命、法律编纂、国家安全定义的扩展和强有力的领导表明,中国国家安全委可能会继续发展壮大。

到2015年,中国通过了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大纲。媒体指出,该战略旨在在中央指导下,统一各部门。多年来,国家安全战略,涵盖了各种问题,包括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技术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物安全。国家安全法。随着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和党对国家安全战略的通过,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该法概括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广泛的问题,建立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律框架,同时加强了中央的正式作用。近年来,全国人大还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旨在解决更具体的国家安全问题,包括反间谍(2014年)、反恐(2015年)、网络安全组织(2016)、情报(2017)和密码学(2019)。

虽然这些法律解决了更具体的国家安全问题,但它们的范围和权限仍然很广。为了提高公众对党的国家安全理念的认识,强调国家安全是一项公民责任,2015年《国家安全法》规定国家安全教育日。2015年《国家安全法》还规定,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其行政区域内负责国家安全工作,这表明了党希望其国家安全理念渗透到党国的广度和深度。这导致了在党的省级层面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每个组织都由该省党委书记领导。

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旨在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以支持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

►2019年,中国认识到其武装力量应在外交政策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突显出赋予其军事力量的日益全球化的特征。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外交政策努力的驱动力,并利用其国内成功和外国援助的叙事。外交活动继续寻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中国已经接受了一个新的外交框架,称之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该框架以确定的外交政策方向为指导,并这一框架旨在通过实现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改善中国重大国内和国际政策的协调、改革国际秩序的各个方面、坚持捍卫国家安全,推进民族复兴战略中国的重大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外交的基础。自在2012年十八大后,更加重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特征是“展现出极其光明的前景”和“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重要的是,中国的理论塑造了其外交理念和原则的特定背景。

据称,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旨在根据中国关于国家互动的原则,这一目标对于中国外交政策如何支持其实现民族复兴的更广泛战略至关重要。从角度来看,建立这个是必要的根据原则,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国民族复兴创造外部安全和经济条件。中国认识到,它不能孤立地实现其目标,并寻求“所有最后,中国承认,国际秩序的某些方面与其目标不符。中国的外交框架试图通过促进变革来纠正这一点中国对国际秩序源于其国家战略目标和治理体系。中国并不将其努力简单地视为对现状的机会主义挑战或重大挑战偏离过去。相反,正在按照其长期以来的愿望采取行动,重新设计国际秩序的架构,以支持中国的民族复兴,这些努力与不断增长的资源和机会相结合它认为,

这些理念和原则对于营造一个支持中国民族复兴的外部环境至关重要。中国的外交政策框架包括努力促进和加快权力分配的转型,修订国家间关系的原则,以及改革全球治理结构。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中国描述了中国如何根据四类行为体(大国、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来区分其目标和关系。其中中国认为,建立一个新的关系框架对于构建大国之间的“稳定平衡发展”是必要的,这本质上是一个多极体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国关系正在经历“第一轮互动调整” 根据正义和利益观,加强两国关系,在海上和陆地边界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强调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工作,将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纳入其一一带一路倡议。这可能是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获得发展中国家支持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个宗旨是建设“新型”全方位关系和双边伙伴关系在国家之间。中国希望其相互尊重、合作和互利的理念为这些“新型”关系提供基础。将中国的“新型”关系描述为遵循“大国关系”新路径的战略伙伴关系伙伴关系表明,两国关系符合标准,值得更高水平的双边合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外交支持,中国还希望建立其所谓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为了形成一个全球“朋友圈”,中国将巴基斯坦列为其唯一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将俄罗斯列为唯一的“具有协调关系的全面战略伙伴” 巴西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保持“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