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写道:在困难时期吃煤充饥。网民怒怼,丑化国人你吃块试试

公孙利剑出鞘 2024-05-12 07:47:51

莫言曾在小说《蛙》里写道:“在困难时期,有人吃煤块进行充饥”,网民看到之后立即不淡定了,随即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能认真写吗?莫老师,你吃一块煤让大家看看。”

在莫言的作品《吃事三篇》里,他第四次描写到吃煤的“奇异”事件。相较之前的泛泛描写,莫言在这部作品中增加了许多吃煤的“细节”--

那天,没有机会参与“吃煤盛宴”的女生,现在也聚在一起跟着吃,她们一边在嘎嘣嘎嘣地小心咀嚼着,一边在口齿不利地小声嘟囔着:“王仁美吃得最欢。现在想起来她大概患有牙周炎,因为吃煤时她满嘴都是血。”《吃事三篇》中,莫言把女学生吃煤的奇事写得如此之“风淡云轻”,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莫言笔下的《蛙》,描写了一群社会底层群众,在逆境中不择手段﹑荒诞不羁的生活场景,这种入木三分的“大尺度”描写,揭露了人性在极端的环境下日渐扭曲的心理。

虽然有网民不断地质疑这种情景的真实性,但是莫言想要表达的是随着环境的裂变,必然导致人性的裂变,这种由内向外的巨大变化,足可以摧毁人性中所有高贵的自尊。

莫言也曾戏言:“吃煤是为了耍弄老师,谎称煤炭好吃,嘎嘣脆。将老师们冬天用于取暖烤火,生炉子的煤炭,给几个同学分着吃。”

莫言的同学张跃田反问他:“煤炭好吃吗?什么味道?”莫言故作深沉地点了点头,而后又讳莫如深地摇了摇头,张跃田大惑不解,于是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块漆黑的墨团,秀气地送进了嘴巴中。“我咬了一口,咽不下去,吐了。”张跃田捂着肚子一溜烟地往厕所跑去。

关于文学泰斗莫言曾多次描写吃煤的场景是否真实可信?翻阅历史文献,或许能够从中找到一些端倪-在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经济遭受重创的灾荒年代,人们在极限生存状态下,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存活下来,往往会饥不择食地选择一些难以下咽的草本植物进行充饥,例如野菜、树皮﹑柳条等。据相关资料记载,甚至有些地方的灾民,在无物可吃的绝望状态下,不得不尝试着吃下晦涩难咽的观音土……

2008年8月,某官媒报道了陕西省一位矿工因煤层塌方被困井下长达80多个小时,他靠着吃煤块艰难地维持着微弱的生命,最终被救援人员成功营救生还的一大奇迹。由此可见,人在极限的恶劣环境之下,为了能够存活下去,无所不用其极。

2019年12月,川煤集团13名矿工被困井下,这些陷入绝境的矿工用矿灯轮流进行照明,以防止身体被冻伤。他们吃煤泥,吃皮带,甚至喝自己的尿液,来获得活下去的一线生机。88个小时之后,处于崩溃边缘的被困矿工被成功地营救了出来。

由此可见,莫言所言的灾民吃煤一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和逻辑可循,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反复推敲,莫言的小说情节描述符合特别时期的实际情况。

莫言是否真的吃过煤块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呕心沥血所创作出来的一系列反映现实的作品,是否能够真实﹑客观地描述出那些特殊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纠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来,莫言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外交部发言人曾用正面的辞令,对他进行了公开的祝贺,各级社会团体也均对莫言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可见莫言确实是一名造诣深厚的文学泰斗。

宁与君子争高下,不与小人论短长。在当下喧嚣﹑躁动的社会,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媒体人,通过断章取义的无聊行为,蓄意地对某些事情夸大其词,就是为了博取眼球,冠冕堂皇地蹭流量,这样的行径违背了道义。

人间沧桑,岁月如江流。站在往事的潮头,我们不断地回望过去。虽然无法认知,更无法还原那段苦难岁月的万千艰辛,但我们必需要深切缅怀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国家一穷二白的严峻形式下,为了努力地建设好新中国,新家园,不惜奉献了一切的一切。

在这些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背后,纵横交错地布满了生活的无尽沧桑和坚韧,有关于莫言笔下的“吃煤”奇事,只不过是特殊时代的一个特殊烙印罢了。

3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