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和不存钱的人,过了70岁以后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麦麦笔记 2024-08-25 17:51:22

关于钱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尤其是到了中年,这种感觉更是强烈。

上有老下有小,啥都要操心,压力山大。这时候,唯一能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拼命赚钱、存钱。

毕竟,退休金就像一口井,能保证你吃饭喝水,但如果花钱不节制,到了七十岁,日子可能就得咬牙硬撑了。

作家王尔德说过:“年轻时觉得钱是最重要的,老了才发现确实如此。”

老年人得早醒悟,存钱和不存钱,真的差别太大了。

01

七十岁之后,健康的身体,是需要花钱支撑的。

人到了七十岁,健康已经不是免费的了,而是要真金白银去维持的。

我的母亲,每到夏天,总喜欢和她那群老朋友一起去旅游。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我走得动。”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七十岁那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那本来健步如飞的身体,突然像老机器一样开始出故障,什么老寒腿、感冒咳嗽轮番上阵,医药费也跟着直线上升。

其实,七十岁就是一个分水岭,很多老人过了这个坎,就从精力充沛慢慢变成了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的状态。

想想我妈以前还在广场上跟五十多岁的大妈们比舞姿,现在却连爬个楼梯都得小心再小心。

小品《不差钱》里有句经典台词:钱是身外之物,可人最痛苦的是什么?是人死了,钱没花;更痛苦的,是人还活着,钱却没了。

到了这个年纪,别说什么享乐,光是维持健康就得用钱堆着。

2021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升到77.3岁,看着寿命越来越长,但问题是,活得久就得有钱去维持这个长寿,不然,活着也不过是一种折磨。

02

七十岁之后,生活的底气,和存款密不可分。

人老了,最能让你心里踏实的,是你银行里的存款。别看两个人老了还能互相照顾,但那只是暂时的安慰。

老伴儿自己也年纪一大把,照顾得了一时,照顾不了一世。最可怕的情况是两个人一起倒在床上,那可就谁也照顾不了谁了。

我邻居小李就深有体会。她爸走了以后,留她妈一个人卧病在床,每个月光生活费就两千多,保姆费三千,节假日还得给保姆包红包。

更别说还有一些老亲戚老朋友,逢年过节还得随礼送礼。这些开销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老人要想活得自信,靠的就是口袋里的钱。只有存款在手,才不用为日常开销发愁,才能有底气请得起保姆,不用伸手跟儿女要钱。

小李跟我算过一笔账,她妈生病这几年,光是坐坏了两个轮椅,打碎了十几个碗,这些加起来也得好几万块钱。

再看看小李自己的收入,月薪五千多,儿子还在上高中。靠这点收入,要是没有存款垫底,那可真是捉襟见肘,日子根本没法过。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的那样:“钱是好东西,它能让人不再心慌,甚至让人产生自信。”

生活中有不少家庭就是这么被“吃穷”的。想过得好,除了吃饱喝足,更要为将来做打算,否则再多的钱也会被一点一点吃光。

03

七十岁之后,好的父子关系,得靠钱维系。

这年头,亲情都得靠钱撑着。

从儿女的角度看,父母有点积蓄,自己再出点力,这孝顺起来才轻松点。特别是那些还在供房贷的中年人,父母要是能兜里有点钱,那日子就好过多了。

从老人的角度看,手里有点钱,儿女自然孝顺得更欢,孙子辈看着你也顺眼些。再从社会大局看,老人花钱请个保姆,这不也算帮着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保姆那一家子不也跟着沾光吗?

几代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孝道传承,归根结底都绕不开一个“钱”字。退休金不够?没关系,还得靠存款顶上。

老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用这话教育下一代,自己也得时刻警醒,别忘了对长辈好点儿。

孩子的话最真实,也最戳心。过年过节,老人发个红包,大家皆大欢喜;要是老人抠门得“一毛不拔”,小孩儿们可没什么好脸色看。

还有人提议,说与其花钱请保姆,不如把那钱给儿媳妇,儿媳妇也能高高兴兴地伺候你,毕竟她们也有自己的压力。

这话吧,说得也不无道理,毕竟大家过日子,都得靠那几个钱。

04

人老了,过节俭的生活,才是真正的“醒悟”。

其实,只要有心,钱是会慢慢积累的。那些收入还可以的老人,不妨制定个生活计划,省下点钱存起来。

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别让人忽悠了;出门在外,别被各种骗局骗了,少凑那些没意义的饭局。

人到七十,手里有钱,心里才不慌。

只要在五六十岁的时候开源节流,多存点钱,到了七十岁,生活也就多了几分底气和福气。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2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