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后王耀武最想见粟裕?粟裕能见他吗?二人惺惺相惜之说何来?

智胜聊历史 2023-10-15 12:34:00

打开网络,搜一下国民党名将王耀武特赦后第一个最想见的是谁,会有N多篇文章和视频,称王耀武于1959年特赦后最想见的是粟裕,并且还把他是怎么见的粟裕,见面后二人如何相见恨晚、如何相谈甚欢、如何惺惺相惜等说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仿佛跟当事人、目击者似的。甚至还有一些对粟裕很有研究的军迷们纷纷问帅克,知道不知道两个人具体聊了些啥。

按说,王耀武见不见粟裕算不上什么重大军史争议问题。但考虑到两人分别是国共双方的名将,都是离我们很近的著名历史人物。所以,为了消除这种以讹传讹,为了净化军史研究氛围,为了抑制历史虚无主义,帅克决定就此问题进行一下澄清解读。

第一个问题,王耀武凭什么那么想见粟裕呢?

在国军名将当中,王耀武的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这主要缘于他是抗日名将,率领74军打满抗战全场。解放战争时,在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中曾间接或直接与我对决。还有一个缘于他在国民党圈子内,属于八面玲珑非常会来事之人。这种会来事哪怕是被俘到了功德林改造期间,仍能体现出来。于是,他也成了首批被特赦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我们说一般人特赦后往往最想见的是家人,甚或是不太想见什么人。因为毕竟是败军之将,毕竟在监狱改造多年。所以,称他特赦后第一个最想见的是粟裕,无论从他与粟裕之间的交集与关系,还是常理逻辑,都不成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王耀武和粟裕有什么交集、是什么样的关系。其实,王耀武和粟裕尽管有些交集,但并不多,两人之间渊源关系更是说不上。红军时期,谭家桥之战,曾让红十军团吃过大亏。不过那时粟裕只是军团参谋长,连五人军政委员会成员都不是,他前面至少还有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寻淮州等人。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俩并没有任何交集。

到了解放战争,打莱芜战役时两个人才算有了交集。不过在前线与粟裕直接对阵的是李仙洲。王耀武只是坐镇济南遥控干预战事。济南战役时,按说作为双方最高的军事首长,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决。但有意思的是:毛泽东主席明确要求,济南战役攻城指挥交给许世友,全军指挥交给粟裕。粟裕主要负责打援敌。这也使得两人真正意义上的对决又打了不少折扣。

关键是,我们透过不少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后来的回忆,他们对华野部队的认知和称谓都是陈毅部队。而逐渐还原粟裕为华野的战役主要负责人,则是1994年粟裕平反之后的事。

实际上,论起与王耀武的交集,陈毅还真有一些。第一个是在1946年3月国共和谈时,陈毅在谈判过程中“与王耀武来去常常同乘一辆卧车”。他们还就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二个是王耀武被俘时很想见的是陈毅,那时他仍以为陈毅在华东野战军。实际上,陈毅早已在中原野战军好几个月了。第三个是王耀武等人被特赦后,陈毅曾陪同周恩来接见了他们。周恩来曾有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而陈毅也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教员。再加上陈毅那时担任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总理做些统战工作,实属正常。

看来,说王耀武特赦后第一个最想见的是粟裕,完全是有人主观臆想绑架了王耀武的思维,纯属一个子虚乌有。

第二个问题,粟裕有那个心情接见王耀武吗?

说王耀武特赦后第一个最想见的是粟裕,那么,我们再看一下粟裕是否有那个意愿和心情见王耀武。

王耀武是于1959年12月被特赦的。而此时的粟裕刚在前一年受到错误的批判。他被扣上了“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将帅不和主要责任在粟裕”、“争夺兵权”等多项大帽子。应该说,性质是很严重的。于是,粟裕的总长职务被解除,被下放到军科任副院长。一位中央领导在找粟裕谈话时,明确要求他今后“不要再去接触部队”。

解除职务、下放,特别是带兵打仗一辈子的粟裕,竟然不让他接触部队,这对其打击可想而知有多大。

意志再坚定、性格再刚强的人,面对这样的打击,心情不可能不受到影响的。而人在受到极大的打击或遇到极大挫折时,一般不愿意见人,这符合常理和逻辑。据粟裕的一些老部下回忆,当时他们都想去看望一下粟裕,但都遭到了粟裕的拒绝。

我们说,一个被错误批判打倒的人,一个被限制接触部队的人,一个连自己的老部下都不太愿意接见的人,我们实在不知道他哪来的心情,反倒会去见一个刚被特赦的国民党的战犯。何况他又与这个战犯没有更多的交集。

关键是,已经明确要求粟裕不能接触部队,那么你粟裕却接见刚特赦的国民党的战犯,你粟裕什么意思呀?你让组织怎么想呢?这是多么犯忌的一件事呀!退一步讲,纵使粟裕想接见王耀武,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吧,至少得周总理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批准才能见吧。

我们再翻阅一下《粟裕年谱》。发现粟裕自从1958年被错误批判后,公务活动便大为减少。这除与他心情不好、不愿参加活动、不愿见人有关外,还与限制他接触部队有关。还有就是,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也不好,长时间在外地休养。比如,仅1959年他就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在外地。我们说,如果粟裕真的接见了王耀武,按说这不是一件小事,至少不是普通之事,《粟裕年谱》应当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并没有在《粟裕年谱》中发现记载此事。

看来,粟裕欣然接见了王耀武,两人相谈甚欢、惺惺相惜,无非又是一个了虚乌有,纯属杜撰。

第三个问题,为何穿凿附会闹出这样的笑谈呢?

既然不存在王耀武特赦后第一个想见粟裕,也不存在刚被打倒心情极不好的粟裕欣然接见王耀武。那么,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到底又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呢?又是怎么大肆盛行弥漫于网络之上的呢?

因为传得很久、传得很盛、传得很深,以致于好多大V都津津乐道这个桥段。所以,我们也不太好找到这个以讹传讹的源头。不过,分析起来并不难,无外乎这样几点:

一是红军时期谭家桥之战,红十军团曾吃过王耀武的补充一旅的大亏。这给粟、王交集和演绎话题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二是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济南战役,两人开始直接或间接对决。粟裕罕见地几次提过王耀武,认为他是国民党军中用兵大胆、很能打仗之人。这给两人交集和演绎话题提供了不少想象的空间。

三是粟裕平反后,粟裕研究热兴起。而王耀武既是国军名将又话题度较高。加之两大名将曾有过直接和间接的对决。这给两人交集和演绎话题提供了无限的张力。

基于以上几点,不知谁首先放开想象的翅膀,开始穿凿附会,把粟王相见、惺惺相惜的桥段抛出来。于是,一帮好事的“跟屁虫”又把这种穿凿附会无限放大。最终以致于网络上出现了粟王相会的文章俯拾皆是的现象。

帅克认为,历史难免带有一点故事性。但纯粹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一旦你这样做,势必扭曲错位,势必不伦不类。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坚决地予以抵制,让历史虚无主义没有任何生存的土壤。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年谱》

2 阅读:168