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国内航空研制的多个第一,我国运-7运输机

兵工科技快讯 2024-11-11 17:08:2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在苏联的安-2小型运输机、伊尔-14M中型运输机的基础上改进、研制了运-5、运-6运输机。其中运-5虽然服役年代较早,可是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常见的运输机,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虽然运-5的服役解决了我军在短程运输和跳伞训练方面的燃眉之急,但该机的运力还是太小了,有效载荷只有1.5吨,只能运十几个人,航程也不足,航空远程运输只能使用从苏联进口的伊尔-14中型运输机。但中苏关系破裂后,这个渠道也没了,为保障运输任务,甚至还从英国引进了一批“子爵”飞机。

中国民航曾使用的伊尔-14客机,运-6就是在该机基础上放大仿制

鉴于此,国家提出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特别是迅速改变航空运输事业的落后状态,遂将运输机研制事宜正式提上日程。1965年5月,洪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我国第一代中型螺旋桨旅客机,该机以苏联伊尔-14M为原型放大设计,命名为运-6。

不过1967年6月,南昌飞机制造厂停止了运-6的研制,原因是该机使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时代,各方面考虑后,觉得与其仿制伊尔-14,不如直接仿制使用涡轮发动机,运载能力更强,结构设计更先进的安-24。仿制苏联安-24的型号就是后来的运-7飞机。

尽管运-6飞机没能继续研制下去,但是中国航空工业部门还是从该机身上获得了客机研制的宝贵经验,这为后来研制运-7飞机打下了基础。

运-7的研制开创了国内航空研制领域的很多个第一

开创国内航空研制的多个第一

1966年4月,西飞公司开始对安-24进行逆向仿制,新机命名为运-7,为双发涡桨支线运输机。首架运-7样机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成功,于1977年和1979年两次组织了飞机设计定型鉴定,但由于当时尚有部分机载成品没有定型,几个试飞科目尚未试飞等原因,国家没有批准设计定型。

1980年,运-7完成换装大功率的涡桨5A-1型发动机的论证、设计、生产及鉴定试飞。新的发动机的功率由2550马力提高到2900马力,此外新的机体结构和性能显著提高。1982年7月24日,运-7飞机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1982年7月30日,在进行了单发起降试验后,国家正式批准运-7设计定型。1984年1月23日,历经近18年曲折磨砺的运-7终于修成正果,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1986年4月,运-7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5月1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交付,正式编入航班投入运营,首次打破了外国飞机垄断中国民航客运一统天下的局面。

我军装备的大批运-7和运-8运输机

运-7采用大展弦比的平直上单翼、单垂直尾翼和低水平尾翼气动布局。机身为普通半硬壳式结构,货仓长10.0米、宽2.76米、高1.86米,最大起飞重量21.8吨,最大载荷约5吨,巡航速度423千米/小时,满载航程约1000千米。

虽然运-7已经退出了航空客运市场,但该机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空中运输平台,目前空军仍有大量运-7服役,能灵活方便地执行公务机、海岸警戒、预警边界巡逻、海上搜索救援、污染监控、反走私及偷渡、海上运输护航、巡逻反潜等任务。

运-7为中国运输机的研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比如首次完成国外先进飞机的全面测绘工作;首次完成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研制;首次对飞机机体进行静力试验和金属疲劳试验;首次进行飞机空气动力实验;首次进行单发试飞试验等,开创了国内航空研制的很多个第一。这都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运输机奠定了基础。

2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