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从天降!米-171因战争无法交付,国产直-20即将大规模装备?

巧谈大楼市 2024-12-17 21:37:22

文|朱晓瑜

就在这两天的军事栏目《军情时间到》里,看到了一个让我非常激动的画面:解放军高原陆航部队不仅装备了俄制的“米-171E”,还出现了国产的“直-20”和“直-10”,我心里的一道坎终于跨过去了。

谈到直升机上高原就得提到2008年汶川地震,汶川平均海拔超过了1200米,当时只有采购美国的20架“黑鹰”是唯一能上高原参与救援的直升机,这是无数军迷的痛。后来中国又向俄罗斯买了很多“米-171”,一部分还专门针对高原环境做了强化改进,虽然“米-171”价格低廉,进口比国产化还便宜,否则不仅是陆航买了“米-171E”,连空军都买了一批高配的“米-171SH”。

然而,武器装备国产化才更能保障中国国防安全,再加上俄乌战争的突然爆发,国产直升机必须尽快研制部署,尤其是能上高原。所以我们能发现“直-20”非常注重高原能力,别说1000米-2000米,在4000米-5000米都出现了“直-20”的身影。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会出现“米-171E”和“直-20”同时出现的情况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从1994年到2014年间,中国从俄罗斯至少购买了200架各型“米-171”,一是机龄很短,就算中国再有钱也不会这么浪费,二是虽然“直-20”产能充足,但是军方也是要花钱买的,不如继续让“米-171”发挥作用,三是高原陆航部队面对的主要假想敌是印度,而“米-171V5”也是他们的主力运输直升机,所以我军没必要那么着急更换直升机。

相比较之下,反而是海军更需要“直-20”。注意它的名字,“直-20”是10吨级通用机,它的平台通用性非常好,既可以发展成反潜机,也能发展成舰载运输直升机。

现役的“直-9”实在太小了,仅仅是4吨级,整整比“直-20”小了一倍多,随着我军舰艇部队进入远洋越来越频繁,舰载直升机必须尽快升级,对“直-20”的需求自然远大于高原部队。

这点倒是和芯片相似,其实军方当然希望国产直升机上高原,但是没有理由,手上的“米-171”数量这么多,性能也够用,以前采购渠道又那么稳定,根本没有装备国产直升机的空间,直到俄乌战争开始,这种情况才慢慢改变。

其实这还是一件好事,至少已经说明军方有意让“直-20”承担更多的任务,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目前主力高原直升机还是“米-171”,而“直-20”更多还是辅助,除非是俄乌战争规模继续扩大,零部件渠道也断了,“直-20”就可能加快部署高原。

而且基于国防安全考虑,以后留给“米-171”的空间会不断减少,过去是中国没得选,现在有了“直-20”,性能和产量都不错,还不受他国影响,后续肯定会不断升级。

作为10吨级的通用平台,其实不管是“黑鹰”还是“直-20”都超出了普通直升机的范畴,既然军用和民用都行,为什么不能出口呢?当然“黑鹰”就是以民用版本进入中国的,那么以后中国当然也可以出口“直-20”。

比如设计出对地支援版本,打击恐怖势力,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舱门机枪,这里得专门提一嘴,其实“米-171”并不是完全不能安装舱门机枪,而是本身这个平台就不适合,所以很少看见,但是“运-20”本身就很适合,也有空间安装舱门机枪。

说白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力量建设,在直升机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后可能就不会再进口直升机了,就像战斗机一样,20年前是大批量进口“苏式”系列,“苏-27”、“苏-30MKK”、“苏-30MK2”,前几年除了象征性引进24架“苏-35”之后就再无后续了,这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增长,更是从设计到制造全岗位的提高。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点赞、讨论、收藏!

8 阅读:238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