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夏季以来,希特勒多次向苏联人发出“信号”,欢迎苏联派全权代表团到柏林,就“和平发展苏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友好商谈”。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的苏联政府,予以积极回应,同意了德国人的建议。
1940年11月13日清晨,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抵达德国首都柏林。
莫洛托夫(图像)
用过早餐后,在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等人的陪同下,苏联代表团前往帝国办公大楼,会晤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双方的首次会谈,以希特勒的长段独白开始。他像进入角色的演员那样,一句一句讲得清楚流畅。过程中时有停顿,以方便翻译人员的工作。
希特勒告诉苏联人,英国已被击溃,其最后投降只是个时间问题。德国已经控制了整个西欧,与意大利在非洲的联合作战也非常顺利。英国人败退非洲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因此,希特勒认为,世界已经到了“重新安排”的时候了。比如,英国覆灭后留下的“无人监管的遗产”(英国本国及其殖民地等),需要好好地处理。同时,他向苏联人表明:德、意、日三国已经交换了有关意见,现在很想听听苏联政府的想法。
莫洛托夫没有理会希特勒所说的德国人拥有的大好的“战时局面”,也没有触及“未来世界”的话题,而是就一些更加具体、实际的问题“请教”希特勒:德国军事代表团去罗马尼亚干什么?德国出兵芬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事先不同苏联政府商量就那么做?
面对莫洛托夫“质询”的希特勒(图像)
这些问题,像一瓢凉水浇到希特勒头上,令他无法掩盖他那不知所措的神色。因为,苏德于1939年缔结的“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凡涉及任何一方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进行协商。
自知理亏的希特勒急忙解释说,德国军事代表团前往罗马尼亚,是应安东尼斯库政府的邀请,去训练罗马尼亚军队的。至于芬兰,德军没有在那儿驻扎的想法,只是打算取道这个国家开往挪威。
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能使苏联代表团感到满意。
莫洛托夫说,苏联政府掌握的情况是:在芬兰南部沿岸地区登陆的德军,并没有再往任何别的地方,似乎要长久驻扎在那里。在罗马尼亚的,不仅仅是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还有一批批不断进驻的德国军队。
摆明情况后,莫洛托夫又强调说:“德军的这一系列行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不安,请德国政府给予明确、合理的解释!”
希特勒听了,先是借口说不知道,变相否认。接着,他继续阐述他那“瓜分世界”的荒诞计划。苏联代表则坚持谈论涉及苏联及其他欧洲独立国家的安全问题。
畅谈“瓜分世界”的希特勒(图像)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后,有些不耐烦的希特勒武断地建议明天再谈。
接下来的第二天的会谈,双方还是在“各自为政”地讲述自己热衷或关切的问题。
莫洛托夫根据莫斯科的最新指示,彻底拒绝了希特勒企图把苏联拉入瓜分“英国遗产”问题的争论。而且,他一再要求德国政府:对有关欧洲安全、直接涉及苏联利益的问题,作出真实说明。
此次会谈,持续了约三小时之久。期间,希特勒仍极力避免正面回答苏联人的问题,根本不谈苏联的合法权益以及欧洲的和平问题。
最终,会谈在苏联代表的接连质问中、希特勒的“强力压制恼怒”中结束。
之前异常期盼、高度重视苏德“柏林会谈”的希特勒,为什么在会谈开始后有这样的态度?
苏德战争爆发,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后,苏联人才真正明白:当时,希特勒玩了个两面派把戏!
实际上,苏德双方决定举行“柏林会谈”前,希特勒就有了进攻苏联的决定,并已经开始做着实际性准备。
当希特勒向苏联发动进攻的时候,芬兰北部已经集结了四个德国师和两个芬兰师的兵力,其任务是占领摩尔曼斯克。
进驻芬兰的德军(图像)
芬兰南部,从乌鲁湖一带到芬兰湾沿岸,驻扎着芬兰的卡累利阿军团和东南军团的15个步兵师(其中有一个德国师)、两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这些部队将向列宁格勒和斯维里河移动,配合德国北方集团军夺取列宁格勒。
希特勒倡导的这次“柏林会谈”,不过是在制造“和平假象”,在转移苏联人的视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战争准备时间而已。
通过纳粹德国政府留存的“二战”时的秘密档案,以及一些纳粹高级官员的日记、纽伦堡审讯德国战犯的文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
根据德国陆军司令哈塞尔将军1939年10月18日的日记可知,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秋)两个月之后,希特勒在向德国武装力量指挥部发布命令时说:要把波兰的德国占领区当作“德国未来作战行动的桥头堡”。其中所说的“未来作战行动”,指的就是对苏作战。
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在部署其西部新的作战行动(主要指对英国的作战)时,也涉及到了对苏联作战问题。他说:“只要我们在西部腾出手来,我们就能进攻苏联。”
正在发布命令的希特勒(剧照)
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的日记可以证实这一点:“还在进军西方的时候,希特勒已原则上作出决定……1941年春进攻苏联。”
1940年7月29日,在一次武装力量指挥部代表会议上,希特勒说,“准备于1941年春季对苏联发起进攻”。这时,他已倾向于在彻底击溃英国之前就对苏联发动战争。
1940年7月31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官邸会见军队代表时,决定延期登陆英伦三岛,并强调指出:“英国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落,那么对美国的希望也会落空。
因为俄国的失败将会大大改变日本在东亚的作用。一旦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希望也就破灭了。”故而,“击败俄国越快越好”。
这样,“英国所面临的威胁消失了”,战争的阴影越来越多地集聚在苏联上空。
1940年11月12日,即苏联政府代表团赴德国参加“柏林会谈”前夕,希特勒发布了第18号秘密指令。
他在指令中说:“为了摸清苏联近期立场的政治谈判正在开始。不管谈判的结果如何,都必须继续进行以前规定的东进的一切准备。待我批准行动计划纲要之后,对此将作出进一步指示。”
12月5日,希特勒与陆军总指挥勃劳希契元帅和哈尔德将军等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商讨后,批准了进攻苏联的、代号为“奥托方案”的行动计划。
军事会议上的德军将帅们(剧照)
12月18日,希特勒签发了代号由“奥托方案”更换为“巴巴罗萨计划”的、进攻苏联的军事行动命令。
该命令说:“德国武装力量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以前就以闪电战打败苏联。为此,我军必须动用它所握有的一切兵力,只留下那些使占领区免遭意外所必需的兵力。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结束。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可泄露这次进攻的准备情况。”
综上所述可知,希特勒之所以竭力主张举行苏德“柏林会谈”,是为了通过与苏联代表的谈判,迷惑苏联,甚至欲将其置于不利地位,从而便于自己从容准备进攻苏联的东欧桥头堡。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不过,在英雄的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法西斯蓄谋已久的野蛮侵略最终失败了,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主要参考文献:《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二战政要巨头密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