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可以说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他们通常避讳“死”这个问题,却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帝王们为了续命,大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与此同时,又着手命人为自己建造富丽堂皇的皇陵。显然,他们自己心里也觉得,世间可能根本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的现实。但即便人间的寿命不能得到延续,身后之事也决不可以草率。人世间的富贵与权势,也应该带往地下。
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一旦登基,接下来的一件大事就是选址建造陵墓。皇帝在这方面,是很诚实的,也就不再忌讳了,于是,甚至有些帝王连亲信都信不过,还会亲自来主导这件事。
因为修建皇陵工程浩大,在建造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选址。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接下来就是设计、施工等环节。由于古代没有大型工程机械,一切都靠人力,因此,皇陵的修建,动辄斥资几百万两白银,征召数万工匠,耗时十几年!
虽说皇陵的建造,每一步都要经过精心准备,严格论证,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然而,最害怕的还是在修建陵墓时挖出“石母”,一旦“石母”出现,意味着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全都白费了!只好另选地方,重头再来,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那到底什么是“石母”呢?
据《汉语大词典》所载:“石母”即“石女”,典出明代袁宏道所作《嵩阳宫古柏》诗之二:“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儿定有无”。但是我们此处所说的“石母”却并非“石女”,而是存在于传说中的“水之精石”,或者可以称之为“泉眼”。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地球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这是我们能看到的。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下,还分布着很多的暗河、暗湖。“石母”的成因是一块石头在地下水中浸泡了万载千年,吸收“水之灵气”而形成的,所以一旦“石母”现身,必然“水汽氤氲”,就是说附近必然有地下水存在!
这样的陵墓一旦使用,很快就会被水倒灌,所以无论陵墓工程进行到什么程度,一旦挖到“石母”,一切都得从头再来,之前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全都付诸东流!这是历代帝王最忌讳的一件事。
因为古人大多认为“身前事不如身后事”,人生短短数十年,但是死后却是千万年之久。拥有一个好的陵墓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皇帝来说,皇陵不仅代表他的身后事,更关乎王朝的兴衰,因为大部分皇帝都相信一个好的陵墓可以护佑后代与江山,会给后人带来好运,会影响王朝的气运。
修皇陵时,若是挖到石母,自然是大大的不详,有时甚至还可能造成一桩桩血案。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挖到“石母”的倒霉皇帝呢?
还真有一位,他就是清朝第八位皇帝-——道光帝。按乾隆帝曾制定的“昭穆制度”,要求历代皇帝要“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
按照乾隆的这个规定,道光帝应该葬在清东陵,但历史上的道光却“情非得已”,最后却葬在清西陵的慕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帝在继位不久后即颁布谕旨:命令两位亲王在“东陵内选择绕斗峪建立吉地”。同年,道光的陵寝开工。
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吝啬皇帝,但他对自己皇陵的修建却是非常大方的。他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皇陵的绘制图纸上,几经复核后才开始施工,里里外外耗费巨大。
到道光七年,耗时七年之久的东陵宝华峪终于完工,同年九月,道光帝将故去的孝穆成皇后葬入东陵,但是没多久,孝穆成皇后托梦给道光帝,自己置身于一片汪洋之中。道光帝马上派专人前往东陵查看,果然发现宝华峪出现大问题,那就是地下水倒灌,孝穆成皇后的棺木被地下水浸泡了!严查一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东陵宝华峪靠近地下水源。
而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东陵动工时就曾挖出过“石母”,这意味着附近有地下水,但是奉旨督办的两位亲王却不以为然,也没有向道光帝说明,他们私自做主,草草处理后就下令继续动工,最后致使整个陵墓废弃。
得知真相的道光帝下令严惩修建东陵的两位亲王,并命人重新选址。随后在东陵连选几块吉地道光帝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听从穆彰阿的建议将陵墓修在了西陵,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清西陵之慕陵。
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抠门,不管是个人吃住方面,还是奖赏方面都十分吝啬,“抠门”一生的道光帝,没想到最后却在陵墓的修建上栽了大跟头,据《清宣宗实录》所载:道光帝连续修建两座陵墓,之后又将宝华峪陵寝拆毁,拆共计耗银440多万两,超过了西陵的任何一座陵墓,甚至超过了乾隆帝和慈禧太后,成为清朝皇帝之最。
而石母虽然在史书典籍中常有记载,却至今未见过实物。石母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一个未知之谜,但是道光帝陵墓的变更却是确有其事。道光两次修建陵墓,耗费了440万两的国家经费,这让老百姓怨声载道,难免动摇到了国本,或许这与清朝的后续衰落也不无关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