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东吴,最高军事长官称为大都督。四任东吴大都督,都是赫赫有名。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其中周瑜成名于赤壁之战,鲁肃维系了孙刘联盟,在政治上功绩更大,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而陆逊的成名之战则是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其实吕蒙白衣渡江这个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也是陆逊。所以可以说,陆逊堪称东吴自周瑜之后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尤其是其隐忍的作风和对人心的把握更是无出其右者。
三十六岁时,为麻痹荆州的关羽,陆逊替代吕蒙成为了东吴最高的军事指挥官,吕蒙在袭杀关羽后不久因病去世。陆逊也凭借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坐稳了大都督的位子。之后,丞相顾雍去世,陆逊接任,成为了东吴第三任丞相。然而,在接任丞相不到一年的时间,陆逊和孙权的矛盾就全面爆发,孙权多次当面或发函指责陆逊有谋反的心思,更对陆逊拥立孙霸为太子不满。最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忧心忡忡的陆逊病亡。
陆逊作为东吴不世出的名将和政治家,又是孙策的女婿。对吴国更是忠心耿耿,为何孙权为何要置之于死地呢。这就要从吴国的政治生态说起了。
东吴有四个大门阀,“顾朱陆张”,这四大家族可不是一般的门阀。其中最早的顾姓早在勾践的越国就已经成为了江东重要的门阀势力。剩下三大家族也不遑多让。自秦汉以来,这四大家族就长期把持着江东的经济和政治命脉,俨然就是江东的土皇帝。这四大家族不仅掌握着江东大部分的土地,而且门生故吏里豪杰辈出,尤其是在政治圈里,出了很多人才,使得四大家族得以长期占据江东的政治领域。可以说,四大家族在江东就是一个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体,用政治地位保障经济地位,反过来再用经济实力反哺其政治实力。
而孙氏虽然在东吴也是世代为官,也算是个宦门,但是和四大家族的实力是云泥之别的。孙坚最早也不过只是一个县吏,这种小官在四大家族里一抓一把。
后来,凭借着黄巾起义的乱世,孙坚起势,后依附袁术。袁术比哥哥袁绍还不着调,没几年就败掉了袁家在江南地区的老本。于是孙氏开始崛起,经过孙坚和孙策这两代狠人的努力,终于到了孙权这一代,孙氏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孙权上台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东吴复杂的政治生态。孙权不是他哥哥孙策,孙策有开国之功,更是一个绝世狠人,其威望足以威压江东士族。但是孙权不行,摆在孙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通过联姻等方式继续笼络江东士族,一是扶植自己的势力来平衡四大家族在东吴的权柄。
孙策死前留下的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其实也是给孙权传达了这一制衡思想。孙权也是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将东吴的军事和政治两块分开来,政治上,反正一直也是四大家族长期把持,孙氏以军事起家也没什么政治人才,于是索性把政治这块继续让给四大家族。四大家族的张昭,张纮,顾雍等人也因此长期把持东吴政坛。
但是,政治让了,军事就不能让,军政大权要是都被四大家族掌控了,那孙氏就是一个傀儡了。好在孙氏手下具有别的没有,带兵打仗的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孙权执政前期,东吴军坛,主要将领和手握重兵的基本没有四大家族的,都是孙氏的自己人。周瑜是孙策的发小又是连襟,鲁肃是周瑜的至交,程普和黄盖之流是孙坚的铁杆老部下,太史慈是孙策靠武力和义气招揽来的,甘宁是降将,吕蒙是孙权一手提拔的。而且这些人的出身,和江东四大家族都没什么关系,甚至像程普是河北人,太史慈是山东人,完全都不是江东人。
这些人,可以说才是孙氏真正的嫡系部队,而且都是些非常不错的将领,这也使得孙权可以牢牢把握江东的军权。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孙权自己的寿命太长,占尽了阳寿,他的这些嫡系的普遍特点就是不长寿。程普,黄盖等人寿命倒还行,可惜本身年长,没什么大用。新生代的嫡系里几乎个个短命。周瑜三十六岁病死,鲁肃四十六岁病死,太史慈四十一岁病死,吕蒙四十二岁病死。尤其是周鲁吕这三位东吴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先后早逝,更是沉重打击了孙氏的嫡系势力。
尤其是在吕蒙死后,孙氏嫡系里已经没有了能挑大梁的将领了。迫不得已,孙权将四大家族里的陆逊推上了前台。陆逊真的是东吴不世出的王佐之才,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堪称顶级。但也正因为此,孙权对他也是最不放心的。为了平衡陆逊,孙权甚至启用了诸葛恪。然而随着夷陵大捷,陆逊火烧连营,一跃成为东吴军中第一人,孙权在欣喜的同时更增加了对其的忌惮。随后,丞相顾雍去世,在四大家族的拥立下,陆逊接任丞相,开始了军政大权一把抓。这时的孙权更是深深的感到了恐惧,因为孙策去世时立下的东吴制衡方针被陆逊彻底打破了。四大家族的首席代言人,陆逊,已经成为了东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只要陆逊稍有异心,孙氏政权就会出现极大的危机。尤其是陆逊还很年轻,孙权在位多年,还可以震慑四大家族,可是死后呢?一个没什么威望的新帝,要如何能制衡四大家族这个庞然大物。
偏偏这时,陆逊又搅合进了太子的争夺里,在陆逊看来,太子是社稷未来重要的一环,自己作为丞相应该确保一个贤君的继位。但孙权不这么看,在孙权看来,这是四大家族已经开始准备抢班夺权了。有人回手,陆逊一直对孙吴政权忠心耿耿,孙权有点小人之心了。但帝王之心不可以常理度之,孙权作为一个君主,他考虑的是各种可能性。他必须要把各种不利的因素控制到最小。他绝不会把一个政权的希望寄托在那点姻亲的关系和陆逊的忠心上。于是,他开始各种想办法制约陆逊,先是把诸葛恪这个嫡系抬起来做陆逊的副手,可是诸葛恪太年轻,能力也不足,取而代之没指望。在军界,硕果仅存的丁奉也被抬了出来,丁奉其实也算是不错的将领了,可是一来岁数也不小了,二来确实也不如陆逊。
就这样,绞尽脑汁的孙权也没有什么制约陆逊的更好的办法了。于是,为了打压陆逊,孙权采取了一个其实有点无赖的办法,就是开骂。在朝堂上当面骂,不在朝堂上写信骂。总之就是各种看陆逊不顺眼。这时因为牵扯东宫,孙和一派的人又开始构陷陆逊,孙权更是借着这个由头各种打压陆逊。陆逊深感自己忠心耿耿,却被君主误解,气恨交加,最终忧郁而亡。
在陆逊去世后,孙权命其子陆抗袭爵,并曾向陆抗表示悔恨,但也挽回不了陆逊这东吴最后的将星的去世的结果了。
陆逊死后,东吴再无大才出世,直至被司马氏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