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尚于博:28岁跳楼自杀,留17字感人遗言,母亲做的事功德无量

霸苍笙客栈 2024-06-13 08:39:45

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事业也处于上升期,前途光明有加。

却因为病痛折磨从高楼纵身一跃而下,宝贵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8岁。

“我的死和他人没有关系,无需责怪任何人。”这是尚于博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则遗言。

那么他到底患了什么难以治愈的病需要他放弃大好前程,走上自杀的绝路呢?对此他的家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寂寞童年 梦想扎根

1983年,尚于博出生在湖北荆州一个普通家庭,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的父母原本是从事文艺工作,但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在尚于博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到了经济更发达的深圳打拼。

在深圳的日子虽然物质生活有了改善,但尚于博的父母时常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尚于博自小就表现得很是乖巧,从不需要别人过多的管教。

尚于博的父母在欣慰的同时,也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尚于博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讲话,而他的父母却把这当做是长大的表现,没有及时洞察孩子内心的变化。

转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尚于博没有什么玩伴可以交往。电视成了他唯一的陪伴和寄托,尤其是那些充满正义与热血的武侠剧,让孤单的他如痴如狂。他常常一个人模仿剧中人物的动作台词,曾一度幻想自己就是剧中的侠士。

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尚于博的童年缺少了应有的温暖与陪伴。他虽然勤恳乖巧、从不给父母添麻烦,但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却无人能懂。

读书时他也难以在同学中交到朋友,常常独自一人发呆,只有加入戏剧社才算是找到了些许归属感,在这里他遇上了同样热爱表演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高中时,尚于博担任了学校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角。虽然只是校园里的小小演出,但当时的掌声和喝彩,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关注和认可的喜悦。

从那时起,他对表演的梦想就越来越坚定了。他立志要走演艺这条道路,并且在高中的余下时间百分之百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想要去到理想的大学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追梦路上 事业腾飞

2001年,凭借670高分的优异成绩,尚于博如愿以偿考入了心仪已久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与张歆艺、牛萌萌等同窗。在校期间,尚于博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时刻谨记自己的表演梦想。

虽有不少广告商青睐他的出众外形相中他,但他都婉拒,专心于学业和舞台演出,只怕分心则让表演梦就此夭折。

大三时,尚于博被著名导演沈东看中,出演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枪手》,在片中饰演了男主角肖聪一角。虽然当时不太情愿接拍,但他依旧全力以赴投入角色。这部影片也让他在影视圈崭露头角,自此接到了不少导演抛来的影视剧的邀请。

但是尚于博却没有留恋于这个角色带来的红利当中,拍摄结束后就立马回到学校当中,继续马不停蹄地学习和打磨自己的演技。

很快时间来到了大四下学期,眼看着周围人都在为自己的下一阶段做打算,或签约或找工作。尚于博却把钱都投资在了话剧《长椅逸事》上面,一点都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这部话剧一经演出就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就连很多业内人士看完之后也是连连赞叹。而此时,尚于博已是校园里出类拔萃的表演人才,前景无量。

大学毕业后,尚于博本可直接进入话剧院打下自己的地盘。出人意料的是,他没有延续在校期间的规划,而是转入了影视圈。

2005年,尚于博出演了首部电视剧《陆军特战队》,在剧中饰演聂志远一角,凭借出色表现登上了更高的舞台。

此后几年,凭借清新阳光的外形和敬业的演技,尚于博的事业如日中天,红极一时。2009年,他在热播剧《杜拉拉升职记》中出演的李鸿明一角为其声名鹊起,成为家喻户晓的新生代小生。

在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命运却给了尚于博致命一击——他开始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28岁,本该前程似锦的他,却开始步履沉重。

抑郁症状 阴霾笼罩

2009年,尚于博首次提及自己出现了一些抑郁的症状:疲惫无力、焦虑失眠。起初,他并未在意这些小状况,以为只是工作太过劳累造成的。直到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他才不得不就医,被确诊为"抑郁症"。

尚于博并未被此吓到,而是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他每天坚持服药、锻炼,并写下快乐日记等,希望能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希望。

吃药和治疗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他也并没有放弃演员的职业生涯。对于他而言,只有沉浸在角色扮演当中,才会使他短暂地忘记自己的病情。

一度,他的病情好转,精神状态也有所改观,以至于亲朋好友都以为他已经完全康复了。

然而,抑郁症远没有那么容易被攻克。

因为抑郁吃药,他的身材也开始出现走形的情况。虽然尚于博从来不走偶像路线,但是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身材管理也是基本功,这件事无疑让他的心情备受打击。

为了拍好一个戏,尚于博常常把自己代入到角色当中。但因为他的共情能力太强,时常被角色的情绪、命运所感染影响。

在2011年,他接连出演了几部情感大剧,内心防线彻底被击垮。种种痛苦的役使下,抑郁症的症状又开始加重反复,他开始夜不能寐、神情恍惚。

纵身跳下 生命终结

2011年10月23日,母亲毛爱珍突然接到了尚于博的电话,语气有些颓丧。尚于博说最近有好多剧组找他拍戏,不知该去哪个,请母亲给出一些建议。

毛爱珍就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了帮助尚于博做了决定,并且在第二天,毛爱珍亲自将儿子送到了剧组,却不曾想,这竟然成了两人最后的一面。

10月25日,尚于博编辑好了简讯:"我的死和他人没有关系,无须责怪任何人。"紧接着,他独自一人走上了楼顶,开启了漫长的3个钟头徘徊。

似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他打开手机,把编辑好的短信按了发送键,然后从高楼楼顶跳下。

在那痛苦而漫长的3小时里,尚于博在回想什么?又在挣扎什么?他是否已下定决心远离人世?又或者一直在等待奇迹的出现?我们无从得知。直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一跃而下,结束了28年的宝贵生命。

母亲大爱 致力公益

失而复得,毛爱珍一度在悲痛中接近崩溃。她多次后悔,当初若能更多留意儿子的异常,或许就能阻止这场惨剧发生。尚于博曾亲口告诉母亲自己的病情已好转,这让她更加自责,觉得是自己的疏忽大意酿成了这样的惨剧。

但毛爱珍并没有止步于自责。一年后,她成立了国内首家关注抑郁症宣传的"尚善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家属。通过热线、科普读物等,基金会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贫困患者提供医疗补助。

直至今日,毛爱珍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事业。她以儿子的名义,为越来越多的人带去关爱与希望。"我要做抑郁症的普及宣传,少一些父母承受我的痛苦,少一些人承受这种病的折磨",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直到今日,尚于博的离世仍让追忆他的人感慨万千。每到他的逝世纪念日,依旧会有很多观众在社交平台表示哀悼。正如撒贝宁所说的那样,长期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就像是被关进一个永无止境的黑暗囚笼。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尚于博最后选择自我了结的决绝,但他的一生至少给我们留下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结语

尚于博的遗憾不只是他个人的,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一个曾经纯真热爱表演、立志成为优秀话剧演员的少年,最终被现实的重压所扼杀,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

然而,我们不应只是单单为尚于博感叹,我们更应该从这起惨剧中汲取教训,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足够的重视。

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时常陷入绝望的囚笼,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一些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甚至会对亲朋好友心怀芥蒂,导致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我们不应对抑郁症视而不见、敷衍了事。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当被呵护、被温暖。政府、社会、家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责任,给予抑郁症患者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正如尚于博母亲毛爱珍所做的那样,经历过丧子之痛后,她并没有止步于自怨自艾,而是把爱与责任化作行动,用实际行动温暖更多迷茫的生命。她的善举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防止更多的"尚于博"诞生,让阳光与希望万古长青。生命的可贵远甚于权力和金钱,我们每个人都应为保护它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信源

中国慈善家:2017-12-22 《独子因抑郁症离开后,这位母亲成立基金会,要替儿子打赢这场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